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贩卖知识焦虑”已经过时,知识付费平台们如何突围
刚刚过去的喜马拉雅“123狂欢节”最终以4.35亿的内容消费总额落幕,比起去年的1.96亿元可谓是翻了一番!
从得到、分答、知乎live、喜马拉雅,荔枝fm......在过去的几年中,知识付费风潮席卷互联网,回顾近三年来知识付费行业可谓是发展飞速!
2016年被称为“知识付费元年”,这一年“国民老公”王思聪在分答上仅仅花费了30分钟回答了32个问题就赚了近20万元,占领各大新闻头条,也令知识付费真正的走到了大众中去!
如果说2016年是知识付费元年,那么2017年则是知识付费的高速发展之年。至2017年年底,国内知识付费产业规模约为49.1亿元,同比增长近3倍,预计到2020年,知识付费产业规模将达到235亿元。这一年喜马拉雅开启第二届“123 知识狂欢节”,销售额达1.96亿元,几乎是第一年5088万元的四倍!
到了今年“融资”已经成为知识付费市场的关键词,仅仅是上半年,就已经完成了95笔融资共计取得24.28亿元。到了8月份知乎宣布已完成2.7亿美元e轮融资,天天学农宣布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
无论是从市场还是资本来看知识付费都是处于风口之上,但是风口之上依然掩盖不住知识付费市场的“虚火旺盛”!
知识付费浪潮下,该焦虑的还是焦虑
果壳网创始人姬十三曾表示,“在脱离系统学习的阶段之后,人们更多需要按需学习,即学即走。”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学习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件重要的事情,特别是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生活与竞争压力之下,更是为当代人带来了危机感,为自己“充电”也成为当今社会人的一种选择!
在“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的恐慌之下,我也成为了为知识焦虑中的一员。为了解决焦虑我曾经在喜马拉雅上买过付费的音频产品,但是很遗憾没有坚持下来。至于没有没坚持下来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这种学习方式不是不适合我,二是有时上了一天班很累就不想学习了!
后来发现身边也有很多人在花钱买知识,也有问过他们效果如何,对于有些人来说还是有效果的有学到东西。还有一部分人说花了钱没有学到什么东西,还有少部分和我一样没有坚持下来所以也没有什么收获!
所以现在如果你问我“知识焦虑”治好了吗?只能说花钱之后如果没有学到东西,该焦虑还是焦虑!
有数据显示,在有过知识付费行为的消费者中,有38%表示体验满意,还会尝试;49.7%表示一般;而12.3%的用户表示不满意。
“贩卖焦虑”已经过时,知识付费平台们如何突围?
知识付费市场的崛起是因为社会对于知识内容需求的爆发,但是随着知识付费的兴起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人们已经开始不满足与从知识付费中得到知识,而是能够学到什么!
只能说“贩卖知识焦虑”时期已经过了,要想长久发展知识付费平台们还需要有所突围!
1、持续产出优质内容
对于用户来说,花钱学习是为了“学有所用”,但是目前的普遍情况是学完无收获(当然这也和完成率有关),换句话说现在的知识付费市场知识含金量不高,无法为用户解决真正的问题!
既然无法为用户解决问题,又何谈“复购率”?据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喜马拉雅fm的产品复购率为52.4%,分答的产品复购率为43%,只有往年的一半这也就说明很多人已经不愿为知识付费产品买单。
让用户“物有所值”这才是知识付费平台们首要考虑的问题,当“贩卖焦虑”的知识付费时代过了,持续保持有品质的内容生产,才是发展之道!
2、流量依然是王道
说到底知识付费其实就是流量变现的生意。目前对于大多数的知识付费平台来说都是通过名人效应来聚集流量,但是如果脱离名人呢?
现在很多付费平台都看中了微信这个平台,毕竟微信拥有10亿+的用户又怎么会错过这个流量池呢?比如薄荷阅读的打卡模式,用户在朋友圈中打卡起到一个监督学习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能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其中!
3、知识细分市场
如今知识付费平台是一抓一把,这也从侧面说明了知识付费市场竞争激烈,从内容方面来说也就难免会出现内容同质化现象!
在内容同质化下,知识付费平台又该如何取胜呢?朝垂直细分领域发展,知识付费细分市场的发展壮大是不可避免的大趋势,谁能先一步抓住细分市场内的用户资源,谁便能在后续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4、知识版权保护
随着知识付费的走红,盗版、抄袭现象也开始屡屡发生。在一些电商平台、一些有关知识付费平台的贴吧里都可以看到低价贩卖付费产品,这就会破坏知识付费产业的市场秩序。
知识付费的兴起能够鼓励作者创造更多优质的内容,但是这种盗版侵权现象如果不止,从根本上就会造成原创作者失去创作动力,导致优质内容的减少,从而影响产业良性发展。所以对于知识付费平台来说必须建立一个良好的版权维护秩序,来保障创作者的合法权益!
从知识付费元年到爆发之年,再到今年的转折之年,虽然行业环境一直再变,但是对于当下的知识付费从业者来说,不变的是用户需求与打造优质的内容才是知识付费平台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