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程序员文章站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分享程序员计算机编程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活百科

绰罗斯·噶尔丹:准噶尔汗国大汗,最后为何服毒而死?

程序员文章站 2022-11-20 15:30:38
你们知道绰罗斯·噶尔丹的故事吗?接下来趣历史小编为您讲解。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七月,大清帝国与沙俄在尼布楚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条约签订后,清廷与沙俄的战争状态告一段落。康熙皇帝开始把... [详细]...

  你们知道绰罗斯·噶尔丹的故事吗?接下来趣历史小编为您讲解。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七月,大清帝国与沙俄在尼布楚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条约签订后,清廷与沙俄的战争状态告一段落。康熙皇帝开始把目光投向蒙古诸部,此时的喀尔喀蒙古诸部正在遭受准噶尔部大汗噶尔丹的进攻,在相继占领*大部,攻灭叶尔羌汗国,称雄西域后,噶尔丹开始向蒙古诸部发起进攻,他的宏图大志是要恢复成吉思汗曾经的霸业。

绰罗斯·噶尔丹:准噶尔汗国大汗,最后为何服毒而死?

  绰罗斯·噶尔丹,源自藏语“甘丹”,意为兜率天,也先的后裔(非黄金家族后代),巴图尔珲台吉第六子。康熙九年(1670年),噶尔丹夺得准噶尔统治权,承袭为准噶尔部大汗。执掌最高统治权后,噶尔丹即召集谋臣,商议巩固权力,扩大*的方略。噶尔丹的谋臣对他说道:‘立国有根本,攻取有先后,不可紊也。李克用之先世,发迹金山,根本不立,遂不能成大事,我太祖(指元太祖成吉思汗)初兴,灭国四十,奄有四万,然后促夏执金,混为一尊’。噶尔丹善其言,乃为‘近攻计’(即远交近攻)”。所谓“近攻计”的具体步骤是先统一天山北路之卫拉特蒙古诸部,进而出兵天山南路,统治回疆,以确立准噶尔在天山南北广大地区的有效统治,与此同时拉拢蒙古诸部,与他们建立良好关系,以便今后各个击破。在这样的战略指导之下,噶尔丹先是击败和硕特部首领兼卫拉特盟主的鄂齐尔图汗,把卫拉特联盟变为事实上的准噶尔汗国,*五世应噶尔丹之求,赠其“博硕克图汗”号,噶尔丹成为自也先称汗后,两个多世纪以来绰罗斯家族自已称汗的唯一封建主。之后噶尔丹又率领十万准噶尔骑兵征服哈萨克汗国、攻灭叶尔羌汗国,称雄西域。

  噶尔丹在天山南路的统治确立前,即着手加强军事集权统治*,要求所属官员不得延误税赋征收,并采取一系列保证兵源,改善作战装备的措施。史载:“作小连环锁甲,轻便如衣。射可穿,则杀工匠,又使回教火器,教战,先鸟炮,次射,次击刺。令甲士持鸟炮短枪,腰弓矢佩刀。用骆驼驮大炮以加强机动性,出师则三分国中人相更番,远近闻之咸慑服”,使准噶尔骑兵的战斗力大大增强。与此同时,还采取一些发展生产的措施,噶尔丹“招徕归附,礼谋臣,相土宜,课耕牧,修明法令,信赏罚,治战攻器械”,一时准噶尔“资用报备,不取给远方”。但其在*穷兵黩武的统治却令*地区各民族部众苦不堪言,又恣意索取牛马妇女人丁,回众不堪其扰,如居水火。

  为了实现其称霸西北的方略,他“试图采取吸引俄国人的政策”。在噶尔丹看来,“和俄国结盟才有可能征服蒙古”,因而采取了“北通好于俄罗斯”的方针,以争取沙俄的支持。随着其*的日益增大,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清王朝的统治和国家领土之完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两年之后,噶尔丹突然率兵越过杭爱山,大举进攻漠北的土谢图汗部,他要统一蒙古诸部,实现祖先成吉思汗的霸业。喀尔喀诸部首领都无法抵挡,于是联名向康熙皇帝求救,康熙帝认为噶尔丹其势日盛,如不彻底将其击败,则后患无穷。于是,康熙帝决议亲征。

绰罗斯·噶尔丹:准噶尔汗国大汗,最后为何服毒而死?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七月初二日,清廷发兵10万,采取分进合击的方略,康熙帝自率中路军,命福全为抚远大将军率左路、常宁为安北大将军率右路,分别由古北口、喜峰口出击;又令盛京、吉林将军出兵西进,协同主力作战。七月二十九日,两军相遇于乌兰布通,准噶尔军列营于山坡上,因东西两翼无屏蔽,噶尔丹命将万余头骆驼缚足卧地,背上加箱笼,蒙以湿毡,构成"驼城",士兵依托箱垛,发射弓矢、火器,进行阻击。清军及时调整部署,以火器兵为前列,步兵继后,骑兵为两翼。八月初一,清军集中火炮轰击,自晡至暮,向驼城中段轰击,猛烈的炮火将骆驼炸得血肉横飞,驼阵被撕开一个很大的口子,正面的清军步骑兵随后发起勇猛的冲锋,另一支清军则从驼城背后夹攻。噶尔丹的叛军被打得丢盔弃甲,横尸遍野,大败的噶尔丹仅率少数残兵逃循。但不甘心失败的他在乌兰布通之战之后退据科布多招集旧部,并求援沙俄,图谋再举。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九月,噶尔丹率全部骑兵3万人,东掠喀尔喀蒙古车臣汗部。次年二月,得知噶尔丹行动的清廷发兵约10万人,分三路出击,康熙帝亲率中路军3万人出独石口。五月十三日,清军西路进抵昭莫多,清将费扬古以逸待劳,将东阵兵陈于山上,居高临下,依险俯击,弩铳迭发,又用骑兵迂回于准噶尔军后部,另一部袭击其阵后家属、辎重,噶尔丹大败,其妻阿努可敦等被击毙,众皆溃散,最后,噶尔丹只带了几十名骑兵脱逃。乌兰布通之战使噶尔丹丧失了进攻的锐气,而昭莫多之战使噶尔丹彻底丧失了有生力量,噶尔丹的“东进政策”终以彻底失败而告终。经过两次大战,噶尔丹的*土崩瓦解,康熙帝要噶尔丹投降,但是噶尔丹负隅顽抗,他不愿意做一个投降的大汗。隔了一年,即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为了斩草除根永绝后患,康熙帝又带兵渡过黄河亲征。这时候,噶尔丹原来的根据地伊犁地区已经被他侄儿策妄阿拉布坦占领,他的左右亲信听说清军来到,也纷纷投降,愿意做清军的向导,*诸部台吉也纷纷率部降清,连他的女儿和女婿也率部投降清廷。走投无路,众叛亲离的噶尔丹在绝望之中服毒自杀而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