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想听谏言朝上无人敢说,魏征直言相谏获得赏赐!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唐太宗奖励直言极谏,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唐太宗继位之初,上朝时总是峻颜厉色板着面孔,叫人望而生畏。大臣们见状都不怎么敢讲话,即使勉强讲话,也是战战兢兢,结结巴巴。太宗觉察后改变了表情,上朝时和颜悦色满面春风,为的是让大臣们能够极言直谏,但大臣们还摸不清太宗的底牌,朝堂上仍难以听到直谏之声。
一次,有个囚犯被定为死罪,太宗也已批准行刑,眼看刽子手就要动刀了。这时,刑部官员孙伏枷讲出了不同意见:此囚犯的罪行按《大唐律》够不上死罪,不应草菅人命处死太宗听了孙伏的意见认为有道理,立刻加以采纳,并且赏赐给孙伏枷一座价值百万钱的园林。有人不以为然,认为孙伏枷的谏言其实很平常,根本不值得给予这么优厚的赏赐,太宗解释说:“我继承帝位以来,屡次三番诚心求谏却得不到谏诤,
如今总算出现了第一个勇于直谏的人,怎么能不重重地奖赏他呢?这么一来,尚在观望的大臣们都打消了顾虑,建议、规劝、批评源源而来,太宗的“贞观之治”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贞观十年(公元636年)以后,唐太宗面对初步形成的强盛局面,渐渐滋长起了骄傲自满、贪图享乐的情绪。大臣魏征感到忧虑,于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五月向太宗上了一篇《十谏不克终疏》,从政治上、作风上、生活上列举了10个问题批评太宗。
这篇疏文的份量相当重,其中有些话说得近于指责,如;“顷年已来,意在奢纵,忽忘卑俭,轻用人力”;“纵欲以劳人,卑俭之际岁改,骄侈之情日益”;“好尚奇异,难得之货,无远不臻;珍玩之作,无时能止。上好奢靡而往下敦朴,未之有也”。疏文中还夹杂着一些较刺耳的词句,如说太宗“志在嬉游”、“呢近小人”、“疏远君子”等等。
总之,通篇没有什么中听悦耳的话。但唐太宗毕竟是器量非凡的君主,即使对于言词如此激烈的批评,他仍能“深觉词强理直”,表示欢迎和接受。太宗把魏征的疏文全文张挂在自己居室的屏幛上,每日一早一晚反复琢磨思索,以此来警惕自己。为了奖励魏征的直言极谏,太宗还下令赏赐给魏征黄金10斤,皇家马厩中的御马2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