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汽车:移动互联战场的新主角
如果非要给技术发展时期做个划分,那么2007年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当这一年1月乔布斯站在macworld大会展示第一代iPhone手机的时候,他或许不会想到多年以后一个名为「低头族」群体的出现。自2007年开始技术将人类带入到一个新的纪元——移动互联网。
在过去的8年里,移动互联网创造的奇迹远胜于过往PC互联网时期。硅谷*风投A16Z合伙人Benedict Evans更是认为,移动互联网无论是硬件上的iPhone、Android设备、Touch ID、NFC芯片,软件层面的instagram、Siri等,其对人类的影响力远远超过PC互联网时代的浏览器。
而站在移动互联网「七年之痒」的第八个年头,尤其是全球智能手机人数突破20亿并继续迅速增长的2015年,下一个移动互联网的主角会是谁?这或许能从正在上海举行的CES Asia上可见一斑,在此次科技秀上,汽车成为当仁不让的主角,而互联网公司也为汽车的未来勾勒出一幅「未来已来」的盛况,本土企业中,百度的Carlife车载互联技术日趋成熟,搭载该技术的新车即将于7月出厂;华为、阿里相继联手各大车企,在汽车智能化层面寻求突破。
那为什么汽车会受到如此大的青睐?
下一代汽车
即便是「原始」的功能机,到现在也不到30年历史,而汽车工业则有着百年历史沉淀。历史包袱沉重的汽车行业为什么会成为移动互联下一个主角呢?
首先,与传统移动设备(手机/平板)类似,汽车天然具备了移动的属性,而且在汽车行业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汽车厂商为汽车装备无数传感器——从空气压、油压、水温等等。汽车的天然属性与后天的配置的传感器决定了汽车完全可以成为未来新一代的移动终端。
其次,围绕汽车智能化操作以及智能汽车的讨论不绝于耳,尤其是特斯拉的横空出世,多多少少让传统车企们感受到智能化操作带来的压力。而像Local Motors这家「另类」的3D汽车制造商,则要把汽车上千块零件减少到20个,从而实现汽车组装的模块化,大大降低生产汽车的成本。这系列挑战将加速汽车厂商的转型,而第一步,就是拥抱互联网,并加强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开展车联网试点。
从某种程度上讲,移动互联网推动人类进入大数据时代。由于移动设备具备天然的数据收集属性,其丰富多样的传感器能比传统计算设备(比如PC)收集到更多数据。而现在,汽车正在扮演大数据收集者的角色,这些路上的交通数据不仅对于改善城市交通意义重大,也将成为无人驾驶研究中的重要参考资料。
另外,根据中汽协的预测,2015年全球车联网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000亿元,全球将有60%的车型配置车联网技术,到2020年这一比例会进一步提升至90%。而在中国连续六年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的宏大背景下,中国的车联网前景也备受瞩目,这个战场也聚集了诸多的竞技好手。
谁在决逐下一代汽车?
传统汽车厂商不可谓不努力。通用开发了On-start,宝马一直改进idrive,还有备受业界好评的福特,这家公司甚至要转型为移动科技公司。然而汽车行业需要解决的那题是当每一个品牌都在提供解决方案时,如何让车主真正享受到便利,而不是换一次车就要从头开始学习那些所谓「智能」方案?更重要的一点在于,如何真正开发出一套让用户觉得好用爱用的智能解决方案?
