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程序员文章站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分享程序员计算机编程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活百科

左良玉真的是明朝灭亡的大罪人吗 左良玉为什么见死不救

程序员文章站 2022-12-04 10:34:49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左良玉,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左良玉手握80万大军,为什么不救崇祯,左良玉到底有什么苦衷存在?因为这么说的人是有政治目的的,左良玉其实是明代的大罪人,清代史学... [详细]...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左良玉,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左良玉手握80万大军,为什么不救崇祯,左良玉到底有什么苦衷存在?

  因为这么说的人是有政治目的的,左良玉其实是明代的大罪人,清代史学家徐鼒甚至直接指出,亡明之天下者,左良玉也。

  那么,左良玉究竟做了什么,会成为明代灭亡的大罪人呢?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七日,李自成起义军围攻北京。第二天晚上,崇祯帝带着贴身太监王承恩登上煤山(也就是现在的景山),看见城外烽火连天,不禁唉声叹气起来。

  没过多久,起义军开始攻打北京城了,太监王廉将消息告知崇祯帝,崇祯帝仰天长叹,苦我民尔!太监张殷见大明代就要灭亡了,便劝说崇祯帝投降,但被他一剑刺死。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在崇祯帝心中,压根就没想过逃跑和投降,这种偏执的想法虽然是愚蠢的,但也保留了大明最后一丝尊严。

  崇祯帝自知时间不多,就派人将太子、永王、定王等皇子送到外戚大臣周奎、田弘等人家中,然后写下他人生最后一封诏书,让成国公朱纯臣辅佐太子朱慈烺,也就是让他带着太子逃跑。

左良玉真的是明朝灭亡的大罪人吗 左良玉为什么见死不救

  在安排完这件事之后,崇祯帝开始处理后宫女眷,他下令心爱的周皇后和袁贵妃等妃子自杀,并叫来15岁的女儿长平公主,蒙着双眼挥剑砍向她,砍断了她一只胳膊,她痛得晕了过去,但其实并未死。

  紧接着,崇祯帝又叫人抱来六岁的小女儿昭仁公主,一剑将其刺死,然后在宫中一顿乱砍,杀死了好几名妃子,最后又亲自去让哥哥朱由校的懿安张皇后自杀,张皇后在宫中对着崇祯帝跪拜了一番,然后自缢而亡。

  十九日凌晨,李自成起义军开始从彰化门进入北京城,到拂晓时分,城外已经是火光映天了,崇祯帝命人鸣钟召集百官商议对策,但没有一个人前来。无可奈何之下,崇祯帝带着王承恩再次来到煤山,先后吊死在了歪脖子树上。

  在临时前,崇祯帝在随身携带的蓝色袍服上大书:

  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这是崇祯帝留给世界最后的话,他请求李自成善待百姓,但也对群臣进行了控诉,他虽然没有具体说出群臣的名字,但左良玉的排名绝对是靠前的。

  为何这么说呢?

  因为崇祯帝曾经向左良玉求救过,但左良玉手握八十万人马,却没有去救援北京。

  那是在崇祯十七年三月,崇祯帝下诏封左良玉为宁南伯,封他的儿子左梦庚为平贼大将军,让他们带兵救援京城,并许诺一旦成功,将让他们世代镇守武昌。

  十七年三月,诏封良玉为宁南伯,畀其子梦庚平贼将军印,功成世守武昌。

  但是,崇祯帝对左良玉其实也不太放心,就派遣号称是明代文天祥的左懋第去督促他出兵。

  但是,左良玉并没有马上出兵,而是花了很长时间按年月写了一份出兵计划书,再派人送到北京去给崇祯帝看,但还没有送到北京,崇祯帝就挂歪脖子树了,大明代也就此灭亡了。

  左良玉的部下听说北京被李自成攻下了,心中都非常不安,后来又听说福王朱由菘在江南称帝了,就请求左良玉让他们率兵南下,但左良玉派人*长江,阻止了他们。

左良玉真的是明朝灭亡的大罪人吗 左良玉为什么见死不救

  那么,左良玉为何不听从崇祯帝的命令救援北京呢?

