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尼赫鲁会被气死?尼赫鲁的生平简介
尼赫鲁是亚洲著名政治家,印度第一任总理,是一位对亚洲有重要影响的人物。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仍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因为他当时想要的是心中的“大印度联邦”!尼赫鲁认为,中国通过战争把印度打回与巴基斯坦等国一样层次的国际地位。这是印度最不能容忍的,全民几乎疯狂起来,直接把中国视为印度第一号敌人。临终前的他,已经整日病魔缠身,但为了挽回他的声威,他不停地向苏联*寻求新的军事援助,并要求美国派轰炸机和军队向中国开战……这样的举动,尼赫鲁仅仅是为了面子……中印战争后,尼赫鲁*在对外政策方面很大程度上放弃了“不结盟政策”,并迅速向美国靠拢。他与苏联签定了为期20年的带有军事同盟性质的双边条约。条约明确规定,双方“保证不向与另一方发生武装冲突的任何第三方提供任何援助,在一方遭到进攻或进攻威胁时,应立即共同协商。”当时苏联方面扬言说,如印中发动战争,苏联将在军事、外交上全面支持印度,并阻止中国对巴基斯坦的援助。与此同时,尼赫鲁为了报边界战败的一箭之仇,积极全面的扩军备战,并专门组建了针对中国军队的“山地师”部队。“中国威胁论”从此笼罩印度大地,中印关系进入了极度冷冻期。不意,这些决战计划,只能写在他的日记上。1964年1月8日,在布巴内斯瓦尔召开的国大党年会上,坐在主席台上的尼赫鲁突然中风,左侧瘫痪。在他最后一次在中印边界慰问那里密集的士兵后,于1964年5月27日,心脏病发作而遗恨逝世。是日,前半年,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遇刺身亡;这年不久,苏共第一书记尼基塔·赫鲁晓夫黯然*。国际政治舞台上,有“三尼”之说,就此相继谢幕。
尼赫鲁简介中记载他全名贾瓦哈拉尔·尼赫鲁,他从1947年到1964年担任印度总理,是印度建国后在位时间最长的总理,他曾经参与过印度独立运动,从那时就坚持印度要从英国殖民体系中独立出来。他还是不结盟运动的创始人,在二战后的国际政治舞台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被人称为博学尼赫鲁,在印度他被称为伟大的学者。贾瓦哈拉尔·尼赫鲁这一名字从字面上翻译成中文意为运河的红宝石。印度的开国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出身于显赫家庭。他的远祖名叫拉杰·考尔,是当时印度统治者,莫卧儿的皇帝法鲁克·西耶尔都十分敬重的克什米尔地区的学者。从远祖得势后,尼赫鲁家族的男子在莫卧儿帝国世袭为高官,但是后来随着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的爆发,尼赫鲁家道没落,但是到尼赫鲁父亲当家时,又靠个人的努力变成百万富翁。
尼赫鲁坚持印度政治的*,并引导印度多民族、多宗教相互包容共同发展,1952年印度举行了第一次大选,他高票当选连任总理。通过尼赫鲁简介人们可以得知,他不仅是印度人民的英雄,还为世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引导的不结盟运动,为维护二战后的世界和平做出了突出贡献。
尼赫鲁的成就
尼赫鲁是亚洲民族解放运动领袖之一,为印度民族解放做出了突出贡献,那么尼赫鲁的成就有哪些呢?
尼赫鲁的成就包括他领导印度倡导不结盟运动,并且团结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重点和中国搞好关系。中国在印度民族独立运动期间给予了印度人民大力的声援,之后第一批承认新中国的人中就有尼赫鲁。尼赫鲁坚定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54年6月28日,尼赫鲁和*总理在中印联合公报中第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了1955年又与中国一起参加亚非会议,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和平、反帝、反霸的力量。
在万隆会议期间,尼赫鲁积极倡导亚非国家之间加强合作,支持亚非各国争取民族独立的解放斗争,坚持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际关系。这时的尼赫鲁的声望在国内外到达了顶点。但是在尼赫鲁执政期间,他也曾经挑起中印边界的冲突,表现出地区霸权主义的苗头,使他曾经努力建立起来的中印友好关系受到破坏。1961年他和铁托、纳赛尔共同发起不结盟运动。
尼赫鲁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不结盟运动上,“不结盟”一词源自1954年尼赫鲁发表的一场演说。后来尼赫鲁和中国总理*在处理中印两国分歧时,共同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尼赫鲁是印度开国总理,他于1947年到1964年在位,是印度在位时间最长的总理。他主张印度要独立,参与了独立运动,同时也是不结盟运动的创始人。那世人对尼赫鲁评价如何呢?
