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是怎么认识宋美龄的?蒋介石怎么求婚宋美龄
关于蒋介石与宋美龄的恋爱与婚姻,坊间作品很多,但大都模糊影响,真实成分少,而揣度想象多,个别作品甚至有意作伪,胡编乱造。本文根据蒋介石日记和其他可靠的资料,力求为读者还原比较确切、真实的历史。
上海初识宋美龄
蒋介石与宋美龄初次相见在何时?何地?董显光的《蒋总统传》将时间定在陈炯明兵变之后,地点则定在上海孙中山寓所。董书初版于1937年,经过多次增订,是*的官书。其书对蒋虽多阿谀之词,但关于蒋、宋见面的时间、地点一类说法还是比较可靠。
陈炯明兵变后,孙中山在广东无法立足,于1922年8月14日到达上海,积极联络苏俄和*,开始改组*。蒋介石随孙中山同船到沪,襄助孙中山处理各项事务。8月22日,离沪返甬。此后,来往于奉化、上海之间多次,他与宋的初次见面应在此期间。但是,日记中并无任何与宋美龄相见的记载,相反,倒有“与洁如观剧”、“洁如来陪”、“洁如送我上船”等记载,可见,蒋介石与陈洁如正处于情恋中。当时宋美龄没有“注意”到蒋介石,蒋也还没有“注意”宋美龄。有些著作描写二人第一次见面,蒋介石“看着宋三小姐翩然而至”,“立刻被他的美国式的教养和气质吸引住了。”纯粹是想象之词。
蒋介石对宋美龄产生爱慕之情是第二次在广州见面。1926年6月30日,蒋介石日记出现“往访大、三姊妹”的记载,“大”,指大姐宋蔼龄;“三”,指的就是宋美龄。7月2日,宋美龄将回上海,蒋介石日记云:“美龄将回沪,心甚依依。”虽然只有短短几个字,但说明蒋介石已经对宋产生爱慕了。
进入1927年,蒋介石日记中关于宋美龄的记载逐渐增多。如:
3月21日日记:“今日思念美妹不已。”
5月4日日记:“致梅林电。”
5月11日日记:“赠梅弟相。”“晚,致梅弟信。”
这里的“美妹”、“梅林”、“梅弟”,指的都是宋美龄。又是思念,又是致电、致函,又是寄赠相片,蒋介石开始了对宋美龄的“苦苦追求”。
5月18日,蒋介石自南京到上海参加陈其美殉国纪念会。上午7时,车到上海,蒋介石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即去看望宋美龄。这一天,蒋介石虽然照例在日记开端写了一行字:“叛逆未除,列强未平,何以家为?”意指在陈炯明和“列强”尚未平定之前,不该考虑个人“成家”一类问题。不过,接连几天,蒋介石都处于对宋美龄的思念中。5月28日日记云:“终日想念梅林不置也。”30日日记再云:“终日想念梅林。”这说明,蒋介石已经进入对宋美龄的相思状态了。
1927年6月5日上午,蒋介石在南京接到宋美龄的来信。日记云:“接三弟信”。“三弟”,指宋美龄。宋写信给蒋,这大概是第一次;至少,这是蒋日记中有记载的第一次。蒋不称宋为“美妹”或“梅弟”,而称之为“三弟”。在蒋看来,也许可以显得更亲密吧!接信后,蒋介石立即给他的“三弟”复电。7日早晨6时,蒋介石又起床给“三弟”回信。10日下午,登车赴沪,次日清晨3点到达,8点即转车赴杭州参加市民大会。在有限的空档中,蒋介石仍然挤出时间,“往访三弟”。12日,蒋介石从杭州回到上海,与“三弟”一直“谈至午夜”。7月3日,蒋介石为参加上海特别市市*成立典礼,提前到沪,与宋子文、钱永铭、陈光甫等谈话,争取银行家的支持。当晚,蒋介石与宋美龄等在乡下小餐馆聚餐,在日记中留下了“别有风味”的记载。两天后,蒋介石设晚宴,款待上海商界头面人物。宴后和宋美龄乘车兜风,到深夜1时才尽兴而归。次日上午,蒋介石在上海新舞台召集党员大会,发表讲演。下午,探望“三弟”,拜会友人,然后再次探望“三弟”。
这一段时期,蒋宋接触频繁,二人关系日渐亲密,已进入谈婚论嫁阶段。
原配毛福梅离婚
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共政变后,中国出现了两个国民*对立的局面。一个在南京,一个在武汉。两个*都反共,双方开始接洽“合流”。武汉国民*的条件是蒋介石下野。8月13日,蒋介石发表辞职宣言。第二天,回到故乡奉化。大约即在此时,蒋介石向宋美龄发出求婚信。函称:
余今无意政治活动,惟念生平倾慕之人,厥惟女士。前在粤时,曾使人向令兄姊处示意,均未得要领。当时或因政治关系,顾余今退而为山野之人矣。据实所弃,万念灰绝。曩日之百对战疆,叱咤自喜,迄今思之,所谓功业宛如幻梦。独对于女士才华容德,恋恋终不能忘。但不知此举世所弃之下野武人,女士视之,谓如何耳!
