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和陈友谅在打仗时,蒙元为什么不来突击?
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朱元璋,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十分特殊的朝代,一方面,它是唯一一个由蒙古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一度拥有着近一千四百万平方公里的广袤领土;而另一方面,它也"来去如风",尽管拥有强大国力,但元朝仅仅统治了不足百年时间便*退出中原,自此陷入衰落。
关于元朝退出中国的原因,最直接的一点自然是朱元璋派出的北伐军,在元末的农民起义浪潮中,出身贫寒的朱元璋脱颖而出,并笑到了最后。
在朱元璋成为明太祖的路上,朱元璋面临过许多考验,但其中最艰难的并不是推翻蒙元政权,反而是和同为起义军的张士诚、陈友谅争夺南方霸权。对于元末的天下形势,或许很多人都会有疑问,那就是为何朱元璋等人在南方打得火热,元朝*却极少出面干预。
直到朱元璋与陈友谅进行鄱阳湖大战时,蒙元也没有抓住鹬蚌相争的机会来个一石二鸟,白白错失了翻盘的机会。那么,为何蒙元会疏于对义军斗争的干涉呢?
大体而言,蒙元没有插手南方战局有着两个原因,一是无力,二是没空。我们先说第一点,蒙元政权当时无力阻止义军*的不断壮大,而这主要是因为早期义军已经给了腐朽不堪的元朝重重一击。元朝末年,统治者荒淫无道,对底层人民横征暴敛,终于激发了农民起义。
至正十一年(1351),刘福通、韩林儿等人在颍州发动起义,他们的起义如同一声惊雷,而各地响应的领袖则是随之而来的春雨。
有了带头者,本就"苦元久矣"的百姓们纷纷加入起义军,尽管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相互之间素不相识,但几乎每支起义军都打着"红巾军"的旗号。
这些被生活逼到绝境的人为了痛击当年压迫自己的元朝廷而奋勇抗争,有的甚至看淡生死,只为了有一个比饿死体面的死法。俗话说"哀兵必胜",一支支饱含愤怒的红巾军部队很快将元朝松弛已久的武装击溃,甚至还在至正十五年(1355)时一度逼近元朝首都大都。
从红巾军的惊人战绩,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元朝被义军打得是元气大伤,自保尚且不易。等到后来义军逐渐分裂成朱元璋、陈友谅等几支时,元军已经失去了将其一网打尽的能力。所以说,被前期起义军削弱实力,导致后期无力对义军施加影响,这是蒙元"隐身"的重要原因。
至于第二个原因没空,我们就要看看当时蒙元政权在忙些什么了。元朝末年,其实朝中还是有一位本可以改变局势的人,那就是丞相脱脱,此人治政有方、忠心耿耿,还一度将农民起义军领袖之一的张士诚围困在高邮,差点将其歼灭。在脱脱的帮助下,元军一度夺回了主动权,平叛形势大好。然而,脱脱被奸臣哈麻弹劾,*交出了兵权。
脱脱一走,原本东拼西凑多达百万的元军瞬间成为了一群乌合之众,而在哈麻的蛊惑下,元顺帝沉迷享乐,将大权交给了太子爱猷识理达腊。当时,朝中不少人都认为顺帝已经是无药可救,不如推举太子为帝,一来复兴元朝的几率更大,二来自己也能混个拥立之功。渐渐的,太子党发展起来,成为了对皇权很有威胁的一股*。
随着元军被红巾军击败而损失惨重,元朝*只得寄希望于靠地主武装进行镇压。当时,负责组织地主武装的主要是察罕帖木儿、孛罗帖木儿两位大将,他们也就成为了顺帝、太子两派重视的对象。随着顺帝对孛罗帖木儿的偏爱,察罕帖木儿逐渐向太子靠拢,双方的矛盾也随着军权的加入愈发激烈。
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始称吴王,而蒙元政权也迎来了矛盾的最终爆发。三月,太子联合右丞相搠思监等人解除了孛罗帖木儿的兵权但遭到拒绝,后者随即以"清君侧"为由率军向大都进发。
为了安抚孛罗帖木儿,顺帝将朴不花、搠思监两个太子党人送到其营*其发落,这件事才算是告一段落。
不过,吃到苦头的太子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继续打压孛罗帖木儿,这导致后者第二次兴兵,这次太子直接被吓得逃往了位于今山西太原的冀宁。
太子离开大都后,孛罗帖木儿在朝中作威作福,不久被顺帝刺杀。其实,太子曾经也劝说过顺帝发兵剿灭南方义军,但顺帝对他缺乏信任,不愿把兵权交出,而是委派了扩廓帖木儿。结果扩廓帖木儿按兵不动,顺帝又派太子领兵讨伐他。
元朝就这样在内斗中被消耗尽了精力,错失了干涉朱、陈战争的机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 这些微博营销的渠道 你都了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