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13:云计算的夏天
又是一年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小编在此祝所有CSDN用户新年快乐、万事如意,更祝进来“捧场”的朋友马上有钱、马上有车、马上有妹子、马上各种有,如果你已经都有了,那大家一起马上level up!
言归正传,在2012年末,我们曾做过类似的盘点——IaaS领域群雄追赶AWS、NoSQL方面群雄追逐高性能、数据中心产业众巨头探索新能源、Hadoop生态圈的急速扩张以及云服务的企业级安全挑战。
在2013之前或许还有人对“云”持观望或者是怀疑态度,但是经过一年的发展,云计算已经完全落地:大的公司在忙着如何提供更快、更稳定及更安全的云服务,如何在云市场中抢夺用户;小的公司考虑如何利用好云计算来缩减自己的运营成本,如何让自己赖以生存的系统变为云架构;初创公司考虑的则是如何使用云来减少前期支出,甚至是如何利用“云”这个概念来创业及在风投面前推销自己。
据Gartner统计,2013年全球广义云服务市场高达1317亿美元,年增长率为18%,2017年的预计更会达到2442亿美元,未来几年内会继续保持15%以上的增长。同时,以I/P/S为代表的市场在2013年也会达到333亿美元,增长高达29.7%。而云计算的区域占有率上并不会有太大的变化:美国,50%+,缓慢下滑的西欧和日本分别占23.5%及4.5%,中国占4%并在持续增加。
着眼国内,从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副院长刘多的讲话中得知,2013年我国公有云服务市场约为47.6亿元人民币,增速较2012年放缓,但仍达36%。在工信部的调查中还显示,8%受访企业已经开始了云计算应用,其中公有云服务占29.1%,私有云占2.9%,混合云占6%,更有76.8%的受访者表示会将更多的业务迁移至云环境,国内企业对云计算的认知和采用逐年提升。
如果说2012是云计算的春天,那么2013毫无疑问已步入了云计算的夏天,在这里,笔者将从公有云与私有云两个方向带大家回顾这个“夏天”的故事:
公有云:产业观察
从上文的数据我们不难看出,整个国际云计算市场呈平稳增长态势,然而地域上的差异也不能忽视——虽然中国市场有着诱人的前景,但是与美国等国家对比差距不可谓不大!同时,整个云计算产业中,IaaS、PaaS和SaaS这样学术性分类的界限在产业中也日渐模糊,各个供应商通过不同手段不停丰富自己的产品线。AWS不仅不停的发布PaaS平台,企图在PaaS领域也称王称霸;大数据鼻祖谷歌在GAE平台之外更是猛推其PaaS平台GCE;Salesforce.com通过收购Heroku集成了PaaS平台;Windows Azure跨IaaS、PaaS和SaaS 3个领域,势要打造私有云、公有云、混合云的统一管理云平台。国内,融合现状更为明显,云生态系统将逐渐取代传统的三类划分。
国外行业现状
在2012年盘点的时候,我们有说过国外IaaS领域呈现的是一种“群雄追赶AWS”的态势,然而追了整整1年,AWS似乎渐行渐远了!在今年Gartner Magic Quadrant部门的统计中,Amazon在市场占有率上有着压倒性的优势,租用的计算资源是象限中其它14个供应商的5倍,被再次贴上了云霸主的标签。AWS提供非常大的容量,让它成为为数不多适合批处理的服务,特别适合那种需要短期开通上千个服务器负载。然而,AWS为了维持其领先地位付出的代价也是不菲的,在应对Google微软等资本支出上已显疲惫:在Q2的财报中,Amazon从2012年的净赚700万美元转到亏损700万美元。
区别于其IaaS领域的AWS一家独大,PaaS方面的争夺显然更加激烈,各个云提供商可谓是奇招频出。首先,Heroku为了增加新的支持而不停的迭代服务;其次,AWS不干寂寞为其PaaS平台增加实时属性,添加对Impala的支持及Kinesis服务;最后,Hadoop启发者Google苦心研究Hadoop连接器,并在2014年1月打通比HDFS更高效存储GCS的支持。为了取得这个领域的领先,各个云供应商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SaaS,利润最高的领域,没有之一,更被Amazon CTO Werner Vogels誉为2014年最火的领域之一。谈到SaaS,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Salesforce——概念的提出者,也是CRM市场的领头羊。无可否认,Salesforce在SaaS领域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并在2012年成为首家超20亿美元的SaaS供应商,但是企业这个多金的市场从来不缺竞争者,比如:Oracle,深厚的积累和客户群,实现单季度增长35%;SAP:收购了HCM供应商SuccessFactors及云软件运营商Ariba公司后强力进军SaaS市场;微软,Salesforce的强力竞争者,虽然丢了CRM这个“荆州”,在云服务上也未能赶上早集,但是只看其庞大的客户群里及Azure生态系统就知道“他也不是个易于之辈”。