函中透露,1926年6月,蒋介石在广东曾向宋蔼龄、宋子文透露有与美龄结缡之意,但未得“要领”。现在,蒋介石直接要求宋美龄本人表态了。
中国古代男尊女卑,实行一夫多妻制,一直到民国时期,男人都可以拥有三妻四妾。但是,基督教主张一夫一妻,宋美龄全家都是基督教徒,蒋介石要和宋美龄结婚,就必须处理好原来的三房妻妾毛福梅、姚冶诚、陈洁如。
毛福梅、王采玉、蒋介石
蒋介石的原配夫人是毛福梅,奉化岩头村人,父亲是南货店老板。毛福梅出生于1882年,大蒋介石5岁。二人于1901年结婚。当时,毛20岁,蒋15岁(虚岁),还是未成年人。1903年,毛福梅进入奉化作新女校,读过不到半年书。至1910年,经国出生。
由于是包办婚姻,毛氏文化水平又低,蒋、毛两人感情不好。1919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毛福梅携经国到沪探望,蒋介石日记即有“家庭之事,不能稍如我意,实所痛心”的记载。4天后,毛福梅即返回溪口。蒋介石自觉不安,但以“夫妇之道乖,其奈之何哉”自慰。1921年1月,蒋介石自奉化回溪口,居然不愿意与毛氏“同衾一夕”。从道理上,蒋介石觉得不应该,但情感上又扭不过来。自此,二人关系日渐恶劣,蒋介石见到毛福梅的人影,听到她的脚步声,就感到“刺激神经”。4月3日,两人居然“对打”起来。蒋介石认为“实属不成体统”,决计离婚。
毛氏与蒋母王采玉关系不错。蒋介石虽决计离婚,但蒋母反对。4月19日,蒋介石发现毛氏又回到家里,非常愤怒,决定发出“最后离婚书”。日记云:“母亲老悖,一至于此。不仅害我一身痛苦,而且阻我一身事业。徒以爱子孙之心,强欲重圆破镜,适足激我决绝而已。”蒋介石是孝子,斥责母亲“老悖”,这是仅有的一次。同年4月25日,蒋母遍体虚肿,6月14日病故。
蒋母去世,毛福梅少了一个保护人。蒋介石思前想后,决定彻底解决婚姻束缚。11月15日日记云:“家庭之难处置,婚姻习惯之恶,使人终身受罪。凡事都当从解放做去,不可以旧习惯害后生也。”当年11月28日,蒋介石召集亲戚商量,参加者迟疑犹豫,久议不决,蒋介石气急,在舅父面前大发脾气,亲戚们才同意二人离婚,但是,“离婚不离家”。直到1927年8月,蒋介石下野回溪口,才补办了一纸《离婚协议书》。
二房姚冶诚分居
姚冶诚原是上海妓馆中的娘姨,苏州人,自幼父母双亡,靠开糖果店的小叔养大。丈夫从事殡葬、脚力为生,不久离异。1912年与蒋介石结合。初时,两人感情不错,但姚冶诚好赌,常与邻里吵架,又不懂得照顾人。
姚冶诚
1920年5月,蒋介石得了伤寒,姚冶诚沉迷赌博,不为蒋介石“侍疾”,出言、举动都很冷淡,气得蒋介石立即从寓所搬出,住进旅馆。23日,蒋介石由戴季陶夫人送入医院治疗。直到26日晚,姚冶诚才到院探视。蒋介石大怒,勒令姚立刻离开,还叹息说:“余夙世孽重,遇此冤家也宜哉!”
