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程序员文章站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分享程序员计算机编程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读书笔记 --- > [基础知识点] 小结2

程序员文章站 2024-01-04 21:02:28
...

1. TCP和UDP的区别

\ TCP UDP
是否连接 面向连接 无连接
是否可靠 可靠 不可靠
连接对象个数 1对1 1对1 或1 对多
传输方式 面向字节 面向报文
首部开销 20字节 8字节
使用场景 可靠传输,如: 文件传输 实时应用(IP电话、视频会议、直播等)

2. WebSocket

(1)什么是WebSocket?
WebSocket是HTML5中的协议,支持持旧连接,http协议不支持持久性连接.http1.0和http1.1都不支持持久性的连接,http1.1中的keep-alive,将多个http请求合并为1个

(2)WebSocket是什么样的协议,具有什么优点?

HTTP的声明周期通过Request来界定,也就是: 一个Request对应一个Response

Request
Response
  • 在http1.0中,一个一个Request和一个Response之后,这次HTTP请求就结束了
  • 在http1.1中,有一个connection: Keep-alive, 表示在一次HTTP连接中,可以发送多个Request和接收多个Response(注意一个Request对应一个Response)

WebSocket是基于HTTP协议的,请求的基本格式如下:

GET / chat HTTP/1.1
Host: server.example.com
Upgrade: websocket
Connection: Upgrade
Sec-WebSocket-Key: x3JJHMbDL1EzLkh9GBhXDw==
Sec-WebSocket-Protocol: chat, superchat
Sec-WebSocket-Version: 13
Origin: http://example.com

多出了下面2个属性:

Upgrade: webSocket
Connection: Upgrade

告诉服务器发送的是websocket

Sec-WebSocket-Key: x3JJHMbDL1EzLkh9GBhXDw==
Sec-WebSocket-Protocol: chat, superchat
Sec-WebSocket-Version: 13

(3)WebSocket 教程

为什么需要WebSocket?

  • 初次接触WebSocket的,都会问同样的问题: 我们已经有了HTTP协议,为什么还需要另一个协议? 它能带来什么好处?
    • 因为HTTP协议有一个缺陷: 通常只能由客户端发起
    • 服务器做不到主动向客户端推送信息
    • 这种单向请求的特点,注定了如果服务器有连续的状态变化,客户端要获知就非常麻烦。我们只能用"轮询":每隔一段时间,就发一个询问,了解服务器有没有最新的信息(典型的场景就是聊天室)
    • 轮询的效率非常低,于是WebSocket就是这样诞生了

WebSocket协议的特点

WebSocket协议在2008年诞生,2011年成为国际标准.所有浏览器都已经支持了

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服务器可以主动向客户端推送信息,客户端也可以主动向服务器发送信息

其他特点包括:

(1)建立在TCP协议之上,服务端的实现比较容易

(2)与HTTP协议有着良好的兼容性。默认端口也是80和443,并且握手阶段采用HTTP协议,因此握手时不容易屏蔽,能通过各种HTTP代理服务器

(3)数据格式比较轻量,性能开销小,通信高效

(4)可以发送文本,也可以发送二进制数据

(5)没有同源限制,客户端可以与任意服务器通信

(6)协议标识符是ws

ws://example.com:80/some/path

客户端简单示例

var ws = new WebSocket("wss://echo.websocket.org");

ws.open = function(evt){
    console.log('Connection open')
    ws.send('Hello WebSockets!')
};

ws.onmessage = function(evt) {
    console.log('Received Message: ' + evt.data);
    ws.close()
}

ws.onclose = function(evt) {
    console.log('Connection closed')
}

3. 几个很实用的BOM属性对象方法

  • 什么是BOM: Bom是浏览器对象,

1.location

含义
location.href 返回或设置当前文档的URL
location.search 返回URL中的查询字符串部分
location.hash 返回URL#后面的内容
location.host 返回URL中的域名部分
location.hostname 返回URL中的主域名部分
location.pathname 返回URL中的域名后的部分
location.port 返回URL中的端口部分
location.protocol 返回URL中的协议部分
location.assign 设置当前的文档
location.replace() 设置当前文档的URL,并且在history对象的地址列表中移除这个URL location.replace(url)
location.reload() 重载当前页面

