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清朝军队为何每次打仗几乎都是败仗
你真的了解清朝军队吗?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清朝是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但是,清朝在起初还是一个非常强大的*,比如我们熟知的康乾盛世,那时候的实力可以说是世界巅峰。康熙皇南征北战,平定三藩之乱、收复*等,留下了诸多神话,同时,给清朝后世打下了一个大好*。然而,从历史上来看,我们却能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自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军队就如同被下了魔咒一样,几乎没在打过胜仗,甚至每打一次仗,都要交不少学费,签下丧国辱权的条约。
在清朝史上,有一支非常强大的军队,就是“八旗”,在皇太极时期,八旗就立下了汗马功劳。由于八旗前期的士兵基本是由满族人组成,擅长骑射,而且战力彪悍。然而,因为清朝的不断扩张,战线延长,八旗的兵力也就无法满足战争需要,但满族人又是有限的,这种情况下,先后出现了“蒙八旗”,“汉八旗”等加入八旗,此时,八旗已经不止八个,而是3个八旗,即24个。
清朝军队*问题
在之后,摄政王多尔衮建立*集权制度,在为了保证有兵可用的同时,就建立了“绿营”,将所有的汉族军队归编其中。当然,汉族士兵的基数肯定会远远大于八旗,甚至,绿营士兵总量一度高达60于万。这种情况下,自然就需要一笔巨大的军费支出。有人说,清朝士兵失去战斗力跟国库亏空,伍仟可用有很大关系,然而,清朝就从来都没差过钱,不然怎么可能前前后后签下那么多的赔款条约,更甚至还拿得出这笔钱,所以,士兵的战斗力削弱并不是军费不够,而是军队*导致的。
有句俗话说得好,富不过三代。在当时,因为八旗在清朝前前后后立下了不少功劳,导致八旗的武官待遇非常不错,自然,他们的后代也得到了不少优待。慢慢的,军队将领开始忘本,根本没有老一辈那样的危险意识。开始整天只顾玩乐,自然,这样的将领无法带出好兵。
再说绿营,最大的指挥官就是提督,但提督只拥有管理士兵的权利,而没有调兵的权利。当时绿营人数达到60余万,基本全国各地都有他们的士兵驻扎,一旦一个地方发生战争,比如当时的鸦片战争,按理说,就近的驻扎士兵可以很快前来支援,等待大部队的到来。可是,没有调兵权利提督,只能通过上报,再由兵部下达调兵指令。加上兵部由文官把控,自古以来,文官与武官就曾在政见不一,来来回回,花费的时间定然不会少。要知道,兵贵神速,重点在于速,但这个过程让士兵根本无用武之地。
*问题伴随腐败现象
这种军队*下,带来的就是非常严重的腐败现象。在当时,有些清朝士兵为了买口酒喝,甚至典当武器。当然,前面说了,军费是不缺,而士兵为啥没钱买酒,无非是他们的饷银进了将领的口袋而已,这就是腐败带来的结果。
不仅如此,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民风也不好,恃强凌弱的情况非常常见。但如果家里有人当兵,这类人就不敢招惹,原因就是朝廷对军属有照拂,一旦军属被欺压,按照当时的法律,官府是必须出面解决的。但普通老百姓就不一样,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官匪勾结的事情也是存在的。这种背景下,很多老百姓都想将自家儿子送入军营,享受“特权”,但是,进入军营混差事就需要给军官一笔钱孝敬,甚至一些家庭倾尽家产也要将孩子送进军营。但是,穷人家如此,富人家就跟是如此,因为他们有关系,甚至能在军队混个一官半职。可笑的是,当时还出现了一种职业,就是帮助有钱的士兵当差办事。
在这种风气下,士兵训练已经被忘得九霄云外,只有偶尔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才会在训练场看到士兵训练。除此之外,因为鸦片进入国内,更是造就了很多年瘾君子出现,这种人军队也不少。自然,军队士兵的战斗力大大削弱,甚至还不如老百姓。
以至于在鸦片战争之时,林则徐痛骂到:“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要知道,清朝前前后后赔付的战争款可不在少数,要是这笔钱拿来打造军队,其他国家还真不一定能讨到好处。当然,这个事情也告诉了我们,国家即便再繁荣昌盛,也有有一颗居安思危的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