欢迎您访问程序员文章站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分享程序员计算机编程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数据库分切设计何必纠结于hibernate shard模式,应该简单化了

程序员文章站 2024-01-12 09:51:34
...
最近讨论db shard的帖子比较多,感觉很多都是在参考hibernate shard的思路,但hibernate分表真的那么好吗?我觉得它最少有2个问题:

1. 改成shard后,代码的API调用要变。代码改动很大。
2. 设计很复杂,不清晰,逻辑关系难以理解。

hibernate shard基本上就是为了shard而对hibernate做的增增补补,凑合用还行,根本不具备设计上的参考价值。

对数据库分切方面,到目前为止,我觉得还是guzz的设计最清晰,如果我说的不对,欢迎理性讨论。不管您是否使用guzz,但是guzz在数据库分切方面的设计,对于清晰的设计模式,比hibernate shard更具有借鉴意义。

guzz垂直切分

垂直切分是指将不同的表分别存储到不同的数据库中。guzz默认配置级支持,不需要写任何代码,可以在任何时候,在需要时,将每张表存储到自己单独的一组服务器上,应该说是垂直分切的极限了。而且设计上,无论什么时候怎么分切,都不需要你改动代码。开发时你可以让所有表在一个库上;部署时,分到多个库上;以后业务增加了,再更加分散的放。

垂直分切简单配置方式:

1. 声明你要用多少台数据库,数据库之间什么关系。

        <dialect class="org.guzz.dialect.H2Dialect"></dialect>
        <dialect name="mysql5dialect" class="org.guzz.dialect.Mysql5Dialect" />
        <dialect name="oracle10gdialect" class="org.guzz.dialect.Oracle10gDialect" />
        
        <tran>
                <dbgroup name="default" masterDBConfigName="masterDB" />
                <dbgroup name="mysql" masterDBConfigName="masterDB" slaveDBConfigName="mysqlSlaveDB" dialectName="mysql5dialect" />
                <dbgroup name="oracle" masterDBConfigName="oracleDB" dialectName="oracle10gdialect" />
        </tran> 

这里我们声明了3组数据库,而且数据库类型还不一样。

2. 对每张表,配置应该存储到那个库里

	<a-business dbgroup="default" name="filterWord" class="com.guzzservices.business.FilterWord" />
	<a-business dbgroup="mysql" name="filterWordGroup" class="com.guzzservices.business.FilterWordGroup" />
	<a-business dbgroup="oracle" name="configuration" class="com.guzzservices.business.Configuration" />

简单的配置,将三个对象分别存储到3台不同的数据库中,完成垂直分切。

guzz水平切表

水平切表是指将一张大表,分切成许多小表。guzz的设计是当需要水平分表时,原先代码不变,为每个需要分切的表编写一个分表策略类,配置到系统中。然后在调用前,声明分表策略即可。
 
  整个过程只需要新写一个类,在调用出增加一行代码即可,对原始系统入侵非常小,风险可控。

  流程总比hibernate shard要清晰很多,具体可以看http://code.google.com/p/guzz/wiki/TutorialShadowTable?wl=zh-Hans


数据库主从分离

从垂直分切部分可以看到,guzz也是配置性的原生支持读写分离。如果需要增加从数据库,可以随时加上,不需要改任何代码。不需要改动代码,而且配置也不复杂,应该算是设计上的极限了吧?

你只需要在dbgroup中增加一个属性“slaveDBConfigName”,然后在一个properties文件中加上所有你需要的从数据库连接池配置即可,从数据库可以有许多台。

这个hibernate shard根本就没有涉及到。而且guzz允许程序控制读写库选取,和proxy模式的中间件路由各有优势,毕竟更加容易控制。如果你做过内容提前审核再允许发布的系统,就会明白proxy中间件解决不了全部问题,有些读操作不允许延迟,只能读主库,而是也是读事务,proxy中间件会很尴尬。

异构数据库

这个hibernate以及ibatis之类的更没有了。而且也是对应用透明的,你可以随时选择增加一种数据库,然后把某些表放到上面,如增加一个H2做应用端缓存数据库,自己完成类似Timesten + oracle的架构。

配置方式在上面的垂直分切小节也可以看到。

数据库连接池配置

随着表垂直和水平切分的进行,数据库会越来越多,数据源配置也会越来越多。guzz的设计是配置分组管理,类似Mysql的配置文件。每个数据源配置都在一个组内,无论增加多少都清晰了然,不会名字相互冲突。

示例:
[masterDB]
guzz.identifer=blogMasterDB
guzz.IP=localhost
guzz.maxLoad=120
driverClass=com.mysql.jdbc.Driver
jdbcUrl=jdbc:mysql://localhost:3306/blog?useUnicode=true&amp;characterEncoding=UTF-8&amp;useServerPrepStmts=true
user=root
password=root
acquireIncrement=10
idleConnectionTestPeriod=60

[updateMasterDB]
guzz.identifer=incUpdateDB1
guzz.IP=localhost
guzz.maxLoad=20
driverClass=com.mysql.jdbc.Driver
jdbcUrl=jdbc:mysql://localhost:3306/guzzSlowUpdate?useUnicode=true&amp;characterEncoding=UTF-8
user=slowupdate
password=slowupdate
acquireIncrement=10
idleConnectionTestPeriod=60

[logMasterDB]
....

如果一些数据库对某些连接池支持更好,guzz设计上还允许为不同的数据源指定不同的连接池实现。

如果您需要分表,还是放弃hibernate shard或ibatis的设计模式吧,哪些只是临时拼凑出来的东西,设计上根本就不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