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Activity之间的数据传递方法总结
前言
在activity间传递的数据一般比较简单,但是有时候实际开发中也会传一些比较复杂的数据,本节一起来学习更多activity间数据的传递方法。
1、通过 intent 传递
我们在进行 activity 跳转时,是要有 intent,此时 intent 是可以携带数据的,我们可以利用它将数据传递给其它activity。intent 应该是系统提供的支持类型最广,功能最全面的传递方式了。基本数据类型、复杂数据类型(如数组、集合)、自定义数据类型等等都能支持,而且使用起来也不复杂。下面将通过几个小栗子分别介绍一下这几种方法。
1.1、基本数据类型传递
string 不是基本数据类型,java 的基本数据类型有且仅有8种,intent 都做了很好的支持。这8种基本类型都有自己的包装类型(wrap class,复杂类型),而且包装类型也实现了 serializable 接口(后面再说),使得 intent 也能很好的支持包装类型。
8种基本类型及其包装类对应关系如下:
容我煮个栗子:
假设有 activity1,activity2 两个 activity;如果要在 activity1 中启动 activity2,并传过去几个基本类型的数据,就可以这么写:
intent intent = new intent(this, activity2.class); intent.putextra(string name, boolean value); intent.putextra(string name, byte value); intent.putextra(string name, char value); intent.putextra(string name, short value); intent.putextra(string name, int value); intent.putextra(string name, float value); intent.putextra(string name, long value); intent.putextra(string name, double value); startactivity(intent);
在 activity2 的 oncreate 中就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接收:
intent intent = getintent(); boolean bool = intent.getbooleanextra(string name, boolean defaultvalue); byte bt = intent.getbyteextra(string name, byte defaultvalue); char ch = intent.getcharextra(string name, char defaultvalue); short sh = intent.getshortextra(string name, short defaultvalue); int i = intent.getintextra(string name, int defaultvalue); float fl = intent.getfloatextra(string name, float defaultvalue); long lg = intent.getlongextra(string name, long defaultvalue); double db = intent.getdoubleextra(string name, double defaultvalue);
ps:上面发送和接收的时候,同一个字段必须使用相同的 name,比如:intent.putextra("boolean", true);intent.getbooleanextra("boolean", false);
1.2、复杂数据类型传递
java 中也定义了一些常用的复杂类型,比如 string、基本数据类型的数组、arraylist、hashmap 等等,intent 也对它们做了支持,使得我们能很容易的通过 intent 传递这些复杂类型。方法与上面基本类型类似,比如:
intent.putextra(string name, string value); intent.putextra(string name, int[] value); intent.putextra(string name, parcelable value); intent.putextra(string name, serializable value); intent.putextra(string name, charsequence value); intent.putstringarraylistextra(string name, arraylist<string> value);
接收方式也类似,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不过,像 arraylist、hashmap 这种,本身还能存放复杂类型的数据结构,要想通过 intent 传递,得确保它们内部存放的类型也是能支持序列化和反序列化的。
1.3、自定义数据类型传递
上面已经列举了很多 intent 支持的类型,但是默认提供的这些类型,总归是不够用的,很多时候我们会定义自己的数据类型,比如定义一个 student:
public class student{ public string name; public int age; }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如何通过intent来传递呢?
