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药(学名:paeonia lactiflora pall.)也称白花芍药,是毛茛科芍药属植物。在中国已有悠久的栽培历史,驰名中外,其根并入药。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地下部块状或粗厚;叶基生或茎生,大,互生,羽状或三出复叶或深裂;花大而美丽,单生于枝顶或有时成束,白色;萼片5,宿存;花瓣5-10,但在栽培种中的常为重瓣;雄蕊多数;花盘环状或杯状;心皮2-5,离心发育,结果时变为蓇葖,每个有种子数颗。生于山坡、山谷的灌木丛或草丛中。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栽植。
【性味】苦、酸,微寒
【归经】入肝、脾经
药性功效
白芍性凉,味苦酸,微寒,具有补血柔肝、平肝止痛。敛阴收汗等功效,适用于阴虚发热、月经不调、胸腹胁肋疼痛、四肢挛急,泻痢腹痛、自汗盗汗、崩漏、带下等症。
芍药甙有抗菌、解热、抗炎、增加冠状动脉流量、改善心肌营养血流、扩张血管、对抗急性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镇静、镇痛、解痉、抗溃疡、调节血糖的作用。白芍煎剂能抑制痢疾杆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绿脓杆菌等。
白芍药宜食
血虚阴虚、胸腹胁肋疼痛、肝区痛、胆囊炎、胆结石疼痛、泻痢腹痛、妇女行经腹痛、自汗易汗盗汗、腓肠肌痉挛、四肢拘挛疼痛、不安腿综合症等病症患者适宜食用。
四大医疗作用
白芍的作用: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压 (d-儿茶精和没食子酸乙酯 有抗血栓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2、护肝作用 对四氯化碳、黄曲霉毒素b1、d-半乳糖胺 所致肝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3、解痉作用 对肠管和在位胃运动有抑制作用,显著对抗催产素引起的子宫收缩
4、镇痛作用 能抑制小鼠扭体、嘶叫、热板反应,对吗啡抑制扭体反应有协同作用,并能对抗戊四唑所致惊厥。
白芍之所以受人喜爱,最重要的原因在于白芍的作用。首先,白芍具有美容护肤的作用,它被广泛的 用于中医美容配方的制作,适用于皮肤干燥、萎黄、黄褐斑、色素沉淀等皮肤,中医中认为白芍能够使皮肤润泽光滑、白皙而富有弹力;另外,白芍在临床中也有一定的应用,入药能够调经养血,理气止痛;白芍还可抗菌止痛,疏肝理气、柔肝养血、缓中止痛、平肝敛阴,常用于肝胃不和所致的胸胁胀痛、脘腹疼痛,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以及自汗、盗汗,头痛、眩晕等病症等。
提高免疫力
白芍的水煎剂能够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对大鼠蛋清急性炎症水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棉球肉芽有抑制增生的作用,可以使处于低下状态的细胞免疫恢复正常。
解痉镇痛
白芍对醋酸引起的扭体反应有明显的镇痛作用,芍药苷具有较好的解痉作用。
养血调经
白芍味酸,主入肝经,偏于补益肝之阴血。可以用来治疗血虚面色萎黄,眩晕心悸,或者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等症。
敛阴止汗
白芍味酸能收,有敛阴止汗之功。可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营卫不和所导致出汗恶风等症状;亦可用于治疗虚劳而导致的自汗不止等症状。
柔肝止痛
白芍可以酸敛肝阴,养血柔肝而止痛,可以用来治疗血虚肝郁所引起的胸肋疼痛等症,还可以因脾虚肝旺所导致的腹痛泄泻以及阴血亏虚,经脉失于濡养而引起的手足挛急疼痛等不适。
平抑肝阳
白芍可以养血敛阴,平抑肝阳,为治疗肝阳上亢所引起的头痛眩晕等症状的常用之药
白芍的使用禁忌
1、白芍属寒凉之品,有酸寒收敛的作用,故凡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脾胃虚寒、肾阳虚衰等证不宜用量过大或单味用
2、白芍性寒,阳衰虚寒之证如纳呆腹胀,腹痛喜温喜按,口泛清水,四肢不温,或肢体困重,或周身浮肿,大便溏薄清稀,虚寒下利,下痢纯血,小便不利应慎用或不用。
3、现代中药药理学证实白芍有明显的镇静作用,故昏迷患者忌用,婴幼儿及老年人不宜长期服用或过量服用及单独大量使用。
白芍的配伍禁忌
据中药十八反记载“诸参辛芍叛藜芦”,因此白芍不宜与藜芦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