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布局迎接“大数据”时代到来
由于有着全面、精准分析挖掘的本领,大数据使*、商业、个人的营销、管理、决策等行为模式无一例外地发生着变化。适应这一潮流,发达国家及IT巨头纷纷开始了战略布局及投入,大数据时代的大幕已经拉开。
在上一篇中我们请专家讲解了大数据在技术、功能上的种种 “神奇”,那么如此重要的大数据,目前兴起的态势如何?大数据是如何“左右”企业经营、经济增长、*管理的?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大数据的挑战?
数据本身已成为资产是未来竞争力的新来源
辽宁日报:目前大数据兴起的态势如何?
刘振兴:可以说正在兴起,从技术上来说在不断升级演进,从行业、产业、社会变革来说也在推进。去年3月29日,美国*发布了《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奥巴马把数据定义为“未来的石油”。 5月,《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大胆预见:“我们(美国)再次处于大数据、智能制造和无线网络这三场技术变革的开端,这三场变革的‘震中’都在美国”。可见美国对大数据的重视,还有欧盟的大数据发展计划,联合国成立“全球脉搏”项目以推进大数据技术在全球的发展。有战略眼光的企业也加紧步伐,如IBM的大数据平台,甲骨文公司在官方文档中将自身描述为“第一个为企业提供完整、集成的大数据全面解决方案的厂商”,惠普收购了大数据厂商市场份额第一的Vertica公司等等。
辽宁日报:您觉得美国去年3月发布的 《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的亮点和看点在哪里?
刘振兴:第一,目标明确,要提高从“大量”和“复杂”数字信息集中找出知识性的“规律和洞见”的能力。第二,金额较大,为一项单一技术一次宣布投入2亿美金,这种情况并不多见。但*的投入更多具有导向性的,据悉最近几年,甲骨文、IBM、微软、SAP和惠普已经在数据管理和分析上花费了超过150亿美元。第三,该计划预计会有联邦*的6个部门(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部、能源部等)共同协作完成,说明大数据技术涉及到的知识面较广和技术较多,也表明大数据的应用范围将非常广泛。
辽宁日报:数据挖掘技术成熟后可以应用在哪些行业?
刘振兴:可能各个行业都将受到大数据的影响,也许有的行业感知的早些,有些行业受其影响要晚很多。因为每个行业都是社会生产和生活的一部分,客观上说都是适应市场需求的。在互联网广泛应用的今天,联系、沟通、记录、查询、管理都越来越多地依赖互联网,所以数据的范围正在不断扩大,大数据技术出来以后,数据本身成为资产。正如麦肯锡的大数据专题报告所指出的那样,大数据已经渗透到每一个工商业组织内,将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决策依据。大数据将产生大价值,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将是下一波创新、竞争和提高生产力的前沿技术。
辽宁日报:请您给我们举两个目前大数据已经发挥作用的例子。
刘振兴:比如,某银行信用卡中心通过部署大数据分析系统,实现了近似实时的商业智能和秒级营销,运营效率全面提升,每次营销活动配置平均时间从2周缩短到2-3天,不良贷款比率也有所减少。
再如某大型商业超市,已经开始利用各个连锁店不断产生的海量销售数据,并结合天气数据、经济学、人口统计学进行分析,从而在特定的连锁店中选择合适的产品在合适的时间上架,并判定商品减价的时机。
在保障安全和隐私前提下数据开放将成为大趋势
辽宁日报:这是不是就是所说的“数据业务主营化”?
刘振兴:是的,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和业务使用 “数据驱动业务”的模式,获得良好的发展,每次市场行为之前都能够进行很好的数据分析和预判,能够做好预测及应对举措。
辽宁日报:大数据可以说是一种信息产业的升级,它对内需有何促进作用?
王兴伟:大数据是一种高级信息生产力。大数据的兴起,其本身的技术发展和对IT业的变革会形成重要需求而促进行业经济增长。另外,大数据所带来的营销模式、购物模式、生活方式的变化,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网民和消费者的界限逐渐消失,在电子商务的平台下形成新的聚合消费力及消费热点,促进内需。
辽宁日报:目前各大城市正在积极建设智慧城市,大数据在哪些方面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王兴伟:智慧城市,简单的理解就是信息化、智能化覆盖整个城市运行,这个当然是以无线、数字、宽带、物联等为基矗但是如果仅仅是简单的网站建设、GPS服务等,这样的“智慧”还是很初步的。随着智能用户的普及和对城市资源、环境、基础设施、产业等多方面要素进行全面感知,就会产生巨量的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就会实现精准的服务和管理。比如,对公交车、地铁的刷卡数据的分析,找出每个时段的运量特点,合理安排车次,而不是根据“上下班高峰”这样笼统的安排。再如,城市安装有很多传感器和摄像头,这并不代表“智慧”,只有对实时采集的图像数据进行理解、分析,进行数据挖掘,变事后查看为事前预警,形成直观的可视化结果以供决策方显智慧。所以说,进入大数据时代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阶段和必然趋势。
辽宁日报:大数据时代是海量数据的时代,那么这就涉及到一个现实数据利用的问题,如何获得数据?大数据如果要想充分发挥作用是否应该公开、共享?