当时,蒋起意与姚断绝关系,但是,蒋纬国为蒋介石收养之后,即由姚冶诚抚养,认姚为母。蒋介石疼爱纬国,不愿让他有无母之感,其间,蒋母到上海探望儿子,与姚冶诚住在一起,蒋母也觉得姚氏“凶狠”,无法共处。蒋介石托人试探姚的离异条件,觉得姚“敲诈为事,唯利是图”,便决定与姚暂时分居。
此后,蒋常年在外,而姚冶诚则携纬国常住宁波或奉化。分居之后,二人关系有所好转。蒋介石给姚写信,也会出现“无时不想着你与纬儿”一类词句。1924年至1926年北伐前夕,姚冶诚三次带纬国去广州,和蒋介石相聚,但时间都较短。1926年元旦,姚及纬国到广州,与陈洁如不能相容,于2月19日返沪。1927年,蒋介石为与宋美龄结婚,与姚协议离异。由蒋负担生活费用,姚冶诚携蒋纬国移居苏州。
三房陈洁如出洋
蒋介石最难以处理的是和陈洁如的关系。陈洁如,原名陈潞,浙江镇海人。1906年生。父亲陈鹤峰,在上海当“栈师傅”(仓库保管员)。陈洁如于1918年进入爱国女学读书,与后来成为张静江续弦的朱逸民是好友。蒋介石常去张府访问,因此与陈相识,为陈所吸引。
陈洁如与蒋介石
《陈洁如回忆录》称,二人于1921年12月5日,在上海永安大楼大东旅馆结婚,但是,根据蒋介石日记,当日,蒋介石在溪口,不在上海。蒋母于当年6月14日去世,11月23日下葬。蒋介石不可能在母逝世不到半年,下葬不到半月之时就大办婚礼,而且,《日记》中也全无与陈洁如结婚的相关记载。多年前,我曾著文证明,《陈洁如回忆录》中引用的许多文献、信函,均为执笔者伪作。现在以《回忆录》与蒋《日记》相校,可以证明除有限的几件事外,许多生活情节也出于虚构和编造,不能相信。
蒋介石1921年12月13日日记称:“投宿大东旅社,潞妹迎侍。”这一天,应该就是蒋、陈结合的日子。称“迎侍”,显然未办结婚手续。其后,自1922年1月至8月下旬,蒋介石一直在桂林,随从孙中山筹划北伐。其间,蒋介石又是写信,又是寄相片,表达对“潞妹”的思念。陈炯明兵变后,蒋介石于1922年8月陪孙中山到上海,和陈潞见面机会更多,日记中常有“宿于潞妹家”,“访潞妹三次”,“偕潞妹观剧”,“潞妹与纬儿玩耍”,潞妹随侍”,等记载,显见关系已经很不一般。同年12月15日、17日,蒋介石日记载:“晚,洁如来陪”,“晚,偕潞妹回寓”,显示二人已经正式同居。
陈洁如
这一时期,陈洁如真诚地爱着蒋介石,以致蒋曾用“孺慕”二字来形容。但是,陈洁如容不下蒋和姚冶诚继续保持关系。1924年,蒋介石携姚及纬国到广州参加*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将陈洁如惹恼,写信表示,永远不再与蒋介石相见。1月17日,蒋介石火急致函张静江打探“究竟”。同月24日,孙中山任命蒋介石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长,但有关方面拒发开办费用,蒋介石拂袖离粤。直到4月21日,在孙中山等催促下,蒋介石才回粤就职。1925年4月18日,陈洁如自沪来粤,蒋介石亲到码头迎接。同回黄埔司令部。自此,陈即以“校长夫人”身份在广州出现,风光一时。
不过,好日子不长,此后,陈蒋之间常常闹点别扭。两人时爱时憎,亦爱亦憎。蒋介石5月25日日记云:“又与洁如赌气,不能安眠。”6月5日,陈洁如闹着回上海,蒋介石担心陈此去“受骗受苦”,日记云:“终不放心洁如在沪,恨之又爱之也,怜之又痛之也。”然而,陈洁如刚刚离开广州,蒋介石就又要她回来。“思虑半日,望如云霓”,“想起洁如前事,痛恨不堪,几乎晕倒”。陈洁如本来答应月末可到,28日仍未到,蒋介石为此大发脾气,自称“暴戾不堪,不能忍耐”。陈洁如到广州后,悉心侍奉,蒋介石有时觉得可以原谅其既往,但有时却又因家中“器物凌乱无次”,大声训斥。
