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血避秽的“艾”
艾,又名艾蒿、香艾。它是中国人最早认识的药用植物之一,战国时《孟子》一书中就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记载。艾的植株通体能散发出一股异香,点燃后愈加浓烈,具有极强的穿透力。中医的艾灸法便是利用艾的这一特性,将艾草捣为细绒,捻成艾柱,置于患处或穴位上燃烧,借火力使药力深入病所,以达到温煦气血,透达经络的作用。艾灸法虽历经千年,时至今日仍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民间有“艾虎辟群邪”、“天师骑艾虎”的说法。因为艾的香气源自其枝叶内所含丰富的芳香油,这些成分具有消毒、杀菌作用。南北朝《荆楚岁时记》中说“五月五日采艾以为人,悬于户上,可禳毒气。”这恐怕是世界上最早关于药物空气消毒法的记录。将艾比喻为瘟病邪气惧怕的猛兽,于每年五月初五端阳节那天或悬于室内,或点燃熏烟,或将其叶剪成虎形佩带身上,以祈全家老小健康平安。今天,这些习俗在广大农村中仍可见到。
艾叶可入药,有活血止血、温经通络、祛寒逐湿、理气止痛等作用,尤以善治月经病著称,为妇科要药。新鲜的艾叶药性平和,配伍侧柏叶、鲜地黄等凉血止血之品,能治疗血热妄行引起的各种出血,如吐血或鼻、齿出血等。经干燥后的艾叶入药称生艾叶,能散寒、除湿、止痛,可用于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及痛经的治疗,多与香附、吴茱萸等同用。经期或经前腰腹冷痛的患者,用生艾叶10克,加红糖适量煎汤服用可缓解疼痛。艾叶炒炭后,能温经止血,用于虚寒引起的妇女崩漏下血、妊娠胎漏、月经量多等证,可配伍阿胶、当归、地黄等,以调补气血,固经止崩。
艾叶还能外用。取生艾叶一大把煎水候温,可以用来熏洗皮肤湿疹,有减轻瘙痒和消除皮损的作用。打嗝是一种令人讨厌的症状,打嗝不止被称为顽固性呃逆,用艾叶点燃熏烟,对该症状有很好疗效。具体方法是,让病人平卧于床,将干艾叶搓碎用绵纸包裹,点燃,置于小瓷碟内放于床头,病人一般闻3-5分钟后呃逆即止。
上一篇: 这辆公交车经历了什么
下一篇: 纸长情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