互联网公司有着巨大的优势,如今移动设备Android与iOS平分天下,这让车商们海量的解决方案只剩下了两个:基于iOS或基于android。其次,互联网公司拥有丰富的的用户体验设计经验,这并不是汽车厂商简单招几个UI设计师就能完成的工作。
事实上,互联网公司的确在这样做了。
苹果公司在两年前推出基于iOS的车载系统Carplay,用户可以利用该服务使用汽车车载系统操控自己的iPhone,包括地图导航、通话、音乐播放以及收发iMessage等等。
搜索巨头Google则针锋相对地推出名为Android Auto的车载系统。Android auto与iOS并无本质上的区别,核心产品依然是电话、音乐和导航。
在国内,围绕下一代汽车的想象则更多。既有生态式的发展计划也有平台级的解决方案,也有单点突破的智能硬件。
今年4月,阿里成立汽车事业部,正式启动了阿里的下一代汽车计划。目前来看,阿里的汽车计划更是一种汽车生态,将旗下的Yun OS、云计算产品内置到合伙车商的汽车里,并打通产销买卖的整个链条。
百度则以另一个视角切入。通过之前在地图、语音方面的积累,百度的Carlife日趋成熟。公开资料显示:目前百度地图的活跃用户已经达2.7亿,与百度地图API相关的应用有60万个之多,覆盖了23个行业。这一优势无疑为Carlife的迅速部署提供了坚实基矗在使用层面,通过USB或者蓝牙将手机和车连接,CarLife就成为一套全新的车载系统,提供地图导航、音乐播放和通话等功能就能嫁接到既有的车载系统上,变成一个嫁接的新系统,可以用来地图导航、音乐以及通讯。
腾讯的车联网布局,似乎是慢了半拍,从投资路宝盒子到入股四维图新,腾讯还是在围绕地图做文章。其后如何整合诸如微信、大众点评、京东等自有或投资的产品,还有待观察。
互联网公司为下一代汽车画出了一张美好的大饼。这里既有人、机、车深度交互,又有无人驾驶到来前的美好憧憬,然而这「新世界」的背后,谁的胜算更大呢?
当此汽车遇到彼汽车
在过去,困扰汽车行业的是硬件,作为设计复杂的机器,汽车当然需要复杂的工业加工。进军汽车领域需要大笔投资,即使成功也不意味着盈利。历史上看,克莱斯勒创建以来,特斯拉是美国第一个盈利的新型汽车制造商。
如今,汽车硬件随着3D技术的成熟会逐渐不再成为难题,此时软件的考量就成为下一代汽车争夺的焦点。即便以现在来说,汽车厂商的话语权已不如从前,你能想象一家汽车厂商容忍用户因为能够使用iPhone手机而去选择搭载Carplay的友商汽车,抑或因为地图原因选择内置有百度Carlife的汽车?从这个角度来看,汽车厂商会不断加强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这一趋势也反映在各大互联网公司公布的汽车合作伙伴里——几乎所有的主流厂商都想互联网公司伸手示好。
但与此同时,传统汽车厂商并未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毕竟这是一个有一定风险的投资,尤其困扰汽车厂商的难题是:到底这些互联网公司带来的智能方案能有多大市场前景?
苹果的Carplay看起来的确很炫酷,但Carplay的硬伤在于只能运行和iPhone设备实现车机连接,这意味着全球有约81%(数据来自IDC)的智能手机用户不会购买内置Carplay的汽车;Google的Android auto的确能吸引到绝大多数的智能手机用户,但在全球汽车最大市场的中国,这套解决方案就是个悲剧。
在国内,阿里、腾讯尚未提出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而从产品设计思路来说,百度的Carlife与苹果、Google的解决方案类似,都是利用手机与车载系统建立连接,为司机提供导航、娱乐、通话服务,能够满足司机开车时的基本数字化需求。所不同的是,Carlife并非系统级服务,更像是一个开放的App,兼容性更强。相比于苹果的设备锁定,Carlif同时支持iOS和Android的手机和车机互联,无论iPhone还是Android设备,都能正常使用,这对汽车厂商、第三方开发者以及用户来说意义重大。
过去几年的移动市场证明,平板、可穿戴设备都无法成为移动互联网的主角,而下一代汽车则寄托了互联网公司再次探险移动互联网的希望。越发强势的互联网企业正悄然改变这个传统行业的行为规则——更远一步的汽车会是什么样子的?未来主义者Paul Saffo的答案更耐人寻味:「这些移动新设备只是碰巧看起来像汽车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