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C++中子类对父类函数覆盖的可访问性缩小的区别介绍
前言
“java 和 c++ 中子类对父类函数覆盖的可访问性缩小的问题”的题目看起来比较学术化,但的确是一个容易忽视的问题。本文力求详细阐述这一问题在 java 以及 c++ 中的区别。
先介绍什么是“子类对父类函数覆盖的可访问性缩小”。对于继承而言,子类可以覆盖父类的“虚函数”——尽管 java 中没有虚函数这一术语,但可以把 java 的所有函数都看作虚函数,因为 java 的所有函数都可以被子类覆盖。这里仅借用“虚函数”这一名词的含义,不深究语言的细节。java 和 c++ 都允许在覆盖时,改变函数的可访问性。所谓“可访问性”,就是使用 public 、 protected 、 private 等访问控制符进行修饰,用来控制函数能否被访问到。通常可访问性的顺序为(由于 c++ 中没有包的概念,因此暂不考虑包访问控制符,这并不影响这里的讨论):
public > protected > private
以 java 为例:
class base { protected void sayhello() { system.out.println("hello in base"); } } class child extends base { public void sayhello() { system.out.println("hello in child"); } }
注意:这里的 sayhello()
函数。父类 base 中,该函数使用 protected 访问控制符进行修饰。而子类将其改用 public ,这不会有任何问题。 子类对父类函数覆盖时,扩大可访问性,通常都不是问题。
当子类对父类函数覆盖的可访问性缩小时,java 和 c++ 采取了不同的策略。
首先以 java 为例,看下面的代码:
class base { public void sayhello() { system.out.println("hello in base"); } } class child extends base { private void sayhello() { system.out.println("hello in child"); } }
上面的代码中,高亮的第 8 行会有编译错误——这段代码根本不能通过编译! java 不允许子类在覆盖父类函数时,缩小可访问性。 至于原因,我们可以用一个例子来说明。例如我们在类外部写下面的代码:
base base = new base(); base.sayhello(); base = new child(); base.sayhello();
假如之前的代码可以通过编译,那么就存在这么一种可能:当 base 指向 new base() 时, sayhello() 是可以访问到的,但是当 base 指向 new child() 时, sayhello() 却无法访问到!在 java 看来这是一个矛盾,应该避免出现这种问题,因此,java 从编译器的角度规定我们不能写出上面的代码。
针对 c++,情况又有所区别。来看 c++ 的例子:
class base { public: virtual void sayhello() { std::cout << "hello in base"; } } class child : public base { private: void sayhello() { std::cout << "hello in child"; } }
这段代码在 c++ 中是完全正确的。注意,这里的子类在覆盖父类函数时, 缩小 了可访问性。如果你没有看出有什么问题,那么我们完全可以在类外部写出下面的代码:
child child; child.sayhello(); // 不能通过编译,因为 sayhello() 是 private 的 static_cast<base&>(child).sayhello(); // 可以通过编译,因为 sayhello() 是 public 的
第 2 行调用是失败的,因为在 child 中, sayhello()
是 private 的,不能在外部调用。然而,当我们使用 static_cast 将 child 强制转换成 base 对象时,事情发生了改变——对于 base 而言, sayhello()
是 public 的,因此可以正常调用。
针对这一点,c++ 标准的 member access control 一章中的 access to virtual functions 一节可以找到如下的例子:
class b { public: virtual int f(); }; class d : public b { private: int f(); }; void f() { d d; b* pb = &d; d* pd = &d; pb->f(); // ok: b::f() is public, d::f() is invoked pd->f(); // error: d::f() is private }
对此,c++ 标准给出的解释是:
access is checked at the call point using the type of the expression used to denote the object for which the member function is called ( b* in the example above). the access of the member function in the class in which it was defined (d in the example above) is in general not known.
简单翻译过来有两条要点:
- 访问控制是在调用时检查的,也就是说,谁调用了这个函数,就检查谁能不能访问这个函数
- 类中成员函数的可访问性一般而言是不知道的,也就是说,检查可访问性时,并不能知道这个函数在定义时到底是 public 的还是 private 的,因此也就无法据此检查可访问性
正因如此,c++ 的调用方似乎可以通过一些技巧性转换,“巧妙地”调用到原本无法访问的函数。一个更加实际的例子是:qt 里面, qobject::event()
函数是 public ,而其子类 qwidget 的 event()
函数则改变成 protected 。具体可以阅读 qt 的相关代码。
总结来说,在子类覆盖父类函数时,java 严格限制了子类不能缩小函数可访问性,但 c++ 无此限制。个人认为,从软件工程的角度来说,java 的规定无疑更具有工程上面的意义,函数的调用也更加一致。c++ 的标准则会明显简化编译器实现,但是对工程而言并不算很好的参考。
ps:c++ 标准的正式版是需要购买的,但是草案可以免费下载。c++ 标准草案的下载地址可以在下面的页面找到:
总结
以上就是这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希望本文的内容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学习价值,如果有疑问大家可以留言交流,谢谢大家对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