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人口增多后,10万人的战役为何都很少见?
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清朝,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
为什么中国古代动不动就出动几十万大军,而清朝人口大幅增加,一场战役出动10万人都很困难?有人认为是吹嘘的,古代战争规模可能并没有记载的那么,大多都是吹嘘的,水分很大,我认为这是对历史的*,号称多少军队是一码事,而最后经过史学家考证并且记载到史书中的,大体上是符合当时战争人数的。
当然,要说清朝人口增加,能够调动的军队却有限,这是确确实实存在的,但是并不能因此将人口基数与发动战争规模挂钩。
总体来说,人口基数的多少,对战争规模大小的影响并不是绝非的,能够决定战争规模的,还是跟战争的形式和统计方法有关系。
比如说,战国时期的人口不过两三千万,秦国和赵国加一起人口也就650多万(秦国300万左右,赵国350万左右),但是发动的长平之战的规模却十分巨大,双方总兵力为95万,相当于秦赵两国7个人里面,就有1个人参加了战争,由此可见,这几乎就是一场全民性战争了,除了不能拿武器的,几乎是全上战场了。
如果按照这种计算方法,人口基数的七分之一都能上战场,在明清时期,人口上亿已经成家常便饭的时候,随随便便打一架都应该调动1400万以上的军队参战,但是整个明清时期,常规部队也就200万,能够调动的军队,十几万已经算多了,发动战争规模很少超过三十万。
以明朝晚期与满洲(后金)的战争来举例,在1619年的萨尔许之战中,明朝调集11万精锐,被后金6万击败,经此一役,明朝竟然在辽东再无强兵可派,明清战争发生重大转折,后金在辽东几入无人之境。
再到1640松锦大战时,明朝调集13万大军,清军只有5万,明军失败后,几乎就丧失了对清军的抵抗能力,如果不是当时皇太极突然暴毙,估计清军差不多直接可以打过山海关。
萨尔许之战明朝调集11万大军,损失5万,标志丧失辽东战局的主动性;松锦大战,明朝调集13万大军,损失5.5万,标志明清战争的彻底转折。
人口上亿的明王朝,在这两场战役中,前后调集军队不过24万,损失兵力不过5万,结局却是整个国家被掏空,即使不葬送在农民起义的风暴中,最后也未必能够敌过清军。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问,为何战国时期,只有350万人口的赵国,可以调动45万的军队参加长平之战,在全军覆没之后,又能打败东边的燕国,以及长平之战后第二年的邯郸之战?
究其原因,战国时期,实行的是全民皆兵的兵制,只要是男性到达一定年龄段后就必须参军,比如长平之战最为激烈的时候,白起已经将赵国军队包围,为了防止赵国援军,秦昭襄王直接征调全国15岁以上的青壮年开赴长平,阻挡赵国的援军。
战国七雄最后秦国能够取得胜利,很多历史学家都归咎于地利,认为秦国是占据关中之地,关东六国无法彻底战败秦国,其实这是不恰当的,在任何时代的战争中,地利作为客观条件永远都是影响战争胜负的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真正决定战争胜负的,还是人!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与其说经济发展起来了,不如秦国*对老百姓的动员能力增强了,通过军功爵位制度,将战争与土地捆绑在一起,老百姓想要获得土地,必须服从*的号召到前线杀敌,越是勇敢杀敌的人,在秦国地位越高。
你想想看,秦昭襄王能够将15岁以上的全国男性青年调动起来,就这种动员能力,在后世是很难达到了,西汉时期也规定,男子只有满23岁才能去服兵役。
除了战国时期之外,另外时期战争规模较大的时代,一个是楚汉战争中,彭城之战中,刘邦集结的汉军多达56万人;还有就是东晋时期的淝水之战,前秦苻坚集结了80多万军队;还有就是元朝末年的农民起义战争中,鄱阳湖大战中,陈友谅集结了65万军队。
这些战役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占有优势兵力的一方最后被对方反教做人,创造了历史上典型的以少胜多战役。
究其原因,有些人自然是认为有水分,我倒是认为即使有水分,也不会那么大,作为攻击的一方,发动强势军队的话,肯定需要保障后勤,古代打仗首要任务是运粮,而且一个在前面砍的人,后面就需要三个人运粮,这还不算辅助兵。
也就是说,60万人里面,真正能够打仗的正规军不过十几万,比如苻坚的80万大军,绝对是各方*拼凑,也是把运粮的民夫和辅助兵都算到里面了,这些人打仗肯定不行的,你比如说前秦军队在战争中出现的“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这些笑话,哪是一个正规军队出现的,肯定是一看形势不好,几十万的民夫溃逃引发军队混乱。
陈友谅的65万大军其实也很好解释,都是农民起义军,自然也是全民皆兵的状态了。
等到明朝后期以及整个清朝时期,那个战争其实已经十分职业化了,兵就是兵,民就是民。
在冷兵器与热兵器交替时代,对士兵素质要求很高,比如戚家军,甚至拥有近代排班作战的阵型,一个十几个人的组织中,有拿火铳的,有拿盾牌的,有长枪的,有短刀的,打起架来十分专业,并不像农民起义战争中,拿人头当炮灰,冲就完了。
明朝时期的卫所制度,清朝时期的八旗制度,都是士兵职业化的体现,一个人有了兵籍,世世代代都是兵,清朝时期八旗不行了,就开始组建绿营,绿营虽然是招募而成,但也是世代为兵,即使是后来湘军和淮军,也是招募而成,然后世代为兵。
在这样专业化的战争中,士兵只管打仗,那些运粮的活,也都交给专门运输的民夫和劳役,这些人是不算到军队人数的。
也就是说,如果按照古代的统计方法,把运粮的人算到里面,比如萨尔许和松锦大战,背后参与运粮的人数,那就数不胜数了,前面10万人打架,后方估计要有最少30万人参与到后勤中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