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工程代码——重新认识面向对象
工作一年,维护工程项目的同时一直写curd,最近学习ddd,结合之前自己写的开源项目,深思我们这种curd的编程方式的弊端,和朋友讨论后,发现我们从来没有面向对象开发,所以写这篇文章,希望更多人去思考面向对象,不只是停留在背书上
下面以开发一个常规的登录模块为例,模拟实现一个登录功能,一步步地去说明其中的弊端和重新解释面向对象
常规的开发方式
创建模型
@data @noargsconstructor class user{ private integer id;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string password;//加密过的密码 private integer status;//账号状态 } class userrepository{ user getbyname(string name); }
我们都知道mvc,所以会这么写
class usercontroller{ @requestmapping("/login") public void login(string name,string password){ userservice.login(name,password); } } class userservice{ public void login(string name,string password); } class userserviceimpl implements userservice{ public void login(string name,string password){ //1.查出这个用户 user user = userrepo.getbyname(name); //2.检查状态 if(user.getstatus()!=1){ //登录失败 } //3.检查密码 if(!objects.equals(md5(password),user.getpassword())){ //登录失败 } //登录后续 } }
虽然这个login方法有点丑,这还是没有打点,日志,生成登录态的情况下。我们所有的业务都写在了userservice里面,可能很多人不觉得这样写有什么问题。如果代码写多一点的程序员,可能会把每一步都抽成一个方法
public void login(string name,string password){ //1.查出这个用户 user user = userrepo.getbyname(name); //2.检查状态 checkuserstatus(); //3.检查密码 checkpassword(); //登录后续 }
这样看是好看很多,但是换汤不换药,维护过工程项目的同学都会发现,项目里基本都是这种代码,维护起来成本极高:
login方法被抽成几个方法,login方法是简单了,service却臃肿了
service臃肿后开始拆分service,再不济开始建立多一层manage之类的
复用极其困难,因为checkuserstatus这种方法往往是私有,并且这种抽离对其它业务场景是否合适也不好说
在代码开始出现冗余时,会开始写一些带有业务逻辑的utils,把污染扩散到utils
由于复用极其困难,开始出现多个类似功能的方法,分布在不同类里,后继维护项目的人很难分清类似方法的区别
因为不好统一表达语义,dto等对象会在service层泛滥,controller和service耦合严重,导致分层变得没有意义
1,2其实是一个死循环,最后直接反映到项目难以维护上
在多数据源,多事务的情况下,难以确定事务边界,容易出现事务不能回滚的情况
单元测试的编写是个噩梦,尝试写单测的同学应该深有体会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到这里为止,依然还是面向过程编程,完全没有面向对象的思维。代码其实都是堆起来,责任和边界不清晰,导致复用很难,维护变更的成本很高,所以项目经过多人维护后会变得更严重。唯一像面向对象的代码就是user user = userrepo.getbyname(name)这一句了
重新认识面向对象
为什么说这一句有面向对象的意味?因为这行含义十分明显,谁做了什么,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判断原则,在scala里面,是可以把a.do(thing)
写成a do thing
,主语确定了责任,边界。在这里,用户repo获取(生成)一个用户对象。虽然我们一直在说oo,什么封装继承多态,六大原则,张口就来,但是一写起代码就变成过程式开发。很多人说设计模式很难学,用不上,很大原因是连对象是什么都没概念,还怎么谈面向对象设计
有人会问,上面的user不是对象吗?这个问题我在学校的时候也被别人问过,当时也觉得很疑惑。当时的问题是这样的,你觉得上面的user和下面这个有区别吗
struct user { int id; char name[50]; char password[50]; int status; } user;
是的,这是c语言的结构体。你当然不会说这个是对象。这里有个误区,我们平时说的java对象,其实指的是面向对象语言java里类的实例,并不等同于面向对象里的对象。所以上面java对象也不见得是真的oo对象
可以看一下*关于对象的说法
对象是什么
oo的对象应该是data+behavior,所以我们上面的user对象没有行为,只是一个数据结构。试想一下,我是用户,校验密码应该是我自己的事,我用什么加密应该也是我来决定,甚至我加不加密也是我说了算。同样的,我的状态应该也是我来管理,我们的user可以改造成这样
@data @noargsconstructor class user{ private integer id;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string password;//加密过的密码 private integer status;//账号状态 public boolean checkpassword(string pass){ return objects.equals(md5(pass),this.password); } public boolean isnormal(){ return this.status==1 } //这里啰嗦一下,有时候我们不太好把行为写到数据库模型类,可以单独建立一个user类,这个user类也就是ddd里面的领域对象。如果持久层使用jpa,jpa的数据模型类即是领域对象,jpa允许通过注解去把领域对象绑定到数据模型上。 }
这样,service的代码就简单很多,只需要关注登录的逻辑,不需要关心细节
public void login(string name,string password){ //1.查出这个用户 user user = userrepo.getbyname(name); //2.检查状态 if(!user.isnormal()){ } //3.检查密码 if(!user.checkpassword(password)){ } //登录后续 }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把固有的逻辑由对象本身负责,责任分明,边界清晰,业务逻辑统一集中,编写单测更容易
更重要的是,我们的user对象建立起来,有关用户相关的逻辑,方法,我们可以通过user来表达,并且可以在各个分层中传递,统一业务表达语言,可以有效遏制dto在service层泛滥的问题。后续会说明一下dto的问题
理解了对象是什么后,会更好地反思封装的重要性,进而深入理解六大原则的含义,开始抽象出接口,在实践接口的基础上慢慢地会形成一些手法和技巧,那便是设计模式。而这一切都需要在开发时保持思考,这样写是否流程清晰,边界分明,复用是否容易,最重要的是,是否符合业务的表达,而不是写出service类do anything的过程式代码
上一篇: 一个比较简单的PHP 分页分组类
下一篇: Python之两个值对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