2.history对象

含义
history.go() 前进或后退指定的页面数
history.back() 后退一页
history.forward() 前进一页

3. Navigator对象

含义
navigator.userAgent 返回用户代理头的字符串表示
navigator.cookieEnabled 返回浏览器是否支持cookie

4. 说一下HTML drag api

含义
dragstart 事件主体是被拖放元素,在开始拖放元素时触发
drag 事件主体是拖放元素,在正在被拖放元素时触发
dragenter 事件主体是目标元素,在被拖放元素进入某元素时触发
dragover 事件主体是目标元素,在被拖放在某元素内移动时触发
dragleave 事件主体是目标元素,在被拖放元素移出目标元素时触发
drop 事件主体是目标元素,在目标元素完全接受被拖放元素时触发
dragend 事件主体是被拖放元素,在整个拖放操作结束时触发

【小栗子】: 将本地图片拖放至浏览器中

<!DOCTYPE html>
<html>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拖动一张图片到浏览器中来</title>
        <style>
            body{
                text-align: center;
            }
            #container{
                border: 1px solid #aaa;
                border-radius: 3px;
                padding: 10px;
                margin: 10px;
                min-height: 400px;
            }
        </style>
    </head>
    <body>
        <h1>拖放API的扩展知识</h1>
        <h3>请拖动您的照片到下方方框区域</h3>
        <div id="container"></div>
    </body>
    <script>
        var container = document.getElementById('container');
        document.ondragover = function(e){
            e.preventDefault()
        }
        document.ondrop = function(e){
            e.preventDefault()
        }
        container.ondragover = function(e){
            e.preventDefault()
        }
        container.ondrop = function(e){
            var paper = e.dataTransfer.files[0];
            var file = new FileReader();
            file.readAsDataURL(paper)
            file.onload = function(){
                console.log('文件读取完成')
                console.log(file.result);
                var img = new Image();
                img.src = file.result;
                container.appendChild(img)
            }
        }
    </script>
</html>

5. http2.0

5.1 HTTP的历史

  • 早在HTTP建立之初,主要是为了将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从Web服务器传送到客户端的浏览器
  • 对于前端来说,我们写好的HTML页面是放在web服务器上的,用户通过浏览器访问URL来获取网页的显示内容
  • 但是到了WEB2.0以来,我们的页面变得复杂,不仅仅单纯的是一些简单的文字和图片,同时我们的HTML页面有了CSS,JavaScript,来丰富我们的页面展示
  • 当ajax的出现,我们又多了一种向服务器端获取数据的方法,这些其实都是基于HTTP协议的.
  • 同样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页面可以跑在手机端浏览器里面,但是和PC端相比,手机端的网络情况更加复杂,这使得我们不得不对HTTP进行深入理解并不断优化

5.2 HTTP的基本优化

影响一个HTTP网络请求的因素主要有两个: 带宽和延迟

  • 带宽: 现在互联网基础设施已经使得带宽极大的提升,我们不再会担心由带宽而影响网速
  • 延迟:
    • 浏览器阻塞(HOL blocking): 浏览器会因为一些原因阻塞请求.浏览器对于同一个域名,同时只能有4个连接,超过浏览器最大连接数限制,后续请求将会被阻塞
    • DNS查询(DNS Lookup): 浏览器需要知道目标服务器的IP才能建立连接.将域名解析为IP的这个系统就是DNS.这个通常可以利用DNS缓存来达到减少这个时间的目的
    • 建立连接(initial connection): HTTP是基于TCP协议的,浏览器最快也要在三次握手时才能捎带HTTP请求报文,达到真正的建立连接,但是这些连接无法复用会导致每次请求都经历三次握手和慢启动.三次握手在高延迟下影响较明显,慢启动则对文件类大请求影响较大