1.3.1、实现 serializable 接口
我们先看一下默认提供并被 intent 支持的复杂数据类型的实现方式:
public final class string implements java.io.serializable, comparable<string>, charsequence public class arraylist<e> extends abstractlist<e> implements list<e>, randomaccess, cloneable, java.io.serializable public class hashmap<k,v> extends abstractmap<k,v> implements map<k,v>, cloneable, serializable
我们可以看到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 implement 了 serializable 接口。
serializable 是一个空接口,它没有定义任何方法,知识用来标记其实现类是支持序列化和反序列化的。
因此当我们想让自定义的类型也能通过 intent 传递时,只需要让该类实现 serializable 接口即可。
依旧用 student 来煮个栗子:
public class student implements serializable{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serialversionuid = 1l; public string name; public int age; }
传递方法就是:
intent.putextra(string name, serializable value); intent.getserializableextra(string name);
ps:关于 serializable 还有一些知识点,比如:serialversionuid、静态变量序列化、transient 关键字、继承问题等等,这里就不介绍了,有兴趣的可以自行去查阅。
1.3.2、实现 parcelable 接口
上面介绍了 serializable 接口,但 serializable 是 java 的实现,android 下能正常使用,没毛病,但 google 觉得 serializable 在 android 内存不大性能不强的情况下的效率不太够,于是为 android 量身定制了一个专用的接口——parcelable。
还是用 student 来煮栗子:
要想实现 parcelable 接口,只需要先写好 student 类和属性,然后让 student 实现parcelable,再然后根据 as 的两步提示:第一步重写 describecontents 和 writetoparcel,第二步创建 creator 就大功告成了。写好的类如下:
public class student implements parcelable{ public string name; public int age; protected student(parcel in) { name = in.readstring(); age = in.readint(); } public static final creator<student> creator = new creator<student>() { @override public student createfromparcel(parcel in) { return new student(in); } @override public student[] newarray(int size) { return new student[size]; } }; @override public int describecontents() { return 0; } @override public void writetoparcel(parcel dest, int flags) { dest.writestring(name); dest.writeint(age); } }
此时通过 intent 去传递就可以使用如下方法:
intent.putextra(string name, parcelable value); intent.getparcelableextra(string name);
这两种实现序列化的方法的使用原则:
1)在使用内存的时候,parcelable 比 serializable 性能高,所以推荐使用 parcelable。
2)serializable 在序列化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临时变量,从而引起频繁的 gc。
3)parcelable 不能使用在要将数据存储在磁盘上的情况,因为 parcelable 不能很好的保证数据的持续性在外界有变化的情况下。尽管 serializable 效率低点,但此时还是建议使用 serializable 。
ps:intent 还支持通过 bundle 封装数据,然后传递 bundle,但是查看 intent.putextra 的实现,我们会发现,其实 intent.putextra 的内部也是维护的一个 bundle,因此,通过 putextra 放入的数据,取出时也可以通过 bundle 去取。
2、通过全局变量传递
顾名思义,就是借助一个全局变量做中转,去传递数据。还是以前面的两个 activity 为例,传递不支持序列化的 student 对象。我们可以先创建一个工具类,比如:
public class transmitter { public static student student; }
那么传递和接收时,就可以这么操作:
//传递 student stu = new student(); transmitter.student = stu; intent intent = new intent(this, activity2); startactivity(intent); //接收 oncreate(...){ student stu = transmitter.student; }
可以看到使用起来非常的方便快捷。
但是,全局变量在 app 运行期间一直存在,如果通过全局变量存放的数据量比较大,变量个数多;并且在不需要使用后,没有及时的将全局变量置为 null,好让 gc 去回收,那么是有可能会引发 oom 问题的。
因此,如果要使用全局变量来作为数据传递方法,那么就一定要注意维护好这些全局变量的状态。
3、通过 sharedpreferences 传递
sharedpreferences 是 android 提供的一种实现数据存储的方式,它可以将数据以 xml 格式存储在机器中,通常用来存储 app 的设置信息,我们也可以用它来实现 activity 间的数据传递。
但是,sharedpreferences 因其特殊的工作方式,只提供了对部分基本类型和 string 的操作,对其它既有复杂类型和自定义类型是不支持的。它所支持的类型只有:
boolean
float
int
long
string
set<string>
