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优化 性能测试指标 性能测试 性能优化 CDN 网络 硬盘 缓存 异步 集群总结
说明
讲师:李智慧
架构师用了很多优化手段,如何给老板证明,性能提升了呢?
性能测试
性能测试是性能优化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性能优化结果的检查和度量标准。不同视角下的网站性能有不同的标准,也有不同的优化手段。
- 主观视角:用户感受到的性能。
(支付转账场景,用户点击转账后,有个倒计时的页面,即时反馈给用户,让用户感受到快。) - 客观视角:性能指标衡量的性能。
性能测试指标
不同视角下有不同的性能标准,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性能测试指标,网站性能测试的主要指标有响应时间、并发数、吞吐量、性能计数器等。
响应时间
响应时间:指应用系统从发出请求开始到收到最后响应数据所需要的时间。响应时间是系统最重要的性能指标,直观的反映了系统的“快慢”。
并发数
并发数:系统能够同时处理请求的数目,这个数字也反映了系统的负载特性。对于网站而言,并发数即系统并发用户数,指同时提交请求的用户数目,于此相对应,还有在线用户数(当前登录系统的用户数)和系统用户数(可能访问系统的总用户数)。
吞吐量
吞吐量:指单位时间内系统处理的请求的数量,体现系统的处理能力。对于网站,可以用 “请求数/秒” 或是 “页面数/秒” 来衡量,也可以用 “访问人数/天” 或是 “处理的业务数/小时” 等来衡量。
- TPS(每秒事务数)也是吞吐量的一个指标,此外还有HPS(每秒HTTP请求数)。
- QPS(每秒查询数)。
吞吐量 = (1000 / 响应时间ms) * 并发数
性能计数器
性能计数器:是描述服务器或操作系统性能的一些数据指标。包括 System Load、对象与线程数、内存使用、CPU 使用、磁盘与网络 I/O 等指标。这些指标也是系统监控的重要参数,对这些指标也是系统监控的重要参数,对这些指标设置报警阀值,当监控系统发现性能计数器超过阀值的时候,就向运维和开发人员报警,及时发现处理系统异常。
Top
命令查看,Load Avg:正在处理的线程数 + 正在等待的线程数,三个时间段的平均时间。理想情况下是CPU的核数。
如果大于CPU的核数,表示CPU过载;如果小于CPU的核数,表示CPU空闲,资源利用不足。
性能测试方法
性能测试是一个总称,具体可细分为性能测试、负载测试、压力测试、稳定性测试。
性能测试
以系统设计初期规划的性能指标为预期目标,对系统不断施加压力,验证系统在资源可接收范围内,是否能达到性能预期。
负载测试
对系统不断地增加并发请求以增加系统压力,直到系统的某项或多项性能指标达成安全临界值,如某种资源已经呈饱和状态,这时候继续对系统施加压力,系统的处理能力不但不能提高,反而会下降。
压力测试
超过安全负载的情况下,对系统继续施加压力,知道系统崩溃或不能再处理任何请求,以获得系统最大压力承受能力。
稳定性测试
被测试系统在特定硬件、软件、网络环境条件下,给系统加载一定业务压力,使系统运行一段较长时间,以此检测系统是否稳定。在生产环境,请求压力是不均匀的,呈波浪特性,因此为了更好地模拟生产环境,稳定性测试也应不均匀地对系统施加压力。
TPS
性能测试目标: 要把这条曲线测出来。
性能测试:a~b 并发数增加,TPS快速增加。
负载测试:b~c 并发数增加,TPS增长速度变小。
压力测试:c~d 并发数增加,TPS反而开始下降。
让系统在b点位置左右运行;如果在c点位置左右,那么就很容易系统奔溃了。
到底是在b点位置的左还是右呢?这要依赖于投资多少钱的机器。如果要省钱,那么在b点靠右的位置,安全性会低一点,到达c点比较危险。如果不差钱,那么可以多加机器(比如银行),那么就在b点靠左的位置。
响应时间
通常瓶颈点在于磁盘和内存数。
并发数 | 响应时间(ms) | TPS | 错误率(%) | Load | 内存(G) | 备注 |
---|---|---|---|---|---|---|
10 | 500 | 20 | 0 | 5 | 8 | 性能测试 |
20 | 800 | 30 | 0 | 10 | 10 | 性能测试 |
30 | 1000 | 40 | 2 | 15 | 14 | 性能测试 |
40 | 1200 | 45 | 20 | 30 | 16 | 性能测试 |
60 | 2000 | 30 | 40 | 50 | 16 | 性能测试 |
80 | — | 0 | 100 | — | — | 性能测试 |
基于Flower的应用重构性能测试
性能测试压测可用性
重构前
Flower重构后
软件性能优化的两个基本原则
- 你不能优化一个没有测试的软件。
- 你不能优化一个你不了解的软件。
新来架构师,一看系统就觉的技术架构很落伍,要用业界比较牛的架构重构。一般这种架构师撑不过试用期。别这样,千万别这样。毕竟技术团队花了很长的时间在这套系统里面,要先了解系统。了解问题,比掌握技术更关键。不要盲目的那所谓的牛逼技术到处用。不要拿着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