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为什么托孤给诸葛亮?刘备不怕诸葛亮取而代之吗?
刘备为什么选择托孤诸葛亮?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章武二年(222)冬,也就是猇亭惨败后没过多久,六十二岁的刘备身患重病,隐隐感到大限将至。
是安排后事的时候了。
知子莫如父,接班人太子刘禅能力不强、学问不好,刘备是清楚的。当诸葛亮告诉他刘禅同志学习很有进步,他就喜出望外,就是一个明证(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
再加上当时刘禅同志年纪还小,只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半大小子,刘备需要安排几位顾命大臣辅佐他。
放眼望去,此时蜀汉人才凋零(除前面提起的人物外,马超、许靖、刘巴都在章武二年病死),最具治国能力、最受刘备信任的有且只有诸葛亮。
当年诸葛亮从隆中出山之后,虽然刘备很快就说过如鱼得水的话,实际上对诸葛亮并不十分信任。诸葛亮是凭借自己在工作中的出色表现,逐步获得老板肯定的。尤其是夺取益州之后,每次刘备出军征战,都是诸葛亮留守大本营,他的能力和忠诚进一步得到了刘备的充分肯定。再考虑一下年龄问题,四十出头的诸葛亮绝对是最合适的人选。
章武三年(223)春,刘备将留守成都的诸葛亮召到永安,进行了著名的永安托孤。
刘备托孤历来备受称赞,被看做是“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让人追慕不已,但同时也遭到了不少人的质疑,尤其是近些年更是愈演愈烈,认为是刘备在试探诸葛亮、警告诸葛亮、吓唬诸葛亮,这些完全归结于阴谋论。
这一切都来源于一段话,刘备托孤时对诸葛亮所说的一段话:“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段话,说话的人是刘备,说给诸葛亮听。刘备是一个看人看到骨子里的人,尤其是诸葛亮,跟随他已经十七年,他不可能不了解诸葛亮的正直和忠心。因此,刘备清楚即使说了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你自己当老板,诸葛亮也不会这样做。他说这句话的用意不是鼓励诸葛亮篡位自己当皇帝,那种万不得已的情况当然是他不愿意看到的。
那为什么刘备还要这样说呢?答案在于七个字——诸葛一生唯谨慎。
刘备看人看得十分透彻,非常清楚诸葛亮是一个谨小慎微、胆子不大的人,他说出即使你自己当老板我都没意见的话,为的是让诸葛亮放开手脚好好去干。
为了让诸葛亮胆子再大一些,束缚再小一些,刘备还给三个儿子明确留下遗嘱,让他们“父事”诸葛亮。
刘备的用意是很明确的,能够引来那么多的怀疑,也只能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权谋者见权谋来解释了。
托孤,是出于刘备对诸葛亮的高度信任,更出于刘备对诸葛亮的深切了解。
刘备托孤时,除了诸葛亮,还有尚书令李严在场,被任命为诸葛亮的副手,一同担负托孤重任。这一方面是让李严做个见证人,另一方面则体现了刘备用人多多益善的思想,并不是让李严牵制诸葛亮。
刘备托孤安排后事以后,病情不见好转,又给太子刘禅留下了一封遗诏。
为了更好地认识刘备,我们有必要将这份遗诏摘录如下:
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杂他病,殆不自济。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余,何所复恨,不复自伤,但以卿兄弟为念。射君(射援)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读《汉书》、《礼记》,闲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
诏书中除了刘备看待死亡的坦然,最有名的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两句,这是刘备人生的经验总结,教育儿子怎样做人,乃至怎样做一个贤德的君主。
弥留之际,刘备看不到他亲手创建的蜀汉帝国的结局。他明白自己留在人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回忆构成了他最后时光的主题,浮上心头的是一幕幕往事……
他记得,自己原本只是涿县街头摆地摊卖草鞋的一个普通少年,因为一颗不甘沉寂的心,拜师读书,结交兄弟,一步步奋斗,一点点努力,在黄巾起义时,乘时而起,投身乱世,开始追逐自己的理想。
他记得,沙场无情,刀光剑影,血雨腥风,所幸他没有倒下,在漫漫长路上下求索,无尽漂泊,跌倒了爬起,爬起了跌倒,起起伏伏很多次,摸爬滚打几十年,百折不挠,坚韧不拔,方才走到了今天,成就一方帝业。
他记得,关羽、张飞、卢植、公孙瓒、孔融、陶谦、麋竺、陈登、曹操、吕布、袁术、袁绍、刘协、赵云、刘表、诸葛亮、庞统、黄忠、魏延、孙权、周瑜、鲁肃、刘璋、法正、许靖、马超……这一个个熟悉的面孔,有些人是不离不弃的兄弟,有些人是志同道合的朋友,有些人是令人尊敬的师长,有些人是你死我活的仇敌,有些人已经死去了,有些人还活着。
而如今,他也要像他们中间的大多数人一样,撒手人寰了。亲手创建的帝业,只完成了一半,一统河山的抱负,已经没有时间去实现。起初我以为,刘备去世前的心情,一定是无比遗憾与悲愤的。
直到我真正读懂了刘备,读懂了他的一生,读懂了他的坚持,我才发现我错了。刘备去世时的心情,没有太多的遗憾,没有太多的悲愤,而是十分平静、波澜不惊的。
谜底就在刘备的遗诏中。诏书只字未提让刘禅继承遗志、一统河山,更没有像五代李克用那样给儿子李存勖留下必须要办的三件事(讨刘仁恭、击契丹、灭朱温),诏书通篇都是一个父亲临终前对儿子的谆谆教导,教育儿子怎样做人。
秦皇汉武今何在,千秋霸业转头空。
在刘备眼里,做人才是最重要的问题,儿子刘禅能不能恢复中原、中兴汉室是第二位的,第一位的问题是学会做人。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而刘备,以他一生的作为,坚持着自己的原则,践行着自己的理念。
章武三年(223)四月二十四日,蜀汉昭烈皇帝刘备崩于永安宫,享年六十三,葬地至今未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 浅谈NVIDIA显卡驱动优化
下一篇: 详解 Java静态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