国内行业现状
IaaS,并无寡头。在2013中国云计算榜单中,我们有盘点过国内15个云平台和64家云主机+云存储,然而不能忽视的是,在服务推出前,真正的IaaS足足酝酿了5-6年的时间,直到2011年前后才有真正的IaaS服务面世。或许有些人可能会提到世纪互联在08年已推出了自己的IaaS测试版,但是经历过09年的重组、11年的解散,直到2012年末才算真正“入行”——宣布与微软合作,助力Azure落地中国,完全应对了那句话——起了大早,赶了晚集。经过多年酝酿井喷后,国内各个供应商无疑将自己的特色表现的淋漓尽致,其中最令人看好的无疑就是阿里云和盛大云,前者依靠的是庞大的财力,后者则是把云特性尽可能的体现了出来,然而在AWS、Azure等国际知名服务提供商落地中国后,寡头的形成愈加的遥遥无期。
PaaS,逐步开放。即使从国际市场上看,PaaS还是远远落后于SaaS和IaaS:2012年,PaaS的收入仅为12亿美元,分别是SaaS的十二分之一(144亿美元)和IaaS的五分之一(62亿美元)。即使在2013年PaaS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对比其他两个领域仍然处于弱势,这点在国内同样如此:虽然包括腾讯、百度、新浪、阿里云等各大云提供商都已发布PaaS服务,但所占的市场份额却并不大,提升缓慢。
SaaS,掘金热点。SaaS可以说是当下国内最成熟的云服务,在2013中国云计算榜单中,我们盘点了175家云应用服务商,可以说是繁花似锦。八百客、金蝶、用友、云知声等企业已形成稳固的市场格局,部分公司的云服务营业额超过1亿元人民币。
国内云大事,AWS落地中国。对于云计算领域人们来说,对比AWS落户中国,不管是余额宝,还是百度的19亿美元并购91等,都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作为全球统治级云供应商,AWS入华将对国内云市场的冲击不言而喻,国内各云供应商也纷纷祭出了“价格战”这尊法宝,金山云更是别具一格的推出了“挖矿”服务。在这里,笔者只能祝愿AWS能克服“水土不服”这个难题,为国内带来更繁荣的云生态环境。(ps:更多详情可访问亚马逊AWS落地中国,云计算产业圈集体发力)
私有云:开源系统
到2013,围绕私有云和公有云的争论已见分晓,当下大家谈的不再是“公有云”或“私有云”,而是“公有云”和“私有云”——混合云。Gartner更预测,到2017年,主流企业将有一个混合云,将其定义为一个基于策略的服务提供平台,跨越内部云和外部云资源。这里,我们主要看PaaS和IaaS上的开源平台:
开源PaaS平台
PaaS平台,其初衷是提高开发效率,使为数据中心编写程序变得像编写桌面程序一样简单。随着PaaS产品的成熟,在开放标准基础上,对类似于无处不在的平台的推行将被进一步加强,因为企业希望满足构建基于云计算的移动、社交和分析应用的需求,同时避免被单一供应商束缚。这里我们将重点介绍两个开源PaaS:OpenShift(出自RedHat)和Cloud Foundry(来自VMware)两个系统:
Cloud Foundry
Cloud Foundry是VMware用Ruby实现的业界首个开源PaaS平台,支持多种语言(Ruby、Java、Javascript、Python、 PHP等)以及开发框架(Rails、Sinatra、Spring、NodeJS等),能集成各种后端服务(Mysql、MongoDB、Redis等),支持多种云计算平台(包括vSphere/vCloud,AWS,OpenStak),能提升开发者的生产力,加速软件开发部署。
对比OpenShift,Cloud Foundry有着更好的动态扩展能力;同时,随着OpenStack得到众多传统软件豪强(比如IBM)接受,Cloud Foundry也是水涨船高。IBM更认为,Cloud Foundry将成为事实上约定俗成的开放标准。并在2013年6宣布正在与Pivotal合作,以进一步开发此框架,并为社区建立起组织管理模式。
OpenShift
OpenShift于2011年5月(晚Cloud Foundry一个月)被RedHat推出,Cloud Foundry的强力竞争者,在框架、编程语言、应用等方面都提供了Cloud Foundry类似的功能。对比Cloud Foundry,OpenShift提供了Jenkins来支持服务器的持续集成,然而不管是成熟度,还是热度都弱了一筹。
