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对刘邦是绝对忠诚的吗?为什么说他的失败主要是性格原因?
韩信是西汉开国功臣,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战神,在楚汉争霸的战场上,他几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可最后最落得身死灭族的结局,令人唏嘘不已,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读《史记·淮阴侯列传》可以发现,韩信通兵法,有谋略,智慧过人,心性坚韧,能忍别人不能忍受的屈辱。但他的性格却也有极大的缺陷,就是拿不起,放不下,犹豫不决。
在战场上,韩信很有决断力,但在人生的重要关口,他往往对事情缺乏正确的判断,所以总是优柔寡断。韩信一生,在关键时候,该拿起的没有拿起,该放下的没有放下。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他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
韩信被刘邦任命为大将后,先后平定赵、齐两地,打败并杀死项羽的大将龙且,威震天下,达到了人生的巅峰。就连一向气吞山河的楚霸王项羽也感到了害怕,他派了一个叫武涉的人去劝说韩信,想让他脱离刘邦独立,和楚汉三分天下。韩信断然拒绝了对方的说辞,并且说:“你告诉项王,没有汉王,我就没有今天,所以我到死也不会背叛他的。”
看这番言辞,韩信对刘邦是绝对忠诚的,事实真是这样吗?我们慢慢分析。
武涉来劝说韩信,是为了项羽。而另一个一心为韩信考虑的人物出场了,他就是蒯通(本来叫蒯彻,后人为了避汉武帝刘彻的讳,改为蒯通)。蒯通知道当时的天下大势就掌握在韩信手中,就想劝韩信建立不世的功业。他先给韩信相了一面,说:“相君之面,不过封侯,又危不安。相君之背,贵乃不可言。”这个蒯通会不会相术,我们不得而知,但这句话却很明显是在暗示韩信,“背”就是背叛,意思是说韩信只有背叛刘邦才会“贵不可言”。以韩信的聪明,话里的意思他是很明白的,如果他是绝对忠于刘邦的,此时就该制止蒯通,别让他再说下去。可是,韩信明显有点心动了,他希望蒯通把话说明白。
蒯通接着说:“秦灭以后,楚汉纷争,双方都已经很疲惫了。此刻您拥有天下最强的军队,汉王和项王的性命其实是掌握在您的手中:您帮汉则汉胜,您帮楚则楚胜。其实,对于您来说,最好是谁也不帮,这样就会三分天下。然后凭借您的才能,等待有利的机会,不难统一天下。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机,正所谓‘天与不取,反受其咎’。”
韩信说:“汉王对我很好,我怎么能见利忘义呢?”蒯通说:“您自以为和汉王关系好,功劳大。可是,这些都是不足凭借的,张耳、陈余当年关系多好,后来还不是反目成仇;伍子胥、文种功劳多大,还不是功成身死。功盖天下者不赏,以您现在的情况,联合楚国,项王不敢相信您;回归汉王,汉王也会怀疑。您如果不早作决断的话,就很危险了。”
韩信下不了决心,说:“让我好好想一想。”过了几天,蒯通又去见韩信,韩信还是犹豫不决。他最终还是不忍心背叛刘邦,他觉得自己的功劳大,刘邦不会对不起自己的。蒯通见韩信不听自己的,就逃走了。
这是韩信一生最重要的关口,他需要作出选择。他的面前,只有两条路:要么彻底的忠于刘邦,像张良、萧何一样;要么狠下心来背叛刘邦,加入天下的争夺。除此之外,是没有第三条路好走的。
可是韩信却偏偏想走第三条路,他一直在左右摇摆,既不能放弃一切个人私利为刘邦尽心竭力,又不能下定决心独立山头。他又想获取最大的个人利益,又想刘邦能够对他始终如一,就像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的说的那样:“夫乘时以徼利者,市井之志也;酬功而报德者,士君子之心也。(韩)信以市井之志利其身,而以士君子之心望于人,不亦难载!”
韩信平定齐地时,刘邦正被项羽围困在荥阳,形势危急,盼望韩信来帮助他。韩信却派了一个使者说,齐地刚刚平定,形势不稳,希望能封自己为假(代理)齐王来镇抚齐地。刘邦非常生气,但形势所迫,还是封韩信为齐王。
后来刘邦带兵追赶项羽到固陵,约定韩信出兵共同攻打项羽,但韩信按兵不动。刘邦听从张良的计策,把陈地以东的土地封给韩信,韩信这才出兵一同在垓下包围项羽。
这些时候,刘邦早已有心要除掉韩信了,只是害怕韩信的兵力,不敢轻举妄动。所以,杀掉项羽后,刘邦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出其不意地进入韩信的军营,夺下他的兵符。然后,把韩信调离齐地,改封为楚王。
项羽已死,兵权被夺,做了楚王的韩信,已经失去了依仗。此时他若能韬光养晦,放下身段,低调做人,或许还能保全身家性命。
但韩信还是看不清形势。钟离眜是项羽手下大将,过去和韩信是好朋友,项羽死后,刘邦派人捉拿钟离眜,钟离眜就投奔了韩信,韩信收留了他。再加上韩信在楚国,出入都带了很多的卫兵,于是就有人告发他谋反。
刘邦听了陈平的计策,假装到南方的云梦泽游玩,要求诸侯都来相会,其实是要借机捉拿韩信。
韩信得知刘邦来到了楚地,又一次陷入了犹豫之中。他想起兵*,但觉得自己没犯什么罪;想去见刘邦,又怕被刘邦捉拿。翻来覆去也拿不定主意。这时有人劝他:“你杀了钟离眜,皇上高兴了,就不会为难你。”其实这是一个馊主意,如果忠于刘邦,当初就不该收留钟离眜,甚至钟离眜一到就该把他抓了献给刘邦,这个时候再杀了钟离眜,既对不起朋友,也不能取信于刘邦。
韩信却听从了这个计策,他带上钟离眜的人头去拜见刘邦。刘邦当即把他抓了起来,韩信大呼冤枉,说着“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话。刘邦拿不到韩信谋反的证据,就赦免了他,降他为淮阴侯。
这个时候的韩信,已经失去了所有资本,就更应该夹起尾巴作人,放下对于权势地位的想法。但韩信却不能安分守己地过日子,他羞于和周勃、樊哙等人同列,整天怨气不断,怏怏不平。
陈豨被任命为钜鹿守时,来向韩信告别,韩信就悄悄和他说:“你所去的地方,是天下精兵所在之处,你从外边起兵,我在里面响应,天下就可以谋求了。”
后来,陈豨果然举兵*,刘邦亲自带兵去平叛,只有吕后和太子留守京城。韩信召集家臣想要袭击吕后和太子,但有人告密,吕后知道了他谋划。吕后和丞相萧何商量,萧何就骗韩信说:“皇上那里已经传来消息,陈豨已经被杀死了,大臣们都应该进宫向吕后道贺。”韩信称病不愿意去,萧何就说:“即使有病,也应该强打精神进宫道贺。”
韩信相信萧何,就进了宫。吕后让武士抓住韩信,在长乐宫的钟室杀掉了他,并诛灭了他的三族。
一代名将就落得个这样的结局,令人唏嘘不已。可以说,在战场上,他是时代的最强者,但在政治权谋上,在人生的抉择上,他却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
他的失败,主要就是性格原因:在该作出决断的时候,他总是犹豫不决;在该低调的时候,他却放不下对权势地位的欲望。所以司马迁说韩信如果能学会谦让,不夸耀功劳,不自恃才能,他在汉朝的地位就可以和周朝的周公、太公相比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 人生忠告:不可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
下一篇: 抑郁症的早期症状变现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