1926年6月,蒋介石与宋美龄相见后,对陈洁如不满更多。如:“治家无方,毫无教育”,等。当年7月30日,蒋介石在北伐途中致函陈洁如,要她“读书治家”。
同年11月12日,蒋介石得悉陈以每月72元的租金迁居大屋,大为不满,日记云:“招摇败名,年少妇女,不得放纵也。”这个时候的陈洁如,在蒋介石的心目中,大概只留下不满和嫌憎了。
1927年,蒋介石决定与宋美龄结婚,即向陈洁如提出,要求她出国留学,以五年为期,然后恢复婚姻关系。8月19日,陈洁如偕张静江的两个女儿蕊英、倩英自上海启程,赴美留学。
陈洁如此去,蒋介石即借机斩断了和她的婚姻关系。
宋老夫人日本许婚
蒋介石用不同办法处理了和毛福梅、姚冶诚、陈洁如的婚姻关系,他和宋美龄结婚的障碍也就扫除了。1927年9月22日,蒋介石决定出国考察。23日,船抵上海,照例首先探望宋美龄。日记云:“与三弟叙谈,情绪绵绵,相怜相爱,惟此稍得人生之乐也。”
宋美龄与蒋介石
第二天,蒋介石就忙着邀请王正廷“作伐”。午夜,又去拜访何香凝,大概也是为了请她出来当媒人。25日,蒋介石于探望宋美龄之外,又拜访张静江,会见张静江之后,又去见宋美龄,直至11时才回寓。当时,*内对蒋介石的家事多有质疑。26日,蒋介石修订早已写好的《启事》,交《申报》连登三天。该《启事》的主要目的在于说明自己与毛福梅、姚冶诚、陈洁如已无婚姻关系:
民国十年,原配毛氏,与中正正式离婚。其他二氏,本无婚约,现已与中正脱离关系。现在除家有二子外,并无妻女。惟传闻失实,易滋淆惑,专此奉复。
当日,蒋介石与宋美龄订婚。日记云:“晚与三弟谈往事,人生之乐,以定婚之时为最也。”
27日下午,二人同到孔祥熙寓合影,并一同拜访王正廷和冯玉祥夫人李德全,感谢他们充当介绍人。当日,蒋介石与宋美龄“密谈”至深夜一时。
9月28日,蒋介石东渡日本。当日晨6时,蒋介石就起床整装,向宋美龄告别。自然,二人都不忍分离。蒋介石日记云:“情绪绵绵,何忍舍诸!不惟外人不知三弟之性情,即中亦于此方知也。”七时前,蒋介石登上日本轮船“上海丸”。
宋美龄的母亲倪桂珍当时住在神户有马温泉养病,因此,蒋介石到日本后的第一任务就是探望倪桂珍,请她同意婚事。10月3日,蒋介石到达神户,立即和宋子文同车,到有马温泉拜访宋太夫人。蒋介石日记记载说:“其病已愈大半,婚事亦蒙其面允。惟其不欲三弟来此,恐留此结婚也。不胜怅望,”
宋氏三姐妹与母亲倪桂珍的合影
蒋介石原来打算在日本结婚,然后与宋美龄结伴赴美。现在老太太当面应允婚事,蒋介石很高兴,但是,老太太不赞成女儿来日结婚,蒋介石又很失望。他便立即致电在上海的宋美龄,详述自己一时不能归国的实情,要她“速来”。蒋介石在日记中惴惴地写了一句:“彼当来乎?”下午,蒋介石第三次拜见倪桂珍,发现老太太很高兴,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瞧,看得蒋介石很不好意思,日记云:“未免令新婿为难。”10月4日下午,蒋介石收到宋美龄“不来日”的回电,好梦难圆,心中不胜怅惘。
这以后的一段日子,蒋介石便留在日本,与宋美龄电报往来,互通音讯,同时看报读书,陪倪桂珍谈天,与宋子文谈国事,谈时局。1927年上半年,宋子文站在武汉*方面,与蒋介石对立,后来又不赞成妹妹和蒋介石的婚事。显然,二人这时已经前嫌尽消,谈得很投机了。
