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组建的“三大营”是哪三大?“三大营”有多厉害?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朱棣组建的“三大营”是什么?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明成祖朱棣(1360年-1424年)在明朝皇帝中,打仗能力排行绝对靠前,估计仅次于他的老爸朱和尚。朱棣在位十多年,单是亲征就多达五次,要知道这亲征可不是儿戏,更不是像后来乾隆皇帝那样下江南观光旅游,朱棣亲征那是去塞外苦寒之地一待就是一年多。风吹日晒,雨雪风霜,这种苦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
《大明风华》中很好的还原了朱棣亲征的历史画面,从春打到夏,而草原的冬天可是会要人命的,这也是为何游牧民族很少在冬季发动战争的原因,天太冷冻死饿死的会比战死的人还多:死不起!就是在这样不断折腾自己的过程中,朱棣终于走完了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而朱棣之所以敢纵横草原,虐打瓦剌等游牧民族,其仰仗的便是当时的明君精锐部队:三大营。
那么这是一支怎样的部队呢?下面船夫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
大炮火铳人人有,最早的火器部队——三千营
所谓的三大营,指的分别是神机营、五军营和三千营,这是由朱棣砸钱砸人花费无数代价,打造的豪华野战部队。其中神机营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建制火器部队,其中“神机”二字出自《淮南子》一书:
神机阴闭,剞劂无迹,人巧之妙也。
神机指的就是可以启闭开合的灵巧器械,这与火铳和大炮的作战方式十分相符。作为一只纯火器部队,大炮是神机营的核心武器,在对战中,神机营会预先建立炮兵阵地,即可以通过炮火威慑敌军骑兵,又可以直接炮轰敌方大本营,对敌人造成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伤害。
除了火炮外,神机营的部分士兵还配备有火铳,并且较为熟练地掌握了三段击(见注释1),这让神机营拥有了正面抗衡游牧骑兵的实力,但即使是这样,一旦神机营移动阵地,依旧会成为游牧骑兵的靶子,《大明风华》中朱棣最后一次亲征中,瓦剌部的也先正是趁神机营迁移阵地时,展开了游牧骑兵擅长了穿插偷袭,造成明军大败,损失惨重。除了跟随朱棣四处征战,神机营还负责京城的守卫任务,并由朱棣亲自指挥,可以说是皇帝本人的嫡系部队。
遍挑精锐为我用,步骑协同五军营
何为五军?
京卫之步骑军分为中军、左掖、右掖、左哨、右哨五部,亦谓之五军。——《明史·兵志一》。
从《明史》中这段对五军营的描述我们可以知道,五军营的特色是步骑混合,协同作战,骑兵的机动性配合步兵稳扎稳打的能力,让这支部队的综合作战能力大大提高。正因为五军营强悍的战斗力,所以在二百多年明朝历史中,次次著名战役都有五军营的身影,如靖难之役、朱棣的五次亲征、麓川之役、北京保卫战、成化犁庭等等。
正如李云龙所说的,每一支部队的首任将官将决定这支部队的精神和调性,五军营最初的班底就很不简单,乃是负责北伐元朝的十万明军精锐,他们的将领不是别人正是明朝开国第一功臣——魏国公徐达,二者结合就注定了五军营的不凡。
除了明军精锐,五军营在后期还吸收了部分北元投降的将士,得益于这些在马背上长大的战士们的加入,五军营的骑兵战斗能力大大提高。
塞外降丁三千骑,锻造大明第一骑
三千营的名字并不是说这支部队仅有3000人,而是这支部队的最初班底,乃是北元前来投降的3000骑兵。从士兵来源这点来看,三千营和五军营其实很相似,所以在《大明风华》中朱棣的孙子,明宣宗朱瞻基在平定自己的亲二叔汉王*时,手底下的三千营和五军营互相就打不下去了,不为别的,单是亲戚和兄弟就一大堆。
三千营可以看作是将五军营中的骑兵部队优势最大化的突显出来,全骑兵的三千营拥有了更高的机动性,战斗力十分强悍。只可惜这支大明最为精锐的骑兵部队,在后来的土木堡之变中全军覆没,朱棣花了大半辈子攒下的家底让自己的曾孙子(明英宗)败了个精光,从此以后,明军中就很难再找出能够拿得出手的骑兵部队了。
后来嘉靖年间明朝又重新组建了三千营,并更名为神枢营,虽然依旧是一支全骑兵部队,但战斗力已经完全无法和明初的老三千营相提并论了。
神机营,五军营和三千营组成了明朝三大营,他们是明成祖朱棣纵横草原的依仗,同时也是明朝军事战斗力的巅峰。
注释1:三段击的目的是为了弥补火铳射击间隙过长的缺点,因此便将三人分一个小组,第一个人射击后退至队尾装填弹药,第二人上前开火,以此类推交替射击,效率倍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