他活跃于国际上的政治舞台,人们对尼赫鲁评价中称他是博学的人,更有人称呼他为伟大的学者。尼赫鲁出身显贵,家族的男子在外世居高官,虽然在后期的起义中家道中落,但尼赫鲁父亲掌家时便重整旗鼓。读书时尼赫鲁虽然年纪小,但进步神速,老师对尼赫鲁评价很高,在培养政治精英的学校里,他的政治水平和知识比其他同学高很多。尼赫鲁在英国养成了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讲究穿着,留着小胡子。虽然沉默,却被西方文化同化,成为一个拥有东方特点却又不乏西方气质的人。
尼克松也在书中对尼赫鲁评价了一番,称尼赫鲁有贵族气息,但脾气不好,高傲且自负,有时对咄咄逼人,有很强的优越感,会毫不掩饰的流露出来。尽管如此,尼克松在政治方面,还是给予尼赫鲁高度的评价。
尼赫鲁在给国大党的声明中表达了自己的主张,认为自己是幸运的,如果能为事业牺牲或实现壮丽梦想就更好了。尼赫鲁虽然会对群众中的某些自私觉得不快,但仍旧和农民们打成一片。他领略到了群众的力量,认识了群众的心理,也懂得了区分城里人和农民的不同要求。
中国抗美援朝,尼赫鲁染指达旺
中印在历史上一直以来保持亲密友好的传统往来,过去两国并无领土分歧。双方的地图均依照传统习惯线标画边界,两国人民亦遵守这条传统习惯线。只是在英帝国主义统治了印度以后,英属印度当局的印度为基地,把侵略扩张的矛头指向中国的西南和西北边疆地区,这才逐步使中印边界发生了分歧。
事实上,英帝国主义后来在中印边境东段秘密炮制的所谓“麦克马洪线”,在西段围绕所谓阿克赛钦问题提出的边界方案,是英帝国主义侵略*和*的产物。遗憾的是,1947年印度获得独立后,不仅要中国*承认旧中国历届*都没有承认的英属印度当局对中印边界非法、无效的划分,而且进一步侵占我国*管辖下的中国领土,企图通过武力手段把极不合理的大片领土要求强加于中国。1951年2月,印度*乘新中国成立之初无暇顾及边界问题与抗美援朝战争之机,派兵越过西山江、达旺河,侵占门隅首府达旺,并还侵占了“麦线”以南门隅的马果等地。在此基础上,印度*于1954年侵占的了传统习惯线以北9万平方公里的我国领土。
中国**,尼赫鲁对华摊牌
尽管如此,两国的主流仍然是和平友好。新中国成立后,印度即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非*国家。当印度作为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时,曾积极主张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同时也大力寻求解决朝鲜争端的途径。20世纪50年代,两国官员更是频频互访。*总理曾4访印度,共同确立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更令人难忘的是尼赫鲁访华,*与尼赫鲁话别时意外地吟诵了屈原的二行诗句“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在那一段时间里,中印两国的大地上到处响彻“中国印度是兄弟”的呼喊声。1954年,尼赫鲁总理应邀访华,成为新中国接待的第一个外国首脑。据历史记载,当年北京的机关学校全部放假,100万市民从机场到宾馆夹道欢迎尼赫鲁.盛况空前,令人汗颜。
同时,对中国文化深为向往的尼赫鲁奉行不结盟政策,拒绝参加各国际军事集团。1954年6月与中国总理*共同提出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尼赫鲁参与发起并参加了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的万隆亚非会议。在尼赫鲁、铁托和纳赛尔的发起下,1961年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次举行。这些均为新中国突破西方的围追堵截,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当**发生后不久,印度总理尼赫鲁于1959年3月22日居然写信给*总理,正式向中国*提出大片领土要求。他不但要求把东段9万多平方公里和中段2000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入印度版图,而且要求把西段一向在中国管辖下的3.3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归印度!这无疑敲了中国一记闷棍!尼赫鲁无理要求的中国领土总面积,约有12.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福建省的面积)!可谓贪心不足蛇吞象,令人不齿!
