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内裤上隐藏这些疾病 内裤有异味或是阴道炎
妇科病是“纠缠”女性健康的罪魁祸首,据调查发现,每个女人在一生当中都患过各种妇科病。女性一定不能忽视了内裤上的健康隐患,多关注内裤上反映出来的一些疾病表现,在内裤的选择和清理也要多加注意哦。那么内裤上的这些迹象究竟分别代表什么类型的妇科疾病呢?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探讨那些隐藏在内裤上的秘密。
1、内裤有异味?
阴道在正常时是没有异味的,白带是鸡蛋清样,如果阴道有臭味,主要是因为白带有异味,白带量显著增多,带有白色泡沫与酸臭味,有可能是滴虫性阴道炎;若白带色黄量多,有臭味,伴有外阴部红肿、灼痛及尿频、尿急、尿痛,可能是细菌性阴道炎。
2、内裤发黄?
豆渣样或凝乳样白带,伴外阴奇痒难忍,即使是在大众场合也禁不住用手揉擦外阴以减轻痒感。常见于念珠菌感染的霉菌性阴道炎。豆腐渣样白带呈白色、块状,大多残留在隂道内,医生比较容易诊断。因为白带大多是粘稠发黄,所以很容易区分。
3、内裤有血丝?
血样白带有生理性的和疾病性的两种,一般来说女性在排卵期有的人会出现排卵期出血,即月经中期出血,是指两次正常量月经之间的少量出血,可能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小腹痛。但是也可能是由于急性阴道炎、宫颈息肉、重度宫颈糜烂等妇科疾病而引起的。
健康穿小裤裤有什么讲究?
1、穿小裤裤的“3个不”
一不宜穿太紧的内裤;二不宜穿深色的内裤;三不宜穿化纤的内裤。
2、棉质衣料、通风又卫生
很多女性都有下部瘙痒、阴道分泌物发臭变色的困扰,这是小裤衩质料紧不通风造成的问题。购小内裤时,最好能够以棉质衣料,宽松设计为主。
在平常的日子要把下半身照顾得健健康康,在特别的日子才有本钱穿上特别设计的小内裤。想要迷倒另一半,可要注意下半身的清洁卫生。
3、清洗干净、洗衣剂不残留
贴身内衣物最好能够用手洗干净,或是单独清洗,尽量不要与裤子、袜子一起洗。很多女孩为了把贴身衣物洗干净,往往用了太多洗衣剂,反而造成残留,引发皮肤过敏问题。
4、晒晒太阳、紫外线杀菌
很多女孩为了保持淑女形象,总是把小内裤晾在阴暗地方。这样子会辜负大自然的好意,因为太阳光含有紫外线,能够杀菌消毒,保持小内裤的卫生。如果还是不好意思让小裤衩晒太阳,就要用烘衣机把小裤衩彻底烘干。干净清爽的小内裤,自己穿起来才会舒适。
你的裤裤是哪种?
穿什么样的内裤最健康?最透气?什么样的内裤会导致女性妇科病缠身?如何从内裤上侦查妇科疾病的前兆?
纯棉内裤——优点:舒适、透气;缺点:易皱、易缩水
蕾丝内裤——优点:轻薄、神秘;缺点:有阴道疾病禁用
丁字裤——优点:性感、贴身无痕;缺点:透气差、易感染
四角内裤——优点:搭配裙裤容易;缺点:无塑形作用
高腰内裤——优点:塑形、暖腹;缺点:拘束、不美观
温馨提示:内裤最好每天换了每天洗
如何正确清洗内裤?
1、内裤在清洗的时候要洗干净,冲洗彻底
很多人在洗涤内裤的时候觉得手洗比较干净,其实手洗和机洗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手洗干净但是使用的清洁剂不容易冲洗干净;而机洗清洁剂容易冲洗干净,但是清洗却不能彻底。所以无论是手洗还是机洗,一定要洗干净而且冲洗也要彻底。
2、清洗内裤需要选择正确的清洁方式
清洗内裤每个人使用的清洁方式不一样,有清洁剂清洗,有漂白水清洗,有热水煮等等。现在小猪介绍几种比较实用:
1)清洁剂清洗:
能彻底清洗,但是比较顽固的污渍是无法彻底洗净。
2)漂白水清洗:
有杀菌效果也能去除黄渍,但漂白水的氯化物刺激性强,要注意漂白水残留,对私处刺激过大。要注意。一定要冲洗干净。
3)热水煮后洗:
这是比较推荐使用的,建议每次清洗内裤的时候先用热水煮15分钟,能彻底杀菌,而且更好地清洗干净。
3、清洗内裤要注意和其他衣物的分开
内裤紧密接触特殊生理部位,对卫生有特殊要求。如果与外衣混洗,容易将外界的致病菌和污染源传到内裤上。尤其是袜子,极易带有霉菌,如果与内裤混洗,便会将霉菌传染到内裤上。共同生活成员间因为衣物用洗衣机混洗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4、清洗内裤要及时,不要留过夜
内裤要及时洗。不要让内裤过夜,否则容易滋生细菌增加清洗的难度。而且内裤残留的异味容易吸引一些飞虫等昆虫。
5、内裤最好有专门的脸盆或者器皿洗
由于内裤是比较贴身的衣物,所以还有专门的脸盆或者器皿,尤其别和洗脚或者装承其他细菌比较多的衣物的器皿。这样容易造成细菌的传染。
6、女生的内裤尤其是在经期的女生内裤一定要好好洗
生理期时候的女生容易把经血沾到内裤上,刚沾到的时候用冷水冲,多半洗得掉,但如果血渍已经干硬,可以用消毒伤口的双氧水滴在上面,血渍就能有效分解。
7、清洗完的内裤一定要充分晒太阳或者是高温进行处理
紫外线是最好的天然消毒系统,最好让清洗完的内裤晒晒太阳,如果真的没机会建议可以用高温来处理,例如,用熨斗烫过,烘干机烘过,或者用吹风机吹一吹,让它不要潮潮的。特别提醒:内裤不适合晾在浴室里。
上一篇: 荐 sql_mode
下一篇: 女人内裤上隐藏着这些疾病 千万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