大婚礼金捐建伤兵院
10月8日,倪桂珍回国,蒋介石到神户送行。23日,蒋介石到东京,陆续会见日本友人和政要。11月5日,会见日本首相田中义一。这一时期,*内部派系纷争,无法调和,阎锡山、冯玉祥等人纷纷要求蒋介石回国,因此蒋改变计划,于10日回到上海。他听说宋美龄有病,立即往访,发现宋“形容枯瘦”,想系“操心过度”,不胜怜惜。11月12日下午,蒋介石外出寻屋,准备婚房。14日,陪倪桂珍、宋蔼龄、宋美龄祭扫岳父宋耀如墓地。
孔祥熙
当晚,蒋介石应孔祥熙之宴,与“三妹”欢叙。接连几天,不是谈天,就是谈论人事。11月26日,二人一起到祈齐路看新房。27日,上海《申报》出现了一份别具一格的结婚《启事》,声明不收婚礼,凡有馈赠,请移作修建“废兵院”(伤兵院)费用。中云:
中正奔走革命,频年驰驱戎马,未遑家室之私,现拟辞职息肩,惟革命未成,责任犹在。袍泽饥寒转战,民众*,讵能恝然忘怀。尤念百战伤残之健儿,弥愧忧乐与共之古训。兹定12月1日在上海与宋女士结婚,爰拟撙节婚礼费用及宴请朋友筵资,发起废兵院,以完中正昔日在军之私愿,宋女士亦同此意。如亲友同志厚爱不弃,欲为中正与宋女士结婚留一纪念,即请移节盛仪,玉成此举,无任铭感。凡赐珍仪,敬谨璧谢。婚仪简单,不再柬请。式布区区,惟希公鉴。
28日下午,蒋宋一起乘车兜风之后,访问蔡元培,请他主持婚礼。婚礼选址在戈登路大华饭店礼堂,这是当时上海最豪华的结婚场所。29日,蒋介石与宋美龄提前到礼堂“习礼”,预演一番。接着又访问证婚人。忙来忙去,蒋介石一度“脑晕”。
11月30日上午,蒋介石忙里偷暇,撰写结婚感想,题为《我们的今日》。文中提到,当他第一次遇见宋美龄时,即认为宋是“理想中之佳偶”,而宋美龄也曾矢言,“非得蒋某为夫,宁终身不嫁”。当日,二人又到宋宅预演了一番婚礼,各方纷纷送礼、送红包。据《申报》报道,“礼物无不昂贵”,“收款员竟无片刻暇晷”。其中,张静江送400元,上海万国储蓄会中方董事叶琢堂、四明银行总经理孙衡甫等各送200元,*银行行长周佩箴等各送100元。报纸声称,可见众人对“废兵院”建议的支持云云。
蒋介石与宋美龄
12月1日上午,蒋介石写了一篇《勖爱妻》文。下午一时,先到孔宅换礼服,三时到宋宅,行“教会婚礼”。到者1千余人。婚礼由中华全国基督教协进会会长余日章为祝婚人,刘纪文任傧相。首由祝婚人致词,次新人宣誓,交换戒指,证婚人致词。4时,再到大华礼堂,行“正式婚礼”。蒋锡侯、宋子文代表男女两家主婚,蔡元培、谭延闿、王正廷、何香凝、李德全等证婚,邵力子司仪。宋美龄由宋子文挽着,在琴声中慢步走出。全体向国旗、党旗、总理遗像三鞠躬。由蔡元培宣读证书,新人彼此一鞠躬,仪式即行结束。谭延闿日记云:“礼甚简单,鞠躬,读证书后盖印,即礼成矣,尚不如宗教式之严重也。”
当日,蒋介石感到幸福之至,日记云:“见余爱姗姗而出,如云霞飘落。平生未有之爱情,于此一时间并现,不知余身置何处矣!”
婚礼完成后,二人共同乘坐新买的汽车兜风。当晚,至宋宅宴会。九时,回新宅,入新房。次日,在家“与爱妻拥谈”,日记云:“乃知新婚之蜜,非任何事所可比拟。”(文:杨天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 上古九州是怎么来的?《尚书·禹贡》中如何记载九州?
下一篇: ae怎么给图片制作卡片擦除转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