5.3 HTTP1.0和HTTP1.1的一些区别

  • 缓存处理,在HTTP/1.0中主要使用header里的if-modified-since, exprires来为缓存判断标准,HTTP/1.1则引入了更多的缓存控制策略例如Entity tag, if-unmodified-since, if-match, if-none-match等更多可供选择的缓存来控制缓存策略
  • 带宽优化及网络连接的使用,在HTTP/1.0中,存在一些浪费带宽的现象,例如客户端只是需要某个对象的一部分,而服务器却将整个对象送过来了,并且不支持断点续传功能,HTTP1.1则在请求头引入了range头域,它允许只请求资源的某个部分,即返回码是206(Partial Content),这样就方便了开发者*的选择以便于充分利用带宽和连接
  • 错误通知的管理,在HTTP/1.1中新增了24个错误状态响应码,如406(Confict)表示请求的资源与资源的当前状态发生冲突; 410(Gone)表示服务器上的某个资源被永久性的删除
  • Host头处理,在HTTP/1.0中认为每台服务器都绑定一个唯一的IP地址,因此,请求消息中的URL并没有传递主机名(hostname).但随虚拟主机技术的发展,在一台物理服务器上可以存在多个虚拟主机(Muti-homed Web Server),并且它们共享一个IP地址。HTTP/1.1的请求消息和响应消息都应支持Host头域,且请求消息中没有Host头域会报告一个错误(400 Bad Request)
  • 长连接,HTTP/1.1 支持长连接(PersistentConnection)和请求的流水线(Pipelining)处理,在一个TCP连接上可以传送多个HTTP请求和响应,减少了建立和关闭连接的消耗和延迟,在HTTP/1.1中默认开启Connection: keep-alive,一定程度上弥补了HTTP/1.0每次请求都要创建连接的缺点

5.4 HTTPS与HTTP的区别

  • HTTPS协议需要到CA申请证书,一般免费证书很少,需要缴费
  • HTTP协议运行在TCP之上,所有传输的内容都是明文,HTTPS运行在SSL/TLS之上,SSL/TLS运行在TCP之上,所有传输的内容都经过加密的
  • HTTP和HTTPS使用的是完全不同的连接方式,用的端口也不一样,前者是80,后者是443
  • HTTPS可以有效的防止运营商劫持,解决劫持的一大问题
graph LR
	subgraph HTTP
		a1(HTTP) --> a2(TCP)
	end
	subgraph HTTPS
		s1(HTTP) --> s2(SSL/TLS)
		s2 --> s3(TCP)
	end

5.5 SPDY: HTTP/1.x 的优化

2012年google如一声惊雷提出了SPDY的方案,优化了HTTP/1.X的请求延迟,解决了HTTP/1.X的安全性问题:

  • 降低延迟,针对HTTP高延迟的问题,SPDY优雅的采用了多路复用(multiplexing).多路复用通过多个请求stream共享一个tcp的连接方式,解决了浏览器阻塞(HOL blocking)的问题,降低了延迟同时提高了带宽利用率
  • 请求优先级(request priorization).多路复用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是,在连接共享基础之上有可能会导致关键连接被阻塞。SPDY允许给每个request设置优先级,这样重要的请求就会优先得到响应.比如浏览器加载首页,首页的html内容应该优先展示,之后才是各种静态资源文件,脚本文件等加载,这样可以保证用户能第一时间看到页面内容
  • header压缩.选择了合适的算法较少包的大小和数量
  • 基于HTTPS的加密协议传输,大大提高了传输数据的可靠性
  • 服务器推送(server push),采取了SPDY的网页,例如我的网页有一个style.css的请求,在客户端收到style.css的时候,服务器会将style.js的文件推送给客户端.当客户端再次尝试获取style.js时就可以直接从缓存中获取到,不用再发请求了.
HTTP
SPDY
SSL
TCP

5.6 HTTP/2.0

HTTP/2.0 可以说是SPDY的升级版(基于SPDY设计的),但是HTTP/2.0跟SPDY也有不同的地方,如下:

  • HTTP/2.0 支持明文HTTP传输,而SPDY强制使用HTTPS
  • HTTP/2.0 消息头的压缩算法采用HPACK,而非SPDY采用的DEFLATE

5.7 HTTP/2.0 和 HTTP/1.x 相比的新特性

  • 新的二进制格式(Binary Format),HTTP/1.x 的解析是基于文本。基于文本协议的格式解析存在天然缺陷,文本的表现形式有多样性,要做到健壮性考虑的场景必然很多,二进制则不同,只认0和1的组合.基于这种考虑,HTTP/2.0 的协议决定采用二进制格式,实现方便且健壮
  • 多路复用(MultiPlexing),即连接共享,即每一个request都是用作连接共享机制.一个request对应一个id,这样一个连接上可以有多个request,每个连接的request可以随机的混杂在一起,接收方可以根据request的id将request再归属到各自不同的服务端请求里面
  • header压缩,如上文中所言,对前面提到过HTTP/1.x的header带有大量信息,而且每次都要重复发送,HTTP2.0使用encoder来减少需要传输的header大小,通讯双方各自cache一份header fields表,既避免header的传输,又减少了需要传输的大小.
  • 服务端推送(server push),同SPDY一样,HTTP/2.0也具有server push功能.