  要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就得先说说左良玉这个人了。左良玉出身寒微,没读什么书,早年从军,在辽东地区与后金作战,跟着孙承宗和侯恂打了不少胜仗,因为功劳优秀而得以升迁。

  从崇祯五年开始,各地农民起义军不断,由于崇祯帝很赏识左良玉,就派他总管河南诸军事,他多次击败起义军,立下不少战功,也开始在明代官场崭露头角。

  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人起义之后,左良玉多次与之交战,每次都获得大胜,他因此发展成为明代手握重兵的大将军,但也开始变得骄横跋扈,不把朝廷放在眼里。

  自从高迎祥被杀之后,农民起义军的势头大为削弱,左良玉的积极性突然就变得不那么高了,对于朝廷让他去剿匪的要求,他总是想办法拖延,等监军太监催促他,他才慢悠悠地上路,结果往往是抵达之后起义军早就跑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农民起义军有了喘息之机,并且一步步做大,形成尾大不掉之势。就拿张献忠来说吧,左良玉曾多次与之交战,有一次射中了张献忠,差点杀死他,但左良玉没有赶尽杀绝,让张献忠逃出生天了。崇祯十一年,杨嗣昌与左良玉率兵再战张献忠,杨嗣昌在襄阳战败,屡次让左良玉率兵救援,他硬是袖手旁观,结果杨嗣昌气急败坏之下一命呼呜了。

  左良玉究竟想干嘛,为什么不全力攻打农民起义军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左良玉是为了养寇自重。左良玉自知如果农民起义军被彻底剿灭了,那么他的权势就会受到影响,也无法在战争中大肆敛财了,所以他才不那么积极攻打起义军,而是打一下就停,等起义军实力恢复一些了,再去打一下,如此往复。

  尤其对于李自成,在有一段相对长的时间里,左良玉就没打败过他,倒不是说左良玉大军的战斗力不行,而是他不愿意中原地区回归平静。

  正如徐鼒所言:

  迹其角逐二贼,遇献忠则捷,遇自成则败,岂其材力优于献忠而绌于自成欤?

  徐鼒这话说得是一针见血啊,难道左良玉的才能大于张献忠而逊于李自成吗?

  显然不是,左良玉遇张献忠则胜,遇李自成则败,是他刻意而为之的,因为打张献忠就是做给朝廷看的,养着李自成才是出于保全自身的考虑。

  在明代中后期,不乏养寇自重的将领,比如说万历时期的李成梁,努尔哈赤的崛起全赖他的纵容,不然后金也不可能一步步发展壮大。

  这种风气其实是很可怕的,被文官压制的明代武将,很多时候只能通过养寇自重这种方式来实现自我价值,或者是获取更多的利益。

左良玉真的是明朝灭亡的大罪人吗 左良玉为什么见死不救

  左良玉作为李成梁之后明代最为重要的将领之一,其本身的军事素质是没得说的,不然也不可能打那么胜仗,但养寇自重这件事,可以说是把明代坑惨了,正是他让李自成重新崛起的。

  不过,让左良玉没想到的是,他是小看了李自成了,本以为李自成只是他的一颗棋子,但李自成后来却让他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事情是这样的,李自成在崇祯九年被击败之后,于崇祯十一年再次起义,他吸取了第一次起义失败的教训,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了穷苦老百姓的极大响应,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聚集了数万人,并通过攻打河南洛阳、杀掉福王朱常洵、平分他的家产来提高自己的声望,从而一步步做大做强。

  当好那时候左良玉跟杨嗣昌去攻打张献忠去了,清军又在攻打明代边界,这就给了李自成发挥的空间,他率领起义军披荆斩棘,在一年半时间里先后占领河南,陕西等地,并建立了大顺政权。

  李自成势头强劲,等左良玉回过头来准备再次攻打他的时候,却先后在朱仙镇和开封两次败在李自成手下。

  到这个时候,左良玉是真的打不过李自成了,他便调整了战略,在由襄阳退至武昌,再转道去九江的一路上烧杀抢掠老百姓,还强征兵源,最后又有了二十余万人马。

  更为悲哀的是,就在左良玉拥兵自保的时候,张献忠也再次做大了,他曾一度率兵打到武昌城下,但左良玉为了保存实力,竟然将武昌拱手让给张献忠。

  后来,因为张献忠攻打蜀地,又有朝廷严令在后,左良玉这才派兵收复武昌,武昌也就此成为他的大本营。

  到崇祯十七年,清代将明代的宁锦防线彻底摧毁,关外只剩下吴三桂镇守的山海关;李自成和张献忠各自的*都很大,也都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明廷已经没有钱粮和兵力去剿灭他们了,除了左良玉等少数几个人之外。

