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产业迎来快速突破期
近几年,机器人产业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国内对机器人的需求主要来自产业升级、机器换人、工况需求和人口结构。随着国内多领域自动化依赖程度日益增加,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以及恶劣作业环境下的现实需求,机器人市场的消费潜力正在逐步增加。
据悉,目前工业机器人已在汽车制造、电子、橡胶塑料、军工、航空制造、食品工业、医药设备与金属制品等领域得到应用,尤其是在汽车工业领域的应用,比例达38%。
此外,行业人士预测随着老幼人口占比的不断加大,服务机器人的作用将日益凸显,市场需求会越来越大。
事实上,今年年初以来,中国制造业采用机器人的数量就保持快速增长态势,行业预计总量和增速将超过去年。
机器人技术的创新应用有利于推动我国智能产业的兴起。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贺在华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机器人产业在自动化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将促进我国工业制造业从人力密集型向自动化生产转型,提高生产效率。
有资料显示,近年来,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在制造业与服务业用机器人取代人工成为发展新趋势。尤其是在我国制造业正进行转型升级的当下,工业机器人正成为我国发力智能制造的重要武器。另外,机器人产业能够有效弥补我国逐步淘汰的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带来的财政冲击。
未来,机器人在工业和服务业中是不可缺少的, 与此同时,机器人产业也是我国制造业向智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依托。事实上,发展机器人,它不仅能够缩减企业成本,而且可以在生产效率方面相对人有质的提升,有效解决目前我国制造工业大而不强的局面,可以说,机器人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中国制造未来的竞争力。
中国是全球最大机器人消费市场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向记者提供的《2015-2020年中国机器人行业调查研究与投资发展预测报告》显示,当前中国已经连续两年成为全球第一大机器人市场,2014年中国市场的工业机器人销量达5.6万台,同比增长54%,销量占全球的1/5。
贺在华告诉记者: 2014年,中国机器人进口总量为4万台,同比增长47%;国产总量为1.7万台,同比增长,达到77%,国产量增速快于进口总量。
我国机器人产业园发展迅速,全国已建和在建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园近40家,相当于平均每个省有超过一家工业机器人产业园,还有更多的园区在筹备中。 贺在华表示。
有资料显示,工业机器人在国内的应用以汽车以及电子工业居多,汽车工业是工业机器人的最大应用领域。此外还有橡胶塑料、军工、航空制造、食品工业、医药设备、金属制品等领域。
虽然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较为迅速,但是记者在梳理资料时发现,机器人另外一领域服务业机器人相对工业机器人来说发展滞后。或许正因为服务业机器人发展落后,此次高层制定的《规划》中特别提出了以市场主导、质量为先、强化基储创新驱动的发展原则,实现在助老助残领域、消费服务领域、医疗领域等重点领域的示范应用,并开展核心零部件攻关、前沿共性技术研发、医疗康复机器人应用等重点工作。
有消息称,今年6月,阿里巴巴[微博]、富士康与软银集团三者合作,将会共同研发情感机器人的消息,业内预计将兴起国内对服务机器人的研究与推广热潮,这将带动服务机器人发展。
也有业内人士称,在服务行业劳动力成本上涨,老龄化趋势加强,各行业智能化的因素下,未来中国将成为重要的服务机器人市场需求国家。
但不能忽视的是,目前我国自主品牌机器人还远未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对于多关节的中高端机器人,我国仍在大量进口。工业机器人消费严重依赖国外企业,尤其是在核心零部件上受制于人,这一点应当注意。
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虽然,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市场,但人工智能的整体应用水平还相对较低。尤其与发达国家的机器人产业相比,目前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较为落后,在技术创新及生产应用方面差距较大。 贺在华表示。
公开资料显示,2014年,我国销售的5.6万台机器人只有1.6万台来自本*应商,并且大部分是低端机器人,其他则来自海外供应商。
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发展研究室主任吕铁曾对媒体提到的: 目前我国精密减速机、控制器、伺服系统以及高性能驱动器等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大部分依赖进口,而这些零部件占到整体生产成本的70%以上。
其中,精密减速器75%的份额被日本垄断,国内高价购买占到生产成本的45%,而在日本仅为25%,我国采购核心零部件的成本就已经高于国外同款机器人的整体售价,在高端机器人市场上根本无法与国外品牌竞争。 吕铁介绍。
中商产业研究院机电装备行业分析师曾楷勇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机器人的使用率比较低,机器人产业受到核心零部件大量需要进口、高端环节基础薄弱的制约,同时,目前机器人的产学研合作并未能有效转化为生产力,资源整合度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工智能的整体应用水平显然还相对较低,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制造技术亟须突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当前,工业机器人在全球制造密度为55度,而我国工业机器人密度21度。有资料显示,我国机器人密度仅为德国、日本等国家的十分之一。
贺在华认为,首先是我国机器人企业起步晚、规模小,缺少技术产业化经验积累;其次,我国基础零部件在质量、产品、批量化供给方面与国外产品有较大差距,尤其在电机技术和加工工艺方面的差距更为明显。最后,产业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产品生产成本高,造成机器人销售价格高,难以规模化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工业机器人产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在积极布局本国的同时,也开始把中国市场看作了 决胜未来的战场 。
有分析人士指出,国外机器人领军企业已不再满足于将我国作为产品销售和技术服务市场,而是选择在我国建立生产基地,凭借技术优势,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这将进一步压缩我国机器人自主品牌发展的市场空间。
迎来快速突破期
面对目前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贺在华认为,未来首先需要加快研发团队建设,集中优势资源创新机器人技术,打造完整的产业链和密集的产业集群。
其次,促进我国工业制造领域机器人规模化,完成自动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最后,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发展自动化生产线和数字化工厂,同时,企业要正确评估市场需求,避免高技术装备产能过剩的情况出现。
曾楷勇则表示,从机器人的发展现状来看,工业机器人的替代作用和成熟度相对较高,未来几年处于快速突破期,也是当前发展布局的重点,服务机器人从更长远来看,发展潜力更加巨大,家庭辅助、消费服务、医疗健康领域都是机器人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统计,201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为22.5万台左右,增长27%,年销售额约为95亿美元,其中在亚洲的销量占到2/3。
此外,根据统计数据,作为衡量一个国家自动化水平的重要标准,我国每万名产业工人所拥有的工业机器人数量仍然远低于发达国家。以我国1亿制造业产业工人总数计算,预计到2020年,达到目前世界发达国家机器人装机密度中等水平,我国需增加机器人装机量130万台;到2030年,达到目前世界发达国家机器人装机密度先进水平,我国需增加机器人装机量250万台。
这就意味着我国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存在巨大的需求。
据国际机器人联盟(IFR)预测,2013年至2016年估计会有2200万个人、家用机器人得到销售。其中,家用机器人销量估计为1550万台,销售额达56亿美元。
IFR认为,随着云机器人技术获得重大突破,小型家庭用辅助机器人将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将在2020年之前形成至少累计416亿美元的新兴市常
业内人士预测,未来随着机器人产业的相关利好政策出台,将加速工业和服务两类机器人产业发展,资本市场上也有望兴起机器人投资热潮。
上一篇: 机器人来了 人往哪走?
下一篇: 拥抱医疗机器人蓝海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