6. 状态码: 400、401和403

(1) 400(Bad Request): 告诉客户端,它发送了一条异常请求

(2) 401(unauthorized): 表示发送的请求需要有通过HTTP认证的认证信息

(3) 403(forbidden): 表示对请求资源的访问被服务器拒绝

7. 跨域资源共享CORS详解

CORS是一个W3C标准,全称是"跨域资源共享"(Cross-Origin resource sharing)

它允许浏览器向跨源服务器发出XMLHttpRequest请求,从而客服AJAX只能同源使用的限制

7.1 简介

  • CORS需要浏览器和服务端同时支持(目前,所有浏览器都支持该功能)
  • 整个CORS通信过程,都是浏览器自动完成,不需要用户参与.对于开发者来说,CORS通信与同源的AJAX通信几乎没有差别,代码完全一样.浏览器一旦发现AJAX请求跨域,就会自动添加一些附加的头信息,有时会多出一次附加请求,但用户不会有感觉
  • 因此,实现CORS通信的关键是服务器端.只要服务器端实现了CORS接口,就可以跨院通信

7.2 两种请求

浏览器将CORS请求分为两类: 简单请求(simple request) 和 非简单请求(not-so-simple request),只要同时满足以下两大条件,就属于简单请求:

(1) 请求方法是以下三种方法之一:
 - HEAD
 - GET
 - POST
(2) HTTP的头信息不超过以下几种字段:
 - Accept
 - Accept-Language
 - Content-Language
 - Last-Event-ID

7.3 简单请求

  1. 基本流程
  • 对于简单请求,浏览器直接发出CORS请求.具体来说,就是在头信息之中,增加一个Origin字段.

  • 下面是一个小栗子: 浏览器发现这次跨源AJAX请求是简单请求,就自动在头信息中,添加一个Origin字段.

GET /cors HTTP/1.1
Origin: http://api.bob.com
Host: api.alice.com
Accept-Language: en-US
Connection: keep-alive
User-Agent: Mozilla/5.0...
  • 上面头信息中,Origin字段用来说明,本次请求来自哪个源(协议 + 域名 + 端口).服务器根据这个值,决定是否同意这次请求
  • 如果Origin指定的源,不在许可范围内,服务器会返回一个正常的HTTP响应.浏览器发现,这个回应的头信息没有包含Access-Control-Allow-Origin字段(详见下文),就知道错了,从而抛出一个错误,被XMLHttpRequest的onerror回调函数捕获。注意,这种错误无法通过状态码识别,因为HTTP回应的状态码可能是200.
  • 如果Origin指定的域名在许可范围内,服务器返回的响应,会多出几个头信息字段.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http://api.bob.com
Access-Control-Allow-Credentials: true
Access-Control-Expose-Headers: FooBar
Content-Type: text/html; charset=utf-8

上面的头信息之中,有三个与CORS请求相关的字段,都以Access-Control开头

(1)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该字段是必须的。它的值要么是请求时Origin字段的值,要么是一个*,表示接受任意域名的请求.

(2) Access-Control-Allow-Credentials

该字段可选.它的值是一个布尔值,表示是否允许发送Cookie.默认情况下,Cookie不包括在CORS请求之中。设为true,即表示服务器明确许可,Cookie可以包含在请求中,一起发送给服务器。这个值也只能设为true,如果服务器不要浏览器发送Cookie,删除该字段即可

(3) Access-Control-Expose-Headers

该字段可选.CORS请求时,XMLHttpRequest对象的getResponseHeader()方法只能拿到6个基本字段: Cache-Control、Content-Language、Content-Type、Expires、Last-Modifie、Pragma。如果想拿到其他字段,就必须在Access-Control-Expose-Headers里面指定。上面的栗子指定,getResponse(‘FooBar’)可以返回FooBar字段。

  1. withCredentials属性

上面说到,CORS默认不发送Cookie和HTTP认证信息。如果要把Cookie发到服务器,一方面要服务器同一,指定Access-Control-Allow-Credentials字段

Access-Control-Allow-Credentials: true

另一方面,开发者必须在Ajax请求中打开withCredentials属性

var xhr = new XMLHttpRequest();
xhr.withCredentials = true;

