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中原国家,都要坚持不断往西域打?
中国古代从汉武帝开始,就一直在往西域那一块打。以至于那时候中国古代的地域,从汉朝到唐初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从中原往西域延伸出了狭长的一块。
西域这狭长的一块,对古代中国的意义是十分重要的,我们现在把从那一块往西亚及欧洲延伸的那条路称作是“丝绸之路”。我们认为,这一条“丝绸之路”,对中国古代经济文化的交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不过,这种观点和认识,其实是我们当下人的。在古代社会,并没有认为经济文化的交流,对中国有什么好处。甚至反而还认为,经济文化的交流,对中国是一件坏事。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经济方面,中国古代是农耕经济,这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在中国这块地域上,已经可以给自己提供足够的食物,不需要和别的国家交换。而且,从别的国家交换来的,也都是一些奇异的没用的东西,这是不应该追求的。如果统治者追求这样的东西,就会被认为道德有亏。一般的老百姓要是也这么追求,就会被认为是败家子。
当粮食有结余的时候,最好的办法是储存起来,而不是拿去交流。因为古代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粮食丰产的时候并不多,大部分时期是欠收。因此,需要防患于未然。
古代对商业比较抑制,对商人的打击力度很大。因为古人认为,商业是不稳定的因素,会让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结构受到破坏。
所以,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古代打西域,并不是为了经济交流。
在文化方面,古代也是拒绝交流的。从汉武帝开始,就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此后,古代所有的言论,都要在儒家经典中寻找到依据。如果找不到依据,就是歪理邪说。发表歪理邪说的,是要判重刑的。
既然本国的文化,都要限制在儒家文化的范围内,外来文化,更不会去学习了。
而且古代还有一种中原国家文化优越论的观念,周边的国家和地区,都应该来学习中原文化。中原国家对周边的地区,负有文化输出的责任。郑和下西洋,也不是为了学习别国的航海技术什么的,而是展现大国形象。
由此可见,打西域这一块,完全不是为了文化交流。
那么,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一、边关的安全问题。
中国古代的边关安全问题,主要来自于北方。在汉朝的时候,主要是北方匈奴崛起后,多次对南方的中原国家发起袭扰。匈奴之患,长年累月得不到解决。得不到解决的原因,不是匈奴太强大,汉朝等中原国家打不赢,而是每次一打,他们就会往西北方向逃跑。匈奴逃跑了,前往追赶,往往劳神费力,兴师动众,却没有什么效果。
汉朝等中原国家正是明白这一点,所以,要先和西北那一代的国家和部落取得联系。这样做,相当于是断匈奴的后路。只要把匈奴的后路断了,它就无路可逃了。所以当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就是要和大月氏这样的部落联合,从两个方向夹攻匈奴。虽说实际效果不是很好,但是,汉朝实现了不断往西域开拓,控制的面积越来越大。
二、大版图的诉求。
除了国家安全方面的考虑,汉朝等中原国家还有疆土的考虑。虽然相对来说,中原国家皇帝获得大疆土的欲望不是太强烈,而且西域一带的疆土,粮食出产有限。但是,大疆土的欲望,天下一统的欲望,依然是古代王朝社会皇帝祈求的。
相对来说,要扩大版图面积,往西北方向的西域打,是最恰当了。东方和南方都是大海,西方是高原,北方是沙漠和沼泽。更重要的,北方是匈奴等强悍少数民族的大本营。因此,往西北打,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三、战马的需求。
虽然西域一带的出产,并不是中原国家需求的,但是,西域的战马,对中原国家却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当年汉武帝曾派李广利打大宛,就是想要获取西域的战马。
战马在冷兵器时代是极为重要的,宋朝的时候,因为西域一块被西夏给占去了,因此宋朝的骑兵一直存在问题,战斗力也大打折扣。所以,从这方面来说,西域一带对中原国家还是极为重要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