王兴伟: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开放将成为一种必然要求。当然,开放是以保障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为前提的。只有数据开放了,才会更大程度地为社会利用,实现更大价值。在这方面*要放开手脚,目前一些国家的*已经建立起了自己的数据门户网站,将采集的各类民生数据放在网上与全民共享,这就催生了对公开数据的应用热潮。据报道,微软公司就利用美国*推出的退伍军人医疗健康数据公开项目,开发了一款新的在线平台来帮助用户管理家务的数据。英国*还鼓励商业数据的公开,在英国商业部的主导下,巴克莱信用卡、汇丰银行等十多家不同行业的巨头对客户开放与其相关的数据,第三方可以就这些数据设计出专业的算法,为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辽宁日报:数据开发和数据挖掘将对*管理、职能转变是否会产生重大影响?
王兴伟:目前网格化管理已经兴起,一个基本要求就是管理信息整合和共享,大数据信息平台的建设可以消除*各部门间、*与市民间的隔阂,消减信息孤岛现象,治理与管理层级更加扁平,从而提高*各机构的协同办公效率,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性,提升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比如,凤凰古城收门票,如果*能够依据过往游客所留下的数字信息运用大数据来进行季节游量、游客特点、消费能力等多方面的精确挖掘和分析,就会形成较科学的门票决策,实现经济效益和古城保护的双赢,而且将数据分析过程展示给商户,无疑会赢得理解及赞成。依靠大数据技术还能够及时、快速、准确收到决策实施情况汇报和民众的反馈信息。
权威机构预测:五年后大数据人才将十分抢手
辽宁日报:大数据是对数据的挖掘,那么信息安全如何保证?是不是任何个人和机构都可以进行大数据分析和应用?
刘振兴:在大数据时代,保证信息安全主要依靠两个方面:一是技术上不断更新,应用最新的安全管理理论和安全软件技术,在网络通信、本地存储等方面加强对重要数据的防护;二是立法层面,明确什么数据可以公开,什么属于隐私和商业秘密,明确可以进行数据挖掘的领域和范围以及数据应用的主体,防止数据滥用,让数据开放和数据挖掘走向法制化轨道。
辽宁日报:面对大数据兴起的态势,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目前该从哪方面着手?
王兴伟:应对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我想技术是基础,其它应用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对IT业来说,大数据将成为继云计算、物联网之后IT界又一次颠覆性的变革,提供了难得的洗牌机会。把握此机遇,IT界需要从技术、工程、应用、社会效果四个层面迎接挑战。今年我国科技部“973计划”已列入“大数据计算的基础研究”。另外,对任何技术及应用工程,人才是关键,在大数据起步阶段人才培养尤为重要。麦肯锡公司预测,到2018年,仅美国就需要深度数据分析人才44万至49万,缺口14万至19万;需要既熟悉本单位业务需求又了解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的管理者150万。我国也面临同样的需求和挑战。因此,要及时应对、调整人才培养的模式、知识体系、课程和实验设置,不要等到5年后,面对巨大的人力资源需求,却没有真正合格的可用人才。
辽宁日报:技术是基础,从应用或运营角度来看,我国是否也在进行大数据的建设和布局?
刘振兴:是的。我国一些大型互联网企业都开始对大数据的存储、处理和应用进行战略布局。虽然略迟于国外,但从规模和投入上不容小觑,如百度、腾讯、淘宝、盛大网络和中国移动等在大数据领域都有不同的计划在推进中,这是可喜现象。大数据应该有更多的行业、企业参与进来,把大数据作为运营、营销、管理转型和业务延伸的机会。
■记者感言
数字化、PC、互联网、移动终端和物联网等引发的“大数据”革命,使人类正在迈入信息化的又一个全新时代。大数据也像个青春期的少年在飞速成长。我们要让这个有着旺盛生命力的家伙在我国安家落户、大展身手,从技术到人才到应用不断加强 “营养”,让它成为推动社会、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巨人。
专家档案
王兴伟 东北大学信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任中国计算机学会体系结构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通信学会会士遴选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CERNET专家委员会委员、东北地区网络中心主任,《计算机学报》编委,《软件学报》编委等职。刘振兴 人民网研究院网络技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互联网后台支撑技术和网络架构与安全等,先后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等刊物发表多篇中英文论文,是Base62x、NatureDNS和 GTAjax的主要创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