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要废掉李严?这个问题在史学界有什么观点?
诸葛亮为什么要废掉李严呢?这个问题,史学界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李严被废完全是他咎由自取,怨不得诸葛亮。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诸葛亮故意打压李严。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比如余明侠先生认为,李严完全就是“奸诈自私、阴险残忍、不以国事为重的恶劣分子”。比如,建兴八年(公元230年),魏军有出兵三路进攻汉中的态势。诸葛亮就让李严率领二万余人奔赴汉中,并让李严之子李丰为江州都督,典严后事,李严却“穷难纵横,无有来意”。
再比如,建兴九年(公元231年),诸葛亮兵出祁山,令李严催办粮运。李严的运气很不好,正逢天下大雨,粮草不能及时运达。李严就让人给诸葛亮传信,让他退军。可是等到诸葛亮退军汉中后,李严却大惊小怪地说:“军粮饶足,何以便归。”
用陈寿的话说,李严是想“解己不办之责,显亮不进之愆也”。随后,李严又上书后主,说:“军伪退,欲以诱贼与战”。诸葛亮没有办法,只好出具李严前后的书信。李严理屈词穷,只能坦白交代,甘愿受罚。于是,李严被废为平民,迁徙梓潼郡。
不过此事可疑,田余庆先生论述道:
“李严的行动过于乖谬,不符常理,丝毫不像一个素来‘以才干称’、‘有能名’、被誉为‘部分如流,趋舍罔滞’,在蜀国地居分陕的人所为,颇疑其间另有文章。
就算如此,李严的一系列行为也值得怀疑。比如他“求以五郡为巴州刺史”、“劝亮宜受九锡,进爵称王”。后一种行为,有两种理解。第一种是,李严想要晋升,只好先鼓动诸葛亮晋升。第二种是,李严想陷诸葛亮于不义。不管作哪一种理解,李严都是不怀好意。
此外,李严身上有众多问题。第一,他难以共事。当时民间有句谚语,“难可狎,李鳞甲”,意思是李严身上有鳞甲,碰不得。这句话,《太平御览·江表传》和《三国志·陈震传》都有记载,想必是真。第二,他喜欢挑拨离间。
据《通鉴》胡三省注:“谓苏秦、张仪捭阖其说以反复诸侯之间,今李平复为之”(李严于建兴八年,即公元230年,改名李平)。这句话可以和《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诸葛亮《正议》的“二三子多逞苏、张诡靡”相印证,可以采信。李严所行“苏、张之事”,当指他喜欢挑拨新人和旧人的矛盾。
尹韵公先生却认为,李严是在“光明正大、理直气壮地”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比如他劝诸葛亮加九锡,晋升魏王,在尹韵公先生看来,就是诚心想让诸葛亮难堪。结果,也如李严所料,诸葛亮大为恐慌,不得不立即表明心迹。
此外,尹韵公先生认为,诸葛亮是一个权力欲望极盛的人,他排除异己,容不得李严染指最高权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