  彼时左良玉的兵力已经发展到八十万人了,号称百万,左良玉将这些兵力分别安置在武昌的各个山头上,从远处观望,山上到处都是人,密密麻麻的,看起来十分强盛。

  二月二日,李自成开始向北京进发,他一路上披荆斩棘,明军无不败退,但投降起义军的将士则更多。

  李自成之所以如此顺利,一是因为起义军个个斗志高昂,已经形成席卷之势,二是明军缺粮少饷,还缺乏有经验的将领,因此节节败退,甚至是投降。

左良玉真的是明朝灭亡的大罪人吗 左良玉为什么见死不救

  到三月,起义军以牺牲七万人的代价,攻下了通往北京最大的屏障武宁关,还下达了屠城的命令。

  武宁关被攻克之后,明代各地守将军心大乱,大同总兵姜瓖投降,宣府总兵王承胤降表也很快就送到,李自成一鼓作气打下居庸关和昌平,兵锋直逼北京。

  崇祯帝对于李自成起义军的进军速度感到十分吃惊,他一面封左良玉为伯爵,让其率兵救援北京,一面又在王公贵族中借款用于剿匪,但左良玉拖延着按兵不动,而王公贵族们也不太愿意拿出钱来借给崇祯帝。

  左良玉之所以眼巴巴看着李自成起义军一步步逼近北京而无动于衷,除了他想拥兵自保之外,其实也有一些苦衷。

  左良玉的苦衷之一:

  他虽然有八十万大军,但其中至少有七十万人没什么战斗力,这些人要么是被打散的农民军,要么是被农民军打残的明军,最多的还是临时抓的壮丁,他们训练不足,战斗经验不丰富,拉出去只能当炮灰。

  然良玉自朱仙镇之败,精锐略尽,其后归者多乌合,军容虽壮,法令不复相慑。

  但李自成起义军就不一样了,别看他们都是贫苦农民出身,但因为长期跟随李自成南征北战,战场经验还是不错的;李自成又用“均田免赋”和“给牛种,赈贫困,畜孽生,务农桑”这些政策来诱惑和鼓励他们,他们个个干劲十足,打起仗来不怕死。

  如果左良玉出兵救援北京,那么最坏的结果将是再遭遇一场如同朱仙镇那样的大败仗,最终兵力损失殆尽,他又将回到*,这个风险是他不愿意冒的。

  左良玉的苦衷之二:

  时间来不及了,崇祯帝叫他去救援北京的时候,李自成起义军前锋已经抵达昌平,主力也到了河北张家口,左良玉远在千里之外的武昌,他就是日夜兼程也很难赶在李自成之前抵达北京。

  况且,左良玉还得知,崇祯帝除了叫他入京拱卫之外,还命令辽东总兵吴三桂、蓟辽总督王永吉、昌平总兵唐通和山东总兵刘泽清入京勤王,这些人也都没有去(或者是假意去勤王),甚至还有人投降起义军,这就让左良玉更加坚定了不去勤王的决心。

  左良玉的苦衷之三:

  他跟崇祯帝是塑料君臣,因为之前他几次不听朝廷调遣,崇祯帝虽然没有责怪他,但心里对他已经是恨之入骨了,左良玉了解自己即使去救援北京,也不太可能得到什么好处,所以他不愿意去。

  再者说了,去京城勤王的人,多半都没什么好下场,比如说宗室亲王朱聿键曾带兵去北京勤王,结果遭到崇祯帝忌惮,最后被废为庶人;后金偷袭北京的时候,袁崇焕曾带兵勤王,结果被崇祯帝怀疑卖国通敌,将其凌迟处死,家人全部流放千里之外。

左良玉真的是明朝灭亡的大罪人吗 左良玉为什么见死不救

  还有卢象升,他也曾带兵勤王,与敌人奋力交战,结果崇祯帝的亲信高起潜眼睁睁看着卢象升身中数箭而不去救援,而且他死后八十余天没人收尸,实在是太悲惨了!