否则,即时服务器同意发送Cookie,浏览器也不会发送。或者,服务器要求设置Cookie,浏览器也不会处理

但是,如果省略withCredentials设置,有的浏览器还是会一起发送Cookie.这时,可以显式关闭: withCredentials

xhr.withCredentials = false;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发送Cookie,Access-Control-Allow-Origin就不能设置为星号,必须指定明确的、与请求页面一致的域名。同时,Cookie仍然遵循同源政策,只有用服务器域名设置的Cookie才会上传,其他域名的Cookie并不会上传,且(跨源)原网页代码中的document.cookie也无法继续读取服务器域名下的Cookie

7.4 非简单请求

  1. 预检请求
  • 非简单请求是那种对服务器有特殊要求的请求,比如请求方法是PUT或DELETE,或者Content-Type字段的类型是application/json

  • 非简单请求的CORS请求,会在正式通信之前,增加一次HTTP查询请求,称为"预检"请求(preflight)

  • 浏览器先询问服务器,当前页面所在的域名是否在服务器的许可名单之中,以及可以使用哪些HTTP动词和头信息字段.只有得到肯定答复,浏览器才会发出正式的XMLHttpRequest请求,否则就会报错

var url = "http://api.alice.com/cors";
var xhr = new XMLHttpRequest();
xhr.open('PUT', url, true);
xhr.setRequestHeader('X-Custome-Header', 'value');
xhr.send();
  • 上面代码中,HTTP请求的方法是PUT,并且发送了一个自定义头部信息X-Custom-Header
  • 浏览器发现,这是一个非简单请求,就会自动发出一个"预检"请求,要求服务器确认可以这样请求.下面是这个"预检"请求的HTTP头信息
OPTIONS /cors HTTP/1.1
Origin: http://api.bob.com
Access-Control-Request-Method: PUT
Access-Control-Request-Headers: X-Custom-Header
Host: api.alice.com
Accept-Language: en-US
Connection: keep-alive
User-Agent: Mozilla/5.0...

"预检"请求用的请求方法是OPTIONS,表示这个请求是用来询问的。头信息里面,关键字是Ori’gin,表示请求来自哪个源.除了Origin字段,"预检"请求的头部信息包括两个特殊字段

(1)Access-Control-Request-Method

该字段是必须的,用来列出浏览器的CORS请求会用哪些HTTP方法,上例是PUT

(2) Access-Control-Request-Headers

该字段是一个逗号分隔的字符串,指定浏览器CORS请求会额外发送的头信息字段,上例是X-Custom-Header

  1. 预检请求的回应

服务器收到"预检"请求以后,检查了Origin、Access-Control-Request-MethodAccess-Control-Request-Headers字段以后, 确认允许跨源请求,就可以做出回应

HTTP/1.1 200 OK
Date: Mon, 01 Dec 2008 01:15:39 GMT
Server: Apache/2.0.61(Unix)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http://api.bob.com
Access-Control-Allow-Methods: GET, POST, PUT
Access-Control-Allow-Headers: X-Custom-Header
Content-Type: type/html; charset=utf-8
Content-Encoding: gzip
Content-Length: 0
Keep-Alive: timeout=2, max=100
Connection: Keep-Alive
Content-Type: text/plain

上面的HTTP回应中,关键的是Access-Control-Allow字段,表示http://api.bob.com可以请求数据。该字段也可以设为星号,表示同意任意跨域请求。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

如果浏览器否定了"预检"请求,会返回一个正常的HTTP回应,但是没有任何CORS相关的头部信息字段。这时,浏览器就会认定,服务器不会同意预检请求,因此触发一个错误,被XMLHttpRequest对象的onerror回调函数捕获.控制台会打印如下的报错信息.

XMLHttpRequest cannot load http://api.alice.com
Origin http://api.bob.com.is not allowed by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服务器回应的其他CORS相关字段如下:

Access-Control-Allow-Methods: GET, POST, PUT
Access-Control-Allow-Headers: X-Custom-Header
Access-Control-Allow-Credentials: true
Access-Control-Max-Age: 1728000

8. fetch发送2次请求的原因

参考回答:

fetch发送post请求的时候,总是发送2次,第一次状态码204,第二次才成功?

