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掉UV吧(PV UV 分析)
先停一下。我相信,很多关注我的人,不一定对这几个概念都很清楚,我花几行给需要的同学补个课,已经烂熟于心的同学们,跳过吧。
pv,说的是page view,即网站页面一天被打开的总数,或理解成用户发生“打开网页”动作的点击的数量。一般严格的网站pv统计不包括被iframe网页pv、程序自动跳转的pv、弹出窗口pv等。
传统意义上讲,pv代表一个网站的流量,流量越大,网站越大。
uv,unique visitor的缩写,是按照自然日统计的网站独立访问者。可以简单理解成每天连接到网站的独立网卡数量,或者电脑数量,再含糊一点就是独立ip数,也有直接说成用户数(注意这四个东西都不一样,只是数值比较接近)。很多网站的uv也是web和wap两种访问方式的总和,但总的说,uv是直接访问了网站的用户/上网设备数。
uv现在通常作为网站覆盖人群的代表,uv越高,说明网站用户越多。
peruserpv,就是简单的pv/uv。这被认为是网站“粘性”的代表,数值越高,用户在网站停留时间越长,做的事情越多。我稍有保留意见,此处不表。通常10以上就被认为不错了。
请求数(不知道是不是翻译成request数量)。说的是无论用户是否通过任何设备真的访问网站,只要用户对网站的数据有请求,网站有了反馈,网站和请求形成了对话,那就算一个请求。换句话说,我用街旁网的手机客户端发了一条我在xxx的微博,我没有访问新浪网,所以新浪不算我直接的uv,但是算一个请求。
api,application programing interface。理解成接口就好了。别人有了api这种接口,就可以用程序通过这个接口,访问主程序/网站的数据,进行交互。
回来接着说。
我认为uv会显得越来越不重要,有这几个理由:
用户互动不一定非要访问网站。拿twitter或者新浪微博举例,我没有数据,但我知道大多数人不会关心别人用什么东西发了微博回复了微博。而且,新浪也在不停推荐各种客户端,pc和手机端都有。所以这不是抢占入口的战争,而是争夺路径的战役。所以,我们非要让用户在浏览器输入网址点进来,一步一步点下去吗?
网站开放api,就是把入口放在人家那儿。越来越多网站开始开放api,有的有诚意有的没有。但说回来,开放,就是让别人能够通过你的api访问你的网站,那入口就是在人家那的。所以这不是做强盗的时代,而是修炼内功的机遇。
我认为网站价值,不是被点出来的,不是被访问出来的,而是“被需求”出来的。 pv时代早已经过去,现在谁再提pv就傻了,我也深深记得个别网站为了提高pv做的那些类似挖宝、层层嵌套的没意义的事儿。同时,过分追求peruserpv有点病态,那会把“让用户乐此不疲地访问”变成“不得不一个个点下去”。现在张口闭口的uv,我们有了多少访问者,好像我们就占有了他们的一切一样。购物网站uv涨得快啊,可是真正买了东西的比例同比增长的却不多,反倒来了只搜索的访问者占比增加了。说明两个问题,一是我们臆想并定义的用户的需求,二是单纯uv不代表什么东西。
真正有价值的是网站的内容本身,只有网站内容对用户有持续价值,只有网站内容提供了标准化的提取方式,只有网站有能力对来自外部的请求产生及时有效的回应。这样的网站才能被用户长期需要,形成一种很融洽的关系。
请求数,代表的是用户对网站信息的依赖程度。而且,越是所谓web2.0,这种情况越明显。
简单定义这种关系,应该是“好友”,一种不用天天见面但彼此需要的关系。
所以我说,“请求数”将成为未来较长一段时间衡量网站价值的重要指标,其重要性也一定会超越uv。
那么,这会给我们什么变化呢?
1、交互设计的新机会当直接的网站访问显得不那么重要的时候,交互设计师们必须要考虑,如何应付各种来自外部的请求。这种外部应用很有趣。通常会把产品的一个需求点放大,这样设计的时候不用考虑其他的产品,这种信息传播的方式更倾向独占性。思考很多好玩的手机客户端,可以看到这种端倪。可以说,设计更简单,另一个角度说,设计更专注了。
2、uv越不重要,广告越要创新访问网站的人少了,传统广告必然大打折扣。广告主当然不希望这样,于是广告商需要懂更多脑筋,在api上做文章,在请求返回的内容里做文章。当然,广告会越来越软性,满是广告的请求结果返回不会有人要。
3、网站必须更多修炼内功当层层链接变得越来越令人不齿,当跳来跳去变得越来越复杂。人们会需要更简单直接地满足需求的网站。于是修炼内功一直都很重要,信息格式标准化一些、信息结构模块化一些,都会产生影响。
最后总结一下:我认为网站的价值,会很快向“请求数”转变。请求,代表用户对网站信息的依赖。当用户和网站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像“好友”的时候,将给交互、广告等领域带来比较大的变化。
上面是我的粗浅想法,欢迎讨论。
文章来源:http://www.panghufei.com/?p=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