  说来说去,崇祯帝这个人的猜忌心太强了,他在位十七年,连续更换了十四个兵部尚书和十一个刑部尚书,杀掉了七个总督和十二个巡抚,为他卖命的人都没好下场。

  比如说孙传庭,他力战李自成而死,但崇祯帝却将责任归咎于他,说他畏战,其他大臣自然就不愿意为崇祯帝卖命了,洪承畴或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投降清代的。

  在这种情况下,功高震主且不听使唤的左良玉,敢去北京勤王吗?

  但不管怎么说,左良玉作为明代将领,不能因为任何客观因素而置国家安危而不顾,他去了哪怕失败了也是英雄,但不去必定就是罪人,这没什么可说的。

  那么,左良玉究竟想干嘛了,明代灭亡了对他有啥好处,他最终结局如何?

  按道理来说,左良玉手握八十万人,不说当皇帝,起码守住武昌当一方割据*也是没问题的吧。

左良玉真的是明朝灭亡的大罪人吗 左良玉为什么见死不救

  但惋惜的是,左良玉那时候已经没有什么雄心壮志了,他的家眷早些年在许州被起义军被杀绝了,只剩下一个儿子左梦庚在身边,他本人也已经年老了,身体还多病,所以他占据武昌期间,只是日夜笙歌燕舞,没有进军中原的意图。

  良玉家歼于许州,其在武昌,诸营优娼歌舞达旦,良玉块然独处,无姬侍。尝夜宴僚佐,召营妓十余人行酒,履濆交错,少焉左顾而欬,以次引出。

  也就是说,晚年的左良玉正在用享乐来弥补大半辈子军旅人生的缺憾,他只想要死死守住武昌,过几天逍遥日子而已,这也是为何崇祯帝许诺将武昌封给他的原因。

  崇祯帝死后,左良玉被朱由菘封为宁南侯,太子太傅,并将长江上游的事务全权交给他处置。

  但左良玉根本不想配合朱由菘恢复明代,他只是趁李自成在山海关战败之际,收复了湖北西部大片土地,以此作为武昌的屏障,此后就再也不怎么出兵了。

  但让左良玉万万没想到的是,明代的党争余毒被南明完美继承,马士英*之后,将他划为东林党,在军事上对他采取防御态势,还派遣锦衣卫去抓捕他的属下,这让他忍无可忍,最终下定决心起兵*。

左良玉真的是明朝灭亡的大罪人吗 左良玉为什么见死不救

  不过,那时候左良玉的病情已经很严重了,他带领几十万人坐船到九江的时候,就因病去世了。

  左良玉去世后,他的儿子左梦庚成为统帅,但不久后清军就南下了,由于大军战斗力不怎么强大的,左梦庚也没有左良玉那样的军事才能,所以他最终投降了清军。

  左良玉实为罪人,为何有人说他是忠臣?

  由于看着明代灭亡而无动于衷,左良玉作为民族罪人这个锅是甩不掉的,但竟然有人说他其实是忠臣,这是为何呢?

  原来,这种说法最早是起源于明代灭亡之后,南明为了争取左良玉,就在官方对他做了认可,比如说给他封爵封官,宣传他抗击后金和农民起义军的英雄事迹,等等,目的无非就是将他拉到自己的阵营。

  这当然是无可厚非的,毕竟要想恢复大明,就要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支持,左良玉拥兵八十万,自然是重点争取对象了。

  但真正让左良玉成为忠臣良将并蒙蔽了世人几百年的,还是一本叫做《桃花扇》的畅销传奇剧本,它是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孔尚任写的。

  《桃花扇》对左良玉进行了大量正面的描写,将其塑造成了一位大忠臣和大英雄,孔尚任之所以要这么做,跟一个叫做侯方域的人有关。

  原来,侯方域也是明代四公子之一,他跟孔尚任是好哥们,而他又是明代东林党人户部尚书侯恂之子,侯恂则对左良玉有知遇之恩,并且长期担任左良玉的直接上司,是一个战壕里的兄弟,关系非同一般。

  并且,孔尚任也是东林党思想的支持者,所以无论是从私人关系角度出发,还是从政治理念角度出发,他都要对左良玉进行正面宣传,将其塑造成忠臣和英雄。

  在《桃花扇》中,左良玉是以明代三忠的角色登场的,经过三百余年长盛不衰地演绎和传播,左良玉被成功洗白了,他光辉的形象自然就被大多数人所熟知了,很少有人通过正史去了解他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