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晃和于禁是同时期的将领,两人谁更强一些呢?
于禁三国时期魏国名将,徐晃和于禁是同时期的将领,他们两人之间谁更厉害呢?
作为魏五子良将,其以治军严整为名,其表现不管是曹操nrt人妻被张绣反咬一口时清理青州兵内乱的同时立营垒抵挡追兵,亦或是只带数十骑入,便能入朱灵军营夺其指挥权,”灵及其部众莫敢动“,其表现都可圈可点,兢兢业业三十余年,毅重之名名实相符,可以说他一直是曹操最信任的外姓将军,在樊城之战前就已经为左将军,且假节钺,其时在五子之中其待遇也是最高的……直到水淹七军。
樊城之战具体经过和原因不谈,于禁投降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震动,一方面有庞德这个参考系,另外一方面考虑下于禁其时的官职与地位,左将军假节钺,从曹操三十余年,如此高的官职与待遇,哗一下就投降了,也难为曹老板心里五味陈杂。
于禁其实历史上是一位良臣,譬如宛城之战中击杀元让手下劫掠民财的青州兵,被人反诬谋反之后并不急于辨白,而是先安营下寨,防备追兵。可见这个人公而忘私,临危不惧,头脑清醒,的确有大将风范。不过也是他太过清醒,办事常常有些不近人情,因而常有人向孤打他的小报告。问鼎中原之后,孤基本上没怎么再用他,也怪孤,应该多给他一些锻炼的机会,否则就不至于在罾口川那么显而易见的绝地败给关羽了。后来他投降了,孤不怪他,因为我们都明白,数万大军淹死给士气造成的打击要远比投降来得重,何况,于禁所将之兵都是他一手带出来的弟兄,总是有些感情,他不忍害死众人,故而才损一人之名节换来大家的生还。
徐晃一生俭朴,对自己约束很严,病死前还特别嘱咐叫埋葬他时敛以时服。而且他每战有功,但很少邀功请赏,所以在曹操的军队中流传着一句话“不得晌,属徐晃。”徐晃用兵“先为不可胜,然后战,追奔争利,士不暇食”(《三国志·魏书·徐晃传》),可谓别具一格。
三国志里的徐晃,自从投靠曹操后,履立战功,以勇猛和治军严厉著称,在官渡之战前从军破颜良,率军击杀河北名将文丑。文丑在演义里不到十合就击败公孙攒,是三国里有数的猛将之一,就是他碰到的对手是智计过人的曹操,中计后被徐晃率部击杀于乱军之中。
至于徐晃和颜良交手的情况,除了一句“从军破颜良”以外并未发现更多的记载,当时颜良率领袁绍大军数万做先锋,而徐晃也参加了白马之战,徐晃和他对阵是很有可能的,颜良是河北名将,他打仗勇冠三军,徐晃是不是被颜良击败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可以肯定的是他协同关羽斩了颜良并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三国志里徐晃没有象关,张,吕,马那样“雄烈过人,号为飞将”之类的评价,所以徐晃的武力在这些虎将之下是应该的,我一直都认为徐晃的武力在曹营中是仅次于典许庞,他的勇猛应该在张辽张合之上:他是演义里极少能一合斩将的人物,在大宴铜雀台时表明他的箭法冠绝曹营时,作者对他武力的安排从曹营众将出场的顺序可以见到一点端倪,文聘,曹洪,张合,夏侯渊,然后是徐晃,最后许楮。
所以不管怎样,于禁和徐晃比起来,自然是徐晃更厉害了!您怎么看?
于禁人物简介
公元197年(建安二年),于禁随曹操至宛,张绣投降。旋即张绣复叛,曹操的阵营被张绣军队忽然袭击,应付来不及,便各自退兵,非常混乱。唯独于禁约束部下,且战且退。一些战友虽然战死了,于禁也不允许散乱。还没有退回曹军大本营,于禁路上发现十多个衣衫不整的伤兵,一问之下,原来是原本的青州兵在打家劫舍。青州兵原是黄巾贼,后来投降了曹操,仍称青州兵,曹操对他们很宽容,因此经常放肆,乘机抢劫。于禁一听,便追讨这些也是自己人的青州兵。有些青州兵不敌,逃回曹营打小报告,诬告于禁也*。有人劝于禁首先向曹操处报备,但于禁说:“现在敌人在后面追来,我首先抗敌,至于曹公,他是明智的人,正是谣言止于智者,怕什么?”于是,于禁先筑好了濠沟以防敌人进攻,然后才令人通知曹操及向他解释。曹操听了,认为于禁的做法很对,当众说:“当时敌人来攻,相当混乱,于禁能在混乱中整顿军队,追讨抢掠的恶行,安营筑寨地坚守,真是好将领的榜样。”于是录于禁前后功,封为益寿亭侯。
吕蒙攻破江陵后,于禁从荆州获释而到了东吴,有次和孙权同骑马出行。虞翻见二人并排十分不满,大骂于禁只是俘虏,没有资格与孙权并排;更手持马鞭要鞭挞于禁,孙权立刻喝止。随后孙权在楼船与群臣宴饮,于禁听到演乐曲时伤心流泪,虞翻又指于禁是装可怜。于禁虽为他所恶,但犹赞叹其忠义。
曹丕即位,孙权称臣。公元221年(黄初二年),孙权遣于禁回魏国。于禁回魏后,却遭受其他人的嘲笑。当时于禁的胡须和头发都雪白了,脸又消瘦。曹丕表面上对于禁表示安慰,任命他为安远将军。于禁拜谒曹操的陵墓时,曹丕却命人画关羽战克、庞德愤怒、于禁降服之状,于禁见到后,便因为觉得丢脸而羞愧得病死去,儿子于圭嗣封益寿亭侯的爵位,谥号是厉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 C# 基础知识系列- 1 数据类型
下一篇: 湖北十大好玩的景点 黄鹤楼与武汉大学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