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是怎么来的?八月十五为什么又叫做“仲秋”?
“中秋节”是怎么来的?八月十五为什么又叫做“仲秋”?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马上中秋节了很多网友都陆陆续续回家过节了,八月十五团圆嘛,但是最近有很多人也发现了,那就是其实好像以前八月十五也叫“仲秋”,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这背后又有什么故事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吧!
古人排序时用孟、伯、仲、叔、季,就相当于现在的第一、第二、第三。这其中,孟与伯,表示第一个;仲表示的是第二个;叔与季,有“以后”的意思。古人的字中常有这几个字,如曹操字孟德,他就是老大;孙权字仲谋,他就是老二;许慎字叔重,他可能是老三,也可能是老三以后的。
古人说季节时,也用孟、仲、季。 春天共是三个月,第一个月就是孟春,第二个月就是仲春,第三个月就称季春。孟秋是七月,仲秋是八月,季秋是九月。所说的仲秋,就是秋天的第二个月。
农历八月十五那个节,的确是在秋天的第二个月,但是这个节日是个时点,并不是时段,这个节是秋天中的最中间的那一天,而不是一个月,所以说只能是“中秋节”而不应该是“仲秋节”。 《辞海》“中秋”说:“夏历八月十五日。
因在秋季的正中,故称。”
“仲”读zhòng,是表示次序的;“中秋节”的“中”读zhōng,这个“中”是表示位置的。“仲”、“中”,写法不同,读音不同,意思也不一样。
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的祭月活动。
太阳和月亮,是几乎所有原始民族都祭祀的。我国的周代,祭月已经成为制度。祭月的时候,要求月亮是圆满明亮的,而农历八月十五日,这天秋高气爽,是望月的最佳时间,又逢农闲,于是这天就成了祭月的日子。
因为这天是秋天的最中间一天,所以称“中秋节”。
。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分别是是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今天是中秋佳节,除了春节以外这是今年四大节日中最重要的一个团圆节日,那么你知道中秋节是起源于哪个朝代吗?为什么叫做中秋节呢?今天我们是借着节日来聊聊这个团圆节日的由来故事。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说法较多。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二是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唐朝时期,人民生活富裕,国泰民安,人们也有很多的空闲时间和金钱来举办各种活动。而中秋节正好是秋高气爽,农活空闲的时候,所以在唐朝这个节日也就变得相当重要,帝皇群臣也希望这个以这个节日来表示他们的功绩。又有唐朝诗人欧阳詹在《长安玩月诗序》中曾写:“秋之于时,后夏先冬;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之夜,又月之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魄圆。”在时间上取中,符合咱们的中庸之道;天气上冷热相宜,月相又圆,所以八月十五赏月便成为一种风俗。
北宋时期,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后来明清时期也继承了这个节日的风俗,而且节日的内容更加丰富,并有猜灯谜,看花灯等活动。
时日在变化,世界更是一天比一天变得快,但是我们的传统始终在流传,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乡野小民,节日带来的总缺不了一番相思,一份团圆!
明月千里寄相思,提前祝福大家中秋快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