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和陆逊关系怎么样?表面和睦其实背后关系不简单!
孙权和陆逊关系怎么样?表面和睦其实背后关系不简单!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历史上,三国中的东吴第一名臣,既不是周瑜也不是鲁肃,而是一代白衣儒将陆逊。而是一代白衣儒将陆逊。襄樊献计收荆州、夷陵之战败刘备,石亭之战败曹休,陆逊辅佐孙权数十年,出将入相,呕心沥血,撑起了东吴的半壁*,可谓是东吴版的诸葛孔明。但孙权不是刘备,陆逊永远也做不了诸葛亮。
如此一看,孙权和陆逊也称得上是一对好搭档。然而陆逊晚年却以悲惨收场,究其原因,并不是大家常说的孙权昏庸,只是二人中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纵观孙权与陆逊的冲突根源,其实就是由他们各自出生的家族立场决定的。这也说明了,私人关系再好再亲,终究敌不过权力对人性欲望的侵蚀。
家族之仇
东汉末年,江东四大家族朱、张、顾、陆,皆为孔儒世家,世世代代以儒家思想为本,所以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信念,便是“誓死忠于汉室”。陆逊的堂祖父,陆家家主陆康,是汉室的忠实维护者。
愚蠢的袁术称帝后,以帝王的身份向陆康索要三万斛军粮,陆康嘲弄袁术是篡汉之,拒绝资助袁术,恼羞成怒的袁术命令小霸王孙策惩治陆康,孙策率大军将“庐江城”围困了整整两年,并切断了陆家的粮食补给,在这两年期间,陆家一族近百人被活活饿死。
两年后,陆康开城投降,虽然孙策没有为难陆康,但投降数月之后,陆康便郁郁而终,自此,陆家上下与孙家结下了梁子。陆逊当时虽然年仅十三岁,但也到了知识的年纪,这些仇恨他也记在心里
年幼的陆逊将这一切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并且将振兴家族的重任,扛在了自己单薄的肩膀上。 孙策暴毙后,孙权当政。孙策的政治路线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孙权则走了一条与孙策截然相反的道路。
孙权追求和平发展,为了缓和孙家与四大家族的关系,孙权特意将侄女嫁给陆逊,并且授予顾雍、张温、朱桓、陆逊这四位家族掌门人相应的官职。 陆逊凭借着自己的不解努力,获取了孙权的信任,并且得到了几万人的兵权。
但是双方的血仇,内心的芥蒂,又怎是一桩婚事就能化解的?而孙权真的信任陆逊吗?也不见得!
家族之别
在孙坚发迹之前,东吴的实际权力一直掌握在四大家族的手中。孙家在四大家族眼里,根本不值得一提,说轻视也好,说蔑视也罢,孙家这个外来户它始终是外来户,即便是孙权执政之后,四大家族也依旧没有将孙家当回事儿,认为孙家只不过是发乱世财的“土老冒”、“暴发户”。
这种根深蒂固的等级思想,是横在孙权与陆逊之间的,一个不可逾越的路障。因此,孙权不可能像信任周瑜一般信任陆逊,“演义”所表现的“君有情,臣有义”完全是假象……
储位之争
孙权晚年为了立太子之事,可谓是心力憔悴。孙权的膝下有两位品德高尚的公子,太子孙登和公子孙合。孙登与孙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被孙权喜欢,那便是他们都是陆逊的粉丝。
太子孙登的老师是陆逊,而孙合喜欢与江东四大家族的公子哥们混在一块。慢慢的,孙权发现,孙登、孙合的脑子里装满了儒学思想,而儒学思想正好是孙权最为排斥的东西。
试想一下,跟心如虎狼的曹操后人玩儒家思想,会是什么下场?
孙权对此十分气愤,孙权发现这一切的始作俑者不是别人,正是陆逊。陆逊为了振兴家族,而选择一位符合家族利益的太子是无可厚非的时候,东吴四大家族也十分支持陆逊的做法,但他们所做的一切却触怒了孙权,孙权意识到,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儿子被陆逊*,否则自己死后,东吴将会变成四大家族的盘中之餐。
孙权首先发动“二宫之变”,将被*的太子换掉,狠狠地敲了江东四大家族一拳:“别以为老子傻了,想和我斗?你们段位还不够!”
然后他又逼死了陆逊,彻底消灭了江东四大家族在东吴政权中最大强大*。在孙权的眼中,陆逊不得不死。 陆逊是东吴政权中最大的权臣,而且陆逊又是四大家族的代理人,孙权一死,朝中将无人能够控陆逊的野心。
谁能保证陆逊不会为陆康报仇?谁能保证陆逊不会成为东吴的司马懿?
届时孙家的权力将会被以陆逊为首的四大家族架空,孙家祖孙三代所打下的基业,将名存实亡。
其实纵观中国历史,历朝历代,大多数君王在晚年都会下死手为后代扫除障碍;例如朱元璋,杀遍了开国功臣,无非是想给朱标乃至朱允炆一个安定平和的大明朝。若说他们君臣之间到底有多大的仇恨,那到不至于。
不过话说回来,身后之事谁又能料理得清楚呢?
孙权虽然剪除了江东豪族*,但却并没有给东吴带来安定。他所托非人啊,诸葛瑾之子诸葛恪,不像他父亲更不像他叔父,刚愎自用,野心极大,祸乱朝堂。诸葛恪与孙峻、孙綝等人连续乱政。这几个货,不仅大搞集权统治,还大肆残害宗亲,先是废了皇帝孙和、还杀了孙权之女孙鲁育,宣太子孙登之子孙英。
他们搅得东吴连续五年不得安宁,国力也大损,逐渐走向衰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下一篇: 曝微信上线银行储蓄服务:与工商银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