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弱智亲王”到“小太宗”!李忱是怎么韬光养晦等待时机的?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小太宗”李忱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唐宣宗李忱(chén)(810年 -859年 ),唐第十六位皇帝,唐宪宗第十三子,少年时被封为“光王”。会昌六年(846年),唐武宗死,李忱被宦官拥立,登基为帝。
唐宣宗李忱虽然是唐宪宗的儿子,唐穆宗的弟弟,但是,他是侍女所生,地位卑微。从小,李忱就表现得特别木讷,所以总遭人嘲笑,不但是同辈的哥哥弟弟,就是下辈,喊他为叔叔的唐武宗和唐文宗对他更不友好,常在公开场合愚弄他,挑战他的极限。
面对这些,李忱更是把自己包裹起来,不回应别人的任何的嘲弄。他给人的印象就是沉默寡言,痴痴呆呆,就像是弱智的人。
唐朝初期,一派欣欣向荣的样子,但是到了唐朝中后期,宦官把持朝政,朝廷乌烟瘴气起来。而皇位传承速度比较快:宪宗在位时间段是806年-820年,共计14年;穆宗在位时间段是 821年-824年,仅仅三年;敬宗在位时间段是824年-826年,仅仅两年;文宗在位时间段是826年-840年,共计14年;武宗在位时间段是840年-846年 ,只有六年;宣宗在位时间段是846年-859年,共计13年。
唐宣宗李忱是唐穆宗的弟弟,也是唐敬宗、唐文宗和唐武宗的亲叔叔,而唐敬宗、唐文宗和唐武宗都是唐穆宗的儿子,分别是长子、次子和第五子。在古代,皇上去世后,一般是由皇上的儿子或者皇上的兄弟继承皇位,也就是父死子继或者兄终弟及。但是唐宣宗却是个例外,他是以“皇太叔”的身份继任皇位的。
李忱在韬光养晦,别笑他痴时,他自如泰山般不动。有人说他真傻,有人却觉得他城府很深。唐文宗事情,唐文宗他们经常拿李忱取乐,他喊他“光叔”。有一次,文宗让大家逗“光叔”开口说话,但是任凭大家想尽各种办法,李忱就是一言不发,毫无表情。文宗和大臣们看李忱如此痴傻,也是兴致盎然,欲罢不能。
但是到了武宗时期,精明的武宗觉得他的叔叔李忱是装傻的,其实是潜在的隐患。于是想方设法地置之于死地。武宗曾经让人把李忱推下马,把李忱从台阶上推下去,甚至给他吃有毒的食品,最后还把他关了起来,扔进厕所。但是,这些对李忱来说,都是有惊无险。最后不知道是宦官仇公武觉得如此对一个废人没有意思,还是想放他一马,偷偷把他运出了京城。自此,李忱流落民间,虽然苦,但是远离了勾心斗角。
公元845年,31岁的唐武宗早逝,儿子年幼,当时手握兵权的宦官马元贽和仇公武决定拥立“光王”为新皇上。这两个宦官本意是找一个傀儡皇上,他们好把持朝政。因为唐文宗和唐武宗都曾打击过宦官,甚至为之发动过“甘露之变”。而这次,宦官们觉得可要喘口舒坦气了,但是现实却是啪啪打脸,他们的如意算盘落空了。
唐宣宗李忱即位后,原来那木讷的“光王”不见了,而是一个彻头彻脑地变成了一个雷厉风行,头脑清醒,出手果断,励精图治的,非常有作为的好皇帝。
唐宣宗勤于政事,从谏如流。他登基次日就开始整理朝政,他把原宰相罢官,除掉了几个大宦官,平反了一些冤假错案。朝堂又焕发了生机,出现了“大中之治”。同时,他还收复了被吐蕃、回鹘等人占领的土地。
唐宣宗在做皇上之前和做皇上之后,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其实也不难理解:
首先,唐宣宗是一个识时务为俊杰的人,他懂得收敛锋芒,懂得保护自己。而他所用的方法就是装傻充愣,惹不起还躲不起吗!
其次,在未当皇上之前,唐宣宗首先是能保住自己的性命,其他的事情都无所谓,所以才能甘于装傻。
最后,在当上皇上之后,唐宣宗一改原来的样子,展现出了自己本来的样子,因为他已经是手握皇权的人,而且是有抱负的人,所以要励精图治,为了大唐的基业而大展身手。
韬光养晦的“弱智亲王”李忱,摘下“面具”就是令人惊喜的“小太宗”。唐宣宗李忱令官宦闻风丧胆,让贪官污吏非常顾忌,但让广大老百姓所拥戴。
历史上,像唐宣宗李忱一样曾经靠装傻充愣来保护自己的皇子还真有:比如,在乾隆时期,乾隆的弟弟弘昼,平时就是一副荒诞不羁的样子,多次给自己办丧事,甚至在朝廷上就和大臣拳脚相加。而北齐的开国皇帝高洋前半生也是伪装成痴傻的样子,后来成了皇帝后,就展现了精明的一面。看来,此法还是好用的。
859年,与先辈一样希望长寿的唐宣宗李忱因为长期嗑药,在位十三年的他驾崩,享年49岁。
唐宣宗李忱的一生是跌宕起伏的一生,正是因为他前半生的隐忍与装傻,才有了他后半生的辉煌与成就。装傻不仅仅是为了活命,更是一种人生的智慧,是一种等待,是一种厚积薄发,是韬光养晦,是等待时机。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一点不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