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程序员文章站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分享程序员计算机编程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科技

机器人走进普通家庭的转折点到了

程序员文章站 2023-01-29 07:58:52
7月19日,在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一款智能机器人在给观众表演舞蹈。当日,在安徽合肥举行的第19届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赛上,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救援机器人等悉数亮相,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参观。新华...

机器人走进普通家庭的转折点到了

7月19日,在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一款智能机器人在给观众表演舞蹈。当日,在安徽合肥举行的第19届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赛上,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救援机器人等悉数亮相,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参观。新华社记者 张端/摄

7月19日,第19届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在安徽合肥开幕——一个特殊的“翻译”抢足了风头。

在这个国际上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最广的世界级机器人大赛开幕式上,当东道主合肥市市长张庆军上台致辞时,智能机器人“飞飞”现身了,她举起右臂,以一句“Good morning(早上好)”向与会人员打招呼,担纲现场的翻译。

市长说一句,“飞飞”跟着译一句,包括“合肥是中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和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双节点城市……”这样专业性较强的语句,她也能不打磕巴地译出来。翻译的同时,“飞飞”还不忘打起手势,有时是举起一只胳膊,有时是伸出两只手,“萌”态可掬,引来现场观众频频点赞。

在接下来RoboCup国际联合会主席野田五十澍致辞中,飞飞同样当起了翻译。这似乎在向外界传递一种强烈的信号:智能机器人服务人类日常生活、工作乃至重大的社交活动的蓝图,正在一点点展开。

“飞飞”融入了科大讯飞的机器翻译技术,该技术曾在2014年国际口语机器翻译评测比赛上获得中英和英中翻译的全球冠军。这项技术是讯飞“超脑计划”的阶段性成果,该计划是针对高级人工智能的前瞻重大攻关项目,是让机器从“能听会说”向“能理解会思考”目标迈进的关键项目。

当天,同样受益于这项技术的“小柔”和“小智”,也来到了现常“小柔”具有智能对话与情感表达功能,拥有丰富的肢体运动能力,而“小智”则具有感知智能和浅层的认知智能,可实现智能对话、语义理解、人脸识别与肢体识别,具备自主知识学习能力,未来面向家庭服务领域应用。

尽管在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的赛场上,鲜见工业机器人的身影,但它之所以被称作是人工智能的一场国际盛宴,就在于它更多地是一场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的盛宴,而对每个普通公众和家庭而言,其巨大的吸引力也恰恰来源于此。

在赛场展示区,包括德国库卡公司、美国英特尔公司在内的国际巨头,也携其新型机器人产品到场,给来访的观众描绘了一副未来生活的图景。

“你好,我叫购购,欢迎来到机器人世界杯。”在这些展示区,包括咖啡机器人、送餐机器人、迎宾机器人、护理机器人等在内的多款服务型机器人纷纷上前,围住观众,询问“有什么需要帮助?”

RoboCup中国委员会主席、中国科技大学教授陈小平当天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5年,服务机器人到了从实验室走向家庭、走向社会的关键节点。

这已经是陈小平第二次担任RoboCup中国委员会主席,也是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第二次在中国举办,上一次是2008年。当时在苏州,不管是国内还是国际学术界以及舆论界都尚未形成如今的机器人热潮。如今的“热”,除了和各国的制造业政策回归有关之外,在陈小平看来,更为重要的是,不管是服务机器人,还是特种机器人,其核心技术有了相应的突破,相关的技艺、装备也有大幅度的提升。

他告诉记者,从技术层面来看,现有机器人应用到普通家庭和社会已经能够“基本满足”,但由于“技术和成本”的矛盾还无法解决,尚未形成“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局面。有时候,是“高技术”但“成本高”,“成本低了”却又“技术不佳、应用不便”。也正因此,今年的机器人世界杯在该赛事18年的历史上有了突破,首次设立了“成本门槛”。

陈小平说:“参赛硬件成本必须低于1.5万,否则无缘比赛。”其目的就是为了在“机器人界”唤醒一种“成本意识”,希望将来人们在对服务机器人进行研发时,有一个“注意力”的转向——不仅重视基础研究,也重视应用转化,以让机器人早日为普通家庭服务。

在比赛现场,还有一个细节向外界暗示服务机器人有望进入普通家庭的可能性——标准化测试进入了赛场规则。

陈小平告诉记者,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定量”的检验技术已经比较成熟,比如,一个机器人能搬多重的箱子等,但在服务机器人领域,却往往是“定性”的检测手段,比如,让这个机器人抓一个杯子,究竟抓没抓住,可以判断出来,但其精确度、误差如何,却难以获悉。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检测手段往往依赖人类的“把关”,一台两台尚可,但如果年产10万台,还采用这种“原始”的方式,则会大大制约服务机器人的产业化,服务机器人走进普通百姓家也就无从谈起。

今年,该赛事引进了一套由12个摄像头构成的裁判系统,可从12个方向观察机器人行为,并客观、定量、精确地评价机器人的性能。陈小平说,这是中国科技大学与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机构合作,首次设置“服务机器人标准测试”,为机器人研发人员提供了一种示范。

当天的比赛还向外界透露了服务机器人一个重要的探索方向——“姿态识别”。不少选手发现,以往分值较重的“人脸识别”技术,今年有了较大程度的缩减,取而代之的就是“姿态识别”。陈小平解释称,比如,通过让机器人在不同的地毯上行走,以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这一点目前科技界尚无理想的研究成果,“希望通过大赛,促进这样的研究”。

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统计,2005到2012年,全球工业机器人的年均销售增长率为9%,同期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年均销售增长率达到25%;2014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也因此,2014年被称作中国机器人元年。然而,另一个数据表明,每万名制造业工人的机器人保有量,韩国396个,日本332个,世界平均水平58个,而中国只有23个。

“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工业机器人上的差距十分明显。”陈小平告诉记者,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核心零部件制造上的差距,这一点的突破不仅需要基础研究上的积累,也需要技术工艺上的突破,总体而言,要寻求超越十分困难。但他表示,在服务机器人领域,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并不大,在一些技术上甚至还处于领先地位。

他说,服务机器人对于零部件乃至整个硬件的要求,相对比较低,而对智能、对软件的要求高,“这对处于差不多同一起跑线位置的中国来说,不失为一件好事”。陈小平说,尽管我们在工业机器人领域落后,但经过努力,却可能在服务机器人领域超越发达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