仍旧拿前面的两个 activity 煮栗子,要实现它们之间的数据传递,只需要现在 activity1 中,将数据放入 sharedpreferences,如下:
sharedpreferences sp = getsharedpreferences("filename", mode_private); sharedpreferences.editor editor = sp.edit(); editor.putboolean(string key, boolean value); editor.putfloat(string key, float value); editor.putint(string key, int value); editor.putlong(string key, long value); editor.putstring(string key, string value); editor.putstringset(string key, set<string> values); //editor.commit(); editor.apply(); startactivity(...);
然后在 activity2 中通过 sharedpreferences 将数据取出来,如下:
sharedpreferences sp = getsharedpreferences("filename", mode_private); sp.getboolean(string key, boolean defvalue); sp.getfloat(string key, float defvalue); sp.getint(string key, int defvalue); sp.getlong(string key, long defvalue); sp.getstring(string key, string defvalue); sp.getstringset(string key, set<string> defvalue);
关于 sharedpreferences 有几点需要注意:
1、getsharedpreferences("filename", mode_private) 是通过 context 调用的,发送和接收的 filename、mode_private 都要一致。
2、发送时,往 sharedpreferences 存入数据后,需要提交,提交的方式有两种:commit、apply,这两个的区别如下:
commit:同步操作,立即将修改写到 storage,有 boolean 类型返回值。
apply:立即刷新 in-memory 中的数据,然后启动异步任务将修改写到 storage,无返回值。
当两个 apply 同时操作时,后调用 apply 的将会被保存到 storage 中;当有 apply正在执行时,调用 commit,commit 将被阻塞,直到 apply 执行完。
因 android framework 已经做好所有的事情,所以当我们不需要关注提交操作的返回值时,可以将 commit 无条件替换 apply 使用,而且 as 也会建议将 commit 替换成 apply。
3、sharedpreferences 支持的数据类型都必须是支持序列化操作的,上面提到的 set<string>是一个 interface,我们并不能直接实例化,但我们可以使用它的直接或间接实现类,比如:hashset、treeset、linkedhashset等等。
我们查看这几个的实现,不难发现,它们也都是实现了 serializable 接口,支持序列化操作的:
public class hashset<e> extends abstractset<e> implements set<e>, cloneable, java.io.serializable public class treeset<e> extends abstractset<e> implements navigableset<e>, cloneable, java.io.serializable public class linkedhashset<e> extends hashset<e> implements set<e>, cloneable, java.io.serializable {
4、通过 systemproperties 传递
这个类可以看做一个维护全局变量的类,只不过这里的全局变量是系统的,它们的值是 build.prop 文件里面的内容。我们先看一下它的定义:
/** * gives access to the system properties store. the system properties * store contains a list of string key-value pairs. * * {@hide} */ public class systemproperties
没错,这玩意是个 hide 的类,那就意味着正常情况下 sdk 里面是没有的,as 里面也是访问不到的。不过我们还是可以通过一些手段去访问到它,比如反射、将源码的库导出到 as 使用、将 app 放在源码中编译等等。
这里我们就不关注用什么手段去访问它了,我们重点还是在利用它进行 activity 之间的数据传递。
假设我们是在源码中编译,还是用一开始的两个 activity 来煮栗子,发送数据时可以这么操作:
systemproperties.set("name", "shawn.xiafei"); startactivity(...);
接收时就可以这么写:
systemproperties.get("name"); //或者 systemproperties.get("name", "defvalue");
是不是很方便呢,不过别激动,我们看下 set 的实现:
/** * set the value for the given key. * @throws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if the key exceeds 32 characters * @throws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if the value exceeds 92 characters */ public static void set(string key, string val) { if (key.length() > prop_name_max) {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key.length > " + prop_name_max); } if (val != null && val.length() > prop_value_max) {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val.length > " + prop_value_max); } native_set(key, val); }
看注释,没错,key 和 val 都限制了长度的!!!当然,32和92字符,在一般情况下也还是够用的。但是下面就要说一般 app 开发可能无法完成的事了。