原因很简单,因为你用fetch的post请求的时候,导致fetch第一次发送一个Options请求,询问服务器是否支持修改的请求头,如果服务器支持,则在第二次中发送真正的请求.

9. HTML 5 Web存储

参考

在客户端存储数据

HTML5提供了两种在客户端存储数据的新方法:

  • localStorage - 没有时间限制的数据存储
  • sessionStorage - 针对一个session的数据存储

之前,这些都是由cookie完成的.但是cookie不适合大量数据的存储,因为它们由每个对服务器的请求来传递,这使得cookie速度很慢而且效率也不高

在HTML5中,数据不是由每个服务器请求传递的,而是只有在请求时使用数据。它使在不影响网站性能的情况下存储大量数据成为可能。

对于不同的网站,数据存储于不同的区域,而且一个网站只能访问其自身的数据。

HTML5使用JavaScript来存储和访问数据

localStorage方法

localStorage方法存储的数据没有时间限制。

  • 基本使用
localStorage.lastname = "Smith";
document.write(localStorage.lastname);
  • 对用户访问页面的次数
if(localStorage.pagecount){
    localStorage.pagecount = Number(localStorage.pagecount) + 1;
} else {
    localStorage.pagecount = 1;
}
document.write('Visit ' + localStorage.pagecount + 'itme(s).');

sessionStorage方法

sessionStorage方法针对一个session进行数据存储.当浏览器关闭后,数据会被删除

sessionStorage.lastname = 'Smith';
document.write(sessionStorage.lastname);

10. Cookie, LocalStorage 与 SessionStorage的区别

Cookie

cookie数据始终在同源的http请求中携带(即时不需要),即cookie在浏览器和服务器间来回传递.而sessionStorage和localStorage不会自动把数据发给服务器,仅在本地保存.cookie数据还有路径的概念,可以限制cookie只属于某个路径下,存储的大小很小只有4K左右

sessionStorage 和 localStorage

仅在当前浏览器关闭前有效(客户端内存中),自然也不可能持旧保持,localStorage:始终有效,窗口或浏览器关闭也一致保存,因此用作持久数据;cookie只在设置的cookie过期之前一直有效,即使窗口或浏览器关闭

localStorage和cookie在所有同源窗口中都是共享的.

11. web worker - 浅谈

参考

前言

众所周知,JavaScript是运行在单线程环境中,也就是说无法同时运行多个脚本.假设用户点击一个按钮,触发了一段用于计算的JavaScript代码,那么在这段代码执行完毕之前,页面无法响应用户的操作.但是,如果将这段代码交给Web Wroker去运行的话,那么情况就又不一样了: 浏览器会在后台启动一个独立的worker线程去专门负责访问这段代码的运行,因此,页面在这段JavaScript代码运行期间依然可以响应用户的其他操作.

Web Worker 简介

Web Worker是HTML5标准的一部分,这一规范定义了一套API,它允许一段JavaScript程序运行在主线程之外的另一个线程中.

值得注意的是,Web Worker规范中定义了两类工作线程:Dedicated Worker(供单个页面使用) 和 共享线程 Shared Worker(供多个页面共享使用).

talk is cheap, show me the code

用途

Web Worker 的意义在于可以将一些耗时的数据处理操作从主线程中剥离,使主线程更加专注页面渲染和交互

  • 懒加载
  • 文本分析
  • 流媒体数据处理
  • canvas图形绘制
  • 图像处理

需要注意的点

  • 由同源限制
  • 无法访问DOM节点
  • 运行在另一个上下文中,无法使用Window对象
  • Web Worker的运行不会影响主线程,但与主线程交互时,仍然会受到主线程单线程的瓶颈制约.换言之,如果Worker线程频繁与主线程进行交互,主线程由于需要处理交互,仍有可能使页面发生阻塞
  • 共享线程可以被多个浏览器上下文(Browsing context)调用,但所有这些浏览上下文必需同源

线程创建

  • 专用线程由Worker()方法创建,可以接收两个参数,第一个参数是必填的脚本的位置,第二个参数是可选的配置对象
var worker = new Worker('worker.js')
  • 共享线程使用SharedWorker()方法创建
var sharedWorker = new SharedWorker('shared-worker.js')

数据传递

Worker线程和主线程通过postMessage()方法发送消息,通过onmessage事件接收消息

// 主线程
var worker = new Worker('worker.js')
worker.postMessage([10, 24])
worker.onmessage = function(e) {
    console.log(e.data)
}

