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程序员文章站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分享程序员计算机编程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移动技术

从噱头变成刚需 手机无线充电体验完全变了

程序员文章站 2023-11-03 12:13:40
2012年的诺基亚lumia 920上,手机无线充电登场。 新的充电技术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可直到四五年后,无线充电才开始爆发式增长,充电功率、充电功能也才有了长足进步...

2012年的诺基亚lumia 920上,手机无线充电登场。

新的充电技术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可直到四五年后,无线充电才开始爆发式增长,充电功率、充电功能也才有了长足进步。

在那四五年的时间里,无线充电在很多人眼里一直是鸡肋、噱头,并没有引起注意。

为什么产生这种现象呢?我们真的需要无线充电吗?不得不说的是,在无线充电技术的起步阶段,无线充电确实是“鸡肋”。

首先充电功率只有5w左右,充电速度令人着急;其次是无线充电器往往需要单独购买,且当时价格不菲,如果厂商不送的话你就要额外多花几百块。

最后是“无线充电”这个名字给人的期待值实在太高,多少人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汇时,脑海中想象的是像wifi信号一样的充电方式。

而事实却是线还在,只不过是把插线动作变成了触碰式,这种心理落差感确实难以让人接受,吐槽的声音也就越来越多。

随着技术发展,充电功率不断提升以至于和有线充电速率相当;第三方无线充电器数量增多,价格也来到百元以内;无线充电的方式大家也早就熟知,可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吐槽无线充电呢?

问题有两个,第一个是无线充电不能边充边玩。没错,相信很多人已经开始脑补捧着无线充电板玩游戏的画面了。

无线充电确实不能这么用,但这并不是无线充电的使用场景啊!

无线充电自诞生以来到现在,并没有取代有线充电的定位,除非未来手机设计真的走向无孔化,去掉充电接口。

然而,我相信即使这样,未来的无孔手机也会推出背夹式无线充电器来模拟有线充电,以满足边充边玩的使用场景。

因此无线充电和有线充电至少在目前来讲属于互补关系,而非替代关系。

无线充电的意义在于填补碎片化充电时间的空隙,比如在办公桌上放置一个无线充电底座,每次有消息都可以随时拿起回复并放下,起身离开再回来也不用重新拔插,整个充电过程几乎无感,手机就可以一直放在充电器上进行充电;

而有线充电则需要找线找接口来回拔插,麻烦不麻烦先不说,相信仅需几次你就没什么充电的欲望了,无线充电的特性则可以无形中保证你每次要离开充电器时,手机都是满电状态。

除此之外,车载无线充电器也是如此,把手机随便一放,和找线插线相比,实在方便太多,一两次的方便无法体现差距,但千百次的使用场景下,无线充电的优势就展现出来了。

这也算是无线充电最大的误区了,很多人喜欢拿无线充电跟有线充电比,然后用有线充电的优势去对比无线充电的短板。

但其实这两个技术犹如5g和wifi一样,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应用场景,有wifi为什么还要白白消耗流量呢?但出了“天命圈”你根本没有wifi啊!在无线充电的战场下,有线充电的劣势也同样明显。

因此两个技术是不能无差别对比的,当然,无线充电也确实只能对部分人有用,比如有固定工位、有车载充电需求,或者是纯图方便的用户,对另外一部分人来说也确实可有可无,但不可否认的一点就是,无线充电确实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个问题便是之前无线充电给人的印象实在比较差,以至于目前无线充电技术得到高速发展之后,人们依然很难转变对它的固有评价。

如今的小米10 pro、华为mate 30 pro等手机无线充电速度已经达到了30w、27w,充电速度完全不逊于普通有线充电;

而且两者有反向无线充电的加持,也能让两款手机直接共享电量,在外手机电量告急的情况下,可以让身边的朋友打开反向充电,把手机贴在一起直接充电,这都是有线充电难以带来的红利。

无线充电器也同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不仅充电功率增加,形态上也多了方便查看消息的立式无线充电器,还有风扇主动降温、多合一充电板等等,使用体验更好;

价格也不再动辄四五百元,几十至一两百元就能买到大品牌高品质的无线充电器。

比如99元的小米20w立式无线充电器、199元的华为27w无线充电器、299元的华为27w车载无线快充充电器等,无论是充电效率,还是设计、品质,都相当可靠。

这个价格放在无线充电起步阶段简直不可想象。还有不少显示器、鼠标垫、桌子等产品也加入了无线充电器功能,手机放上即可充电,在未来,相信还有更多类似产品出现。

可以看出,如今的无线充电体验已经有了天壤之别,在无线充电的碎片化充电场景下,也绝对不是鸡肋。

而且,无线充电在经历这两年的技术大爆发后,未来一定会更加普及,甚至中低端机型上也同样会得到技术下放。

其他智能设备比如无线耳机、智能手表、触控笔等等产品也会增大无线充电器的需求,在未来,无线充电器很可能会是人手一个的标配设备。

如果你有也有相应的碎片化充电需求,不妨尝试一下这种充电形式,或许真的能改变你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