前面说了,这玩意是 sdk 不可见的,而且它维护的是系统的属性值,系统属性值 app 可以读,但不能轻易修改。因此上面 set 的时候,如果权限不够就会报如下错误:
unable to set property "name" to "shawn.xiafei": connection failed; errno=13 (permission denied) type=1400 audit(0.0:167): avc: denied { write } for name="property_service" dev="tmpfs" ino=10696 scontext=u:r:untrusted_app_25:s0:c512,c768 tcontext=u:object_r:property_socket:s0 tclass=sock_file permissive=0
这个错误在 rom 开发中比较常见,解决办法就是配置相应的 avc 权限,这一操作是一般 app 开发者无法进行的。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查资料,这里不做介绍。
5、通过 settingsprovider 传递
爱折腾的人可能注意到了 android 设备上一般都会有这么一个应用,它的作用是通过数据库去维护一些系统配置信息。在 rom 开发中,通常借助它设置首次开机的默认行为。
通过它传递数据的关键在 android.provider.settings 类,这个类里面有 3 个常用的静态内部类,分别是:global、system、secure,它们分别对应不同的权限等级。
煮栗子了:
发送时,这么写就可以了:
/*settings.system.putint(contentresolver cr, string name, int value); settings.system.putstring(contentresolver cr, string name, string value); settings.system.putfloat(contentresolver cr, string name, float value); settings.system.putlong(contentresolver cr, string name, long value);*/ settings.global.putstring(getcontentresolver(), "name", "shawn.xiafei"); startactivity(...);
接收时,就这么写:
string name = settings.global.getstring(getcontentresolver(), "name");
使用起来也是很简单滴!不过,使用起来虽然简单,但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它也是要权限的!!!
如果权限不够,运行的时候就会报如下错误:
java.lang.runtimeexception: unable to start activity componentinfo{xxx.xxx/xxx.xxx.activity1}: java.lang.securityexception: permission denial: writing to settings requires:android.permission.write_secure_settings
at android.app.activitythread.performlaunchactivity(activitythread.java:2805)
at android.app.activitythread.handlelaunchactivity(activitythread.java:2883)
at android.app.activitythread.-wrap11(unknown source:0)
at android.app.activitythread$h.handlemessage(activitythread.java:1613)
at android.os.handler.dispatchmessage(handler.java:106)
at android.os.looper.loop(looper.java:164)
at android.app.activitythread.main(activitythread.java:6523)
at java.lang.reflect.method.invoke(native method)
at com.android.internal.os.runtimeinit$methodandargscaller.run(runtimeinit.java:438)
at com.android.internal.os.zygoteinit.main(zygoteinit.java:857)
意思很明了,得给它 write_secure_settings 的权限,我们试着在 manifest 里面添加一下,结果 as 标红了,提示如下:
permissions with the protection level signature or signatureorsystem are only granted to system apps. if an app is a regular non-system app, it will never be able to use these permissions.
意思就是说,这个权限只有系统 app 才能获得,三方 app 没戏。
6、通过数据库传递
其实上面介绍的 settingsprovider 方法,也是通过数据库实现的,只不过它对数据库的操作做了封装,我们感觉不到而已。既然如此,我们也可以在自己 app 中创建数据库,然后通过数据库来实现 activity 之间的数据传递。
栗子煮太多,吃不动,不煮了,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查一下数据库的知识。
ps:实话实说吧,个人用的不多,忘了怎么玩了……
7、通过文件传递
前面提到的 sharedpreferences 也是基于文件实现的,只不过 sharedpreferences 是固定成 xml 格式的文件。我们也可以通过自定义文件操作方式去实现数据的存取,进而实现 activity 之间的数据传递。
说了栗子不煮了,有兴趣自己去查一下吧。
ps:原因同上一条……
总结
其实 activity 之间数据传递的方法还是很多的,也各有优缺点,但最最最最最常用的还是第一种—— intent,其他方法都是理论可行,实际使用起来都会有点鸡肋,或者得不偿失。
因此要想掌握好 activity 之间数据传递的技巧,个人觉得只需要掌握 intent 的用法,能熟练使用,灵活处理就 ok 了。至于其它方法,能说得出来原理就可以了。
好了,以上就是这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希望本文的内容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学习价值,谢谢大家对的支持。
下一篇: 预防哮喘到底有哪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