// Worker 线程
onmessage = function (e) {
    if (e.data.length > 1) {
        postMessage(e.data[1] - e.data[0])
    }
}

【问答】:

  1. 如何创建web worker:
var worker = new Worker('worker.js');
worker.postMessage([10, 24]);
worker.onmessage = function(e){
    console.log(e.data)
}
  1. 检测浏览器对于web worker的支持性
if(window.worker){
	// 检测专用线程	
}
if(window.SharedWorker){
    // 检测共享线程
}

12. 对HTML语义化标签的理解

参考 - 对HTML语义化的一些理解和记录

为什么要使用HTML语义化标签

  • 有利于搜索引擎的建立索引、抓取
  • 便于不同设备的解析
  • 结构更清晰,便于团队的维护和开发

13. Doctype

Doctype作用

<!DOCTYPE>声明位于HTML文档中的第一行,处于html标签之前,用于告知浏览器的解析器用什么文档标准(标准模式和混杂模式)解析这个文档.

标准模式

标准模式的排版和JS运作模式都是以浏览器支持的最高标准运行

混杂模式

向后兼容,模拟老式浏览器,防止浏览器无法兼容页面

标准模式与混杂模式的区分

  • 如果HTML文档包含形式完整的DOCTYPE,那么他一般以标准模式呈现.

  • 对于HTML4.01文档,包含严格DTD的DOCTYPE常常导致页面以标准模式呈现,DOCTYPE不存在或者格式不正确会导致文档以混杂模式呈现

14. Cookie如何防范XSS攻击

参考

XSS的攻击手段

  • 反射型
    • 发出请求时,XSS代码出现在URL中,作为输入提交到服务器端,服务器端解析后响应,XSS代码随响应内容一起传回给浏览器,最后浏览器解析并执行XSS代码.这个过程像一次反射,故叫反射性XSS。
    • 响应路由,并关闭浏览器的XSS拦截
// index.art
<body>
  <index class="">
    <%- xss %>
  </index>
</body>
// 使用的是express框架
router.get('/',function(req, res, next){
    res.set('X-XSS-Protection', 0);
    res.render('index',{
        xss: req.query.xss
    })
})

  1. 直接触发
// 就浏览器的URL地址栏中输入
localhost:3000/?xss=<img src="null" onerror="alert(1)" />
  1. 引诱触发
http://localhost:3000/?xss=<p onclick="alert('你中了xss')">面试必中的秘密...</p>
  1. 在页面中嵌套iframe - 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在网页中插入各种广告.
http://localhost:3000/?xss=<iframe src="http://www.baidu.com/t.html"></iframe>
  • 存储型
    • 存储型XSS和反射型XSS的差别仅在于,提交的代码会存储在服务器端(数据库,内存,文件系统等),下次请求目标页面时不用再提交XSS代码

掌握XSS的防御措施

  • 编码
字符 十进制 转义字符
" &#34 ; &quot ;
& &#38 ; &amp ;
< &#60 ; &lt ;
> &#62 ; &gt ;
不断开空格(non-breaking space) &#160 ; &#nbsp ;
  • 过滤
    • 移除用户上传的DOM属性,如onerror等
    • 移除用户上传的Style属性、Script节点、Iframe节点等
  • 校正
    • 避免直接对HTML Entity解码
    • 使用DOM Parse转换,校正不匹配的DOM标签

httpOnly的样式设置

// 设置cookie
response.addHeader('Set-Cookie','uid=112; Path=/; HttpOnly');

// 设置多个cookie
response.addHeader('Set-Cookie','uid=112; Path=/; HttpOnly');
response.addHeader('Set-Cookie','timeout=30; Path=/test; HttpOnly');

// 设置https的cookie
response.addHeader('Set-Cookie', 'uid=112; Path=/; Secure; HttpOnly');

// 设置HttpOnly属性后,通过js脚本是读取不到cookie,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读取
Cookie cookies[] = request.getCookie();

cookie如何防范XSS攻击

XSS(跨站脚本攻击)是指攻击者再返回的HTML中嵌入javascript脚本,为了减轻这些攻击,需要再HTTP头部配上:

set-cookie: httponly

HTTPOnly这个属性可以防止XSS,它会禁止javascript脚本来访问cookie

secure这个属性告诉浏览器仅在请求为https的时候发送cookie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