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程序员文章站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分享程序员计算机编程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活百科

蜀汉最后的猛将罗宪 为何宁愿降魏也不归顺盟友吴国?

程序员文章站 2023-11-05 09:59:16
当邓艾从阴平入蜀,刘禅宣布投降后,吴主孙休派遣军队溯江西上,打着支援盟友蜀汉的名义,要巴东太守罗宪开放永安让吴军入蜀。罗宪知道,孙吴名为支援,实际上是要趁蜀汉亡国之际,趁机夺取地盘。所以罗宪召... [详细]...

  当邓艾从阴平入蜀,刘禅宣布投降后,吴主孙休派遣军队溯江西上,打着支援盟友蜀汉的名义,要巴东太守罗宪开放永安让吴军入蜀。

  罗宪知道,孙吴名为支援,实际上是要趁蜀汉亡国之际,趁机夺取地盘。所以罗宪召集城中将士,对他们说:“本朝倾覆,吴为唇齿,不恤我难而徼其利,背盟违约。且汉已亡,吴何得久,宁能为吴降虏乎!”就此展开蜀汉最后的一战,以数千亡国孤军抗击东吴。

蜀汉最后的猛将罗宪 为何宁愿降魏也不归顺盟友吴国?

  从诸葛亮以来,蜀汉的国策是联吴抗魏,永安虽然是蜀汉的东部要塞,但驻军却不多。罗宪身为巴东太守,手下不过也只有两千多人而已。

蜀汉最后的猛将罗宪 为何宁愿降魏也不归顺盟友吴国?

  罗宪深知,孤城无援难以坚守,所以他一方面保城缮甲,并以节义激励将士的士气;另一方面,他也派人往司马昭处求援。

  吴国的首轮进攻是由抚军将军步协发起的,他本以为蜀国新灭,守军士气低落,一战可下,结果却被罗宪打败,大败而逃。

  不甘失败的孙休,接连派出征西将军留平、镇军将军陆抗率军三万来攻打永安。罗宪在此战中,充分展现他出色的防守能力,以少胜多,多次打退吴军的进攻,就算陆抗领着三万吴军,轮番围攻六个月都没能攻下城池。

  情况最危急的时候,有人劝说罗宪应该即早突围。罗宪是这样回答的:“夫为人主,百姓所仰,危不能安,急而弃之,君子不为也,毙命于此矣。”他一直就打算坚守到底,与守城军民共存亡。

  援军之所以迟迟未来,是司马昭得到罗宪求救后,认为成都刚经历邓艾、钟会、姜维*,已自顾不暇。

  改派荆州刺史胡烈率军攻打吴属的荆州重镇西陵,陆抗在腹地受胁之下,这才不得不退兵,永安之围解除。

  司马昭战后依然让罗宪担任原职,加封陵江将军,万年亭侯。

  大概会有人疑问,罗宪为何宁愿降灭掉蜀汉的魏,也不愿降吴。

  我个人觉得,大概有两个原因。

  第一、降魏有援军,降吴则不一定。

  蜀汉亡后,魏国占据天下大部分,对东吴形成强力的战略优势。

  曹魏在荆州北方早已屯集重兵,对东吴有着沉重压力。

  纵然罗宪投降东吴,东吴可能一时占据永安但当曹魏大军来攻,面对东西夹击的状况,东吴不见得有足够军力派出援军。

  这点在这次永安之战得到证实,吴国并没有双线开战的能力。

蜀汉最后的猛将罗宪 为何宁愿降魏也不归顺盟友吴国?

  第二、是蜀汉和东吴名为盟友,实际上同床异梦,一直互相提防。

  蜀汉和东吴,两国结盟是为对抗强势的曹魏,不过双方关系一直都是各怀鬼胎。

  对孙吴来说,荆州重点一直都不是北伐,而是西向,陆逊、陆抗两代都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对夷陵防线的建设上。

  要知道,那时候蜀汉还在,陆逊费尽苦心经营夷陵防线做什么呢?

  还不就是准备伐蜀。

  诸葛亮死后,蜀汉忽然增加了永安的兵力,孙权知道后,问蜀国使者宗预:“我们是盟友,你们为什么要在边境增加兵力呢?”

  宗预回答说:“臣以为东益巴丘之戍,西增白帝之守,皆事势宜然,俱不足以相问也。”

  这句话意思就是,蜀汉在东部白帝增兵,与东吴在西部巴丘增兵是同一个道理,形势发展的结果,不必多问。

  对于蜀汉臣子来说,比起长期敌人的曹魏来说,东吴这个居心叵测的假盟友更加可恶,这也是为什么罗宪愿意降魏而不是吴的主要原因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