战争尚未爆发,尼赫鲁频繁挑衅
在其无理要求遭到中国*的拒绝后,尼赫鲁继续推行“前进政策”,使用武力不断制造流血事件。从1961年到1962年9月,印军先后在西段边境的我国领土上建立了43个入侵据点,侵占我国领土4000平方公里。印军飞机频繁侵犯中国领空,在1959年至1961年的3年间,入侵进行军事侦察活动就达120余架次。与此同时,前苏联*赫鲁晓夫在*、中印边界冲突等问题上,指责中国采取了“冒险主义”政策,并要求中国对印度做出让步。赫鲁晓夫的此类言行引起*的极度反感,他谴责赫鲁晓夫是“右倾机会主义”,说苏联“有两大怕,一怕帝国主义,二怕中国”。于是中苏关系极度恶化,中印边界冲突加剧。
凭借美苏撑腰,尼赫鲁宣称灭藏
“印度以它现在所处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就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这是他的名言,后来这句话鼓励无数政客与中国争锋,对巴铁打压。从尼赫鲁时代印度开始的“反华”宣传使很多印度人认为中国人是魔鬼,印度人到现在已经很难扭转这种观念。所以,极易被各个政党利用民众的复仇情绪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况且,印度人心里普遍生根的“大印度联邦”,本是英国殖民者以印度为基地,向周边乃至东亚和印度洋沿岸拓展*范围的战略构想,想不到尼赫鲁却对它格外欣赏。他早在1934年就在自传中雄心勃勃地写道:我个人对未来远景的看法是这样的:我认为将来会建立一个联邦,其中包括中国、印度、缅甸、锡金、阿富汗和其他国家。后来他又在《印度的发现》一书中作了修正:
把他的“大印度联邦”定格在印度洋地区、东南亚和中亚西亚,而印度必将成为该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还一厢情愿地设计出一个“理想边界”,即将克什米尔、尼泊尔、锡金、不丹和阿萨姆作为印度的防务内线,把中国的*纳入印度的*范围,将“麦克马洪线”作为印中理想的边界线他认为,独立为新生的印度创造了大好时机,印度要建立以自身为盟主的“大印度联邦”,并以此为基础跻身世界强国之列。这就是尼赫鲁在印度独立*运动中萌生的“关于印度的新概念”。 为此,1962年10月,尼赫鲁向印度军队下达了“将中国军队赶出去”和“拿下整个*!”的命令。
中方意外停火,尼赫鲁不胜而胜
1962年10月,中印边界战争全面爆发。正当中国军队所向披靡时,就在这个时候,中国军队却单方面宣布停火,并主动撤退到1959年11月中印实际控制线后20公里(希望以此推进谈判,恢复中印两国的友好关系)。那场战争,根据印度国防部统计显示:印度士兵死亡:1383名;失踪:1696名 ;被俘:3968名。失踪人数大于死亡人数,这的确是一个奇特的现象。如果中国军队推迟宣布停火,如果印度士兵了解中国战俘政策,那么情况又会怎样呢?在中国军队停火之后,至少有5000到7000名印度士兵,从原始森林中得以生还。中国遣返了全部战俘,仅有26名印军士兵因重伤抢救无效死亡。中国方面全部附有详细的病历和抢救记录。但印度*却未能理解中国的善意。他们认为中国军队的“惩罚”大大伤害了印度的自尊和体面,并把中国主动释放全部被俘人员、所缴武器和军用物资也说成是政治阴谋。印度*对中国的诚意根本不予理睬,并拒绝任何形式的谈判,反而指使其军队重新占领被中国军队赶出去又后撤的全部12.5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jawaharlal nehru,1889年11月14日—1964年5月26日),印度开国总理,也是印度在位时间最长的总理,任期为1947年到1964年,其中于1952年印度第一次大选获胜。他是印度独立运动的参与人,主张印度要从大英帝国独立,同时更为人所知的是不结盟运动的创始人。
他活跃于二战后的国际政治舞台上,经常被人称呼为博学尼赫鲁(पंडित,班智达在梵语和印地语及英语中有大博学者的意思),尤其在印度,他更被称呼为伟大的学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