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程序员文章站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分享程序员计算机编程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基于阿里的Node全栈之路(三)利用阿里云OSS实现前后端分离

程序员文章站 2022-03-18 17:11:38
...

嘿嘿,上篇文章因为在火车上写的,偷懒了,心存愧疚,还是补发一篇吧!

这次嘞,我们聊聊开发上老生常谈的话题,前后端分离。在文章第一篇里,我用了一张我的架构图,这里我把关于OSS的这部分抽出来。


基于阿里的Node全栈之路(三)利用阿里云OSS实现前后端分离

可以看到这种图上,我的docker是只有restful api的作用,在web端应用,客户访问我的网站的时候,是跳转到OSS上的。没错,没错,在我这里,没有使用类似jsp、asp、ejs这些动态页面。先不说两者的优劣,我这里使用的方案,其实蛮有趣的,而且非常的高效实用!对于中型项目是完全行得通的,大型项目架构做得好的话,其实也是ok的。

敲黑板!敲黑板!

下面介绍下我的前端技术架构的实现。大家是否还记得我前面说的我的文件结构

  • -project

    • -api // 项目的api
    • -app // React-Native,移动端
    • -www // 项目主页
    • -admin // 项目后端管理系统
    • -h5 // 宣传H5
    • -Dockerfile // 部署api使用

好,我们的重点就是www和admin,www和admin的结构基本一致。

先列下我们会使用到的技术:


1. vue //这个不用我介绍了吧
2. vue-cli //vue项目脚手架
3. webpack-template //vue项目脚手架生成的webpack模板

嗯,我的文章前端是围绕着vue来的,react那些其实类似,感兴趣的童鞋可以自己动手试试。

流程

  1. 用vue-cli生成一个webpack或者其它什么模板的脚手架(因为我对其它模版没有尝试,这里就指定是webpack模板,这样让大家少走些弯路)
  2. 项目构建
yarn
#or
npm install
  1. 生成生产环境代码
yarn build
#or
npm build

你会在项目中得到类似这样的文件:

* -project
 * -dist //生产环境代码
   * -static //静态文件
   * -index.html //页面
  1. 创建阿里云OSS的bucket,然后把dist里面的文件全部放到bucket的根目录下,类似这样。
    基于阿里的Node全栈之路(三)利用阿里云OSS实现前后端分离
  2. 在OSS基础设置那里设置默认访问页面
    基于阿里的Node全栈之路(三)利用阿里云OSS实现前后端分离
  3. 绑定域名(这里给个建议,最好域名和oss都在同个账号下,可以省很多时间,阿里可以自动挂上,如果想让自己网站是https访问的,绑定时勾选开启CDN,也可以自己后期手动开)
    基于阿里的Node全栈之路(三)利用阿里云OSS实现前后端分离
  4. 给自己的网站挂上https,进到CDN管理界面,点击域名管理,在https设置里面,修改配置,如果是阿里云上下发的证书是可以直接勾选的,不过这里要@阿里云 ,为啥上面没名字的,竟然是"cert-"后面跟着一串码,我怎么记得嘛!
    基于阿里的Node全栈之路(三)利用阿里云OSS实现前后端分离
  5. 进阶篇-自动上传前端代码到OSS

好啦,到这里,你已经可以直接访问 http://www.xxxxxx.comhttps://www.xxxxxx.com 来访问我的主页了。

嗯,这下估计有同学会问了,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是静态页面!!!

但还记得文章开头我说的吗?这是一种新的方式。

我其实之前很无聊的为了一个用vue框架写的代码,竟然启动了一个docker来让别人来访问!

然后,我发现我启动一个node竟然只是为了让别人能够访问我的静态页面和文件!

因为本身用vue搭的代码本身就不需要动态网页ejs这些类似的特性的!

所以,如果真的想体验前后端分离的好处,那就不要把鉴权这些繁琐的业务放在动态jsp、asp、ejs这些地方,而更应该是放在api上做好鉴权,说句不好听的话,你就算在动态网页上做了鉴权,权限较低的就不能访问某些页面,但是那样有意义吗?

1. api上还是要做鉴权,这是浪费劳动力
2. 动态构建增加资源的损耗,这个最简单的体现是OSS的流量价格和ECS或者负载均衡的带宽,还有CDN什么的(公司太有钱另说)

要我说,计算和逻辑这些核心的东西,才是最应该放到ECS或Docker上,其它的就应该服务商托管。

今天刚到家,明天看看有没有空,来聊聊前后端分离的请求封装,实际使用效果非常的棒!,另外也想寻有相关经验的高手来一起探讨下应用型公司的技术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