Flynn,由 Docker 采用 Go 语言编写,预计在2014年初期发布。Flynn 使用组件完全模块化设计,任何一个组件和模块都可以独立的进行替换。
总结:虽然当下的开源PaaS已得到很大的发展,但是还存在非常多的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安全性、统计、监控,可视化控制台、手动控制部署机器、环境区分、流程支持、日志查看等。
开源IaaS平台
Openstack
OpenStack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Rackspace合作研发的开源IaaS平台,基于Apache 2协议,通过它可以部署、管理IT基础设施,建立公有云或私有云服务。虽然从2010年7月发布至今仍不到4年,OpenStack却在开源云平台的人才大战中取得了不可思议的成绩:社区遍及全球132个国家,13504人参与,开发者人数更接近6000人,298家的支持场上和机构,拥有8个白金会员、19个黄金会员、54个赞助公司、217个支持机构(截止2013年12月31日)。除此之外,OpenStack更美誉为“新时代的Linux”,受众多厂商追捧,其中更包括了传统服务器巨头IBM,这里我们引用OpenStack基金会董事杜玉杰在香港大会后对这“百家争鸣”现状的总结:
但看似一团和气的大家庭其实私下也是暗潮涌动,感受最为深刻的就是香港峰会展区里到处摆放着的RedHat Partner的牌子,可以说大家为了抢占至高点,用尽了各种手段招数。如果配上旁白的话大致如下:
- RedHat:我们拥有OpenStack社区主流影响力,我们会像征服Linux一样征服OpenStack世界。
- Canonical:我们是OpenStack部署第一的操作系统厂商,与OpenStack发布周期同步。
- RackSpace:我们创造了OpenStack神话。
- Mirantis:我们服务的OpenStack客户最多。
- CloudScaling:我们为OpenStack客户提供更多选择(AWS)。
- IBM/HP:我们是IBM/HP,我们为OpenStack做了不少贡献(不过我也知道你提供OpenStack是为了卖更多的XXX,Unix时代你不就是这么干的吗)。
- Orcale:我们同样是开源运动的“提倡者”,不信?看看我们手中的Java和MySQL!(ps:原文中杜玉杰并未总结这个数据库巨头,不过小编认为或许可以这样?)
随后杜玉杰更总结这些军阀们掌握的“军火”:
RedHat作为老牌Linux厂商,手握Libvirt、KVM还有Gluster,最近CloudForm也是耍的有模有样,更别说OpenShift,oVirt等宝贝了。Libvirt和KVM反正是绕不过去了,所以Canonical很早就和Inktank抱在一起,当然是试图希望通过Ubuntu和Ceph的整合来对抗RehHat的Glusterfs。而SUSE仍是紧抱微软的大腿,不知是不是希望通过Hyper-V绕开RedHat 的KVM。其实RedHat 也没闲着,PLUMgrid的加入让人不禁猜想是否想对VMWare NSX + vCenter构成威胁?
总结:有如此多助力,OpenStack成熟想不快都难,然而,不管在任何领域,开源到企业生产环境都有一大段路要走。因为开源,OpenStack获得了如此高的人气,同样因为开源,OpenStack也是企业最好的捞金点。因此,没钱、缺技术者慎入。
Cloudstack
CloudStack最初由VMOps公司开发,VMOps后改名为Cloud.com。在2010年5月,Cloud.com同时发布了CloudStack的开源版与企业版。那个时候,开源版本采用的还是GPLv3许可,企业版保留大概5%左右的私有代码。在2011年Cloud.com被Citrix以2亿美元收购后,CloudStack开始了其大踏步发展。而在2012年4月,CloudStack被贡献给Apache软件基金会,CloudStack的开源与企业版之分彻底消除后,CloudStack更是迈入了高速发展期。
总结:尽管OpenStack占居了天时、地利、人和,但是当下CloudStack的成熟度仍然高于OpenStack,因此如果你们是一个短期项目可以选前者, 要长期维护的还是选后者比较好。
写在最后
当然云计算领域还有更多需要关注的地方,比如数据中心(LXC、SDN和新能源)及云安全,但是限于篇幅问题这里就不一一阐述.
上一篇: 国产动画《超级飞侠》主角被制成智能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