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有怎样的临床表现?现代医学该如何治疗?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组持续或间歇发作,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或)大便性状改变为临床表现,而缺乏胃肠道结构和生化异常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罗马ⅲ将其列为功能性肠病的一类,患者以中青年人为主,发病年龄多见于20~50岁,女性较男性多见,有家族聚集倾向,常与其他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如功能性消化不良并存伴发。按照大便的性状将ibs分为腹泻型、便秘型、混合型和不定型四种临床类型,我国以腹泻为主型多见。
ibs无特异性症状,但相对于器质性胃肠疾病,具有一些特点:起病缓慢,间歇性发作;病程长但全身健康状况不受影响;症状的出现或加重常与精神因素或应激状态有关;白天明显,夜间睡眠后减轻。
病因
i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被认为是胃肠动力异常、内脏感觉异常、脑肠调控异常、炎症和精神心理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胃肠道动力紊乱
肠道动力变化是ibs 症状发生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以腹泻为主的ibs患者呈肠道动力亢进的表现,小肠传输时间显著缩短,结肠动力指数和高幅推进性收缩的均值和最大值均明显提高。便秘型ibs则正好相反,表现为肠道动力不足。
二、内脏感觉异常
研究发现ibs患者多数具有对管腔(直肠)扩张感觉过敏的临床特征,其平均痛觉阈值下降,直肠扩张后的不适程度增强或有异常的内脏-躯体放射痛,提示脊髓水平对内脏感觉信号处理的异常。
三、中枢感觉异常
研究表明,ibs患者其内脏疼痛的中枢通路与正常人有所不同,且腹泻型ibs与便秘型ibs之间的大脑反应区也有所不同。
四、脑-肠轴调节异常
ibs患者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对肠道传入信号的处理及对肠神经系统的调节异常。
五、肠道感染与炎症反应
研究显示,急性肠道感染后发生ibs的几率大大增高,因此肠道急性感染被认为是诱发ibs的危险因素之一。肠道感染引起的黏膜炎症反应,通透性增加及免疫功能激活与ibs发病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六、精神心理因素
ibs患者常有焦虑、紧张、抑郁等心理异常。同时精神心理应激也可诱发或加重ibs症状,说明精神心理因素与ibs有密切的关系。
治疗
目前对ibs的治疗只限于对症处理。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在《肠易激综合征诊断和治疗的共识意见》中提出:“治疗目的是消除患者顾虑,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治疗原则是建立在良好医患关系的基础上,根据主要症状类型进行症状治疗和根据症状严重程度进行分级治疗。注意治疗措施的个体化和综合运用。”
一、调整饮食
详细了解病人的饮食习惯及其与症状的关系,避免敏感食物,避免过量的脂肪及刺激性食物如咖啡、浓茶、酒精等,并减少产气食物(奶制品,大豆,扁豆等)的摄取。高纤维素食物(如麸糠)可刺激结肠运动,对改善便秘有明显效果。
二、心理和行为治疗
对病人进行耐心的解释工作,具体包括心理治疗,生物反馈疗法等,对于有失眠,焦虑等症状者,可适当予以镇静药。
三、药物治疗
解痉剂 目前使用较为普遍的是选择性肠道平滑肌钙离子通道拮抗剂,或离子通道调节剂。抗胆碱能药如阿托品、颠茄、莨菪碱类也能改善腹痛症状,但需注意不良反应。
通便剂 便秘可使用导泻药,可试用容积性泻剂如甲基纤维素和渗透性轻泻剂如聚乙二醇、乳果糖等。刺激性泻剂应慎用。
止泻剂 如洛哌丁胺或复方苯乙哌啶等,可改善腹泻,需注意便秘、腹胀等不良反应。轻症者可选用八面体蒙脱石等吸附剂。
促动力剂 适用于有腹胀和便秘型患者。常用的有西沙比利或莫沙必利等。
内脏止痛剂 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如奥曲肽,具有缓解躯体和内脏疼痛的作用。5-ht3受体阻滞剂如阿洛司琼,能改善腹泻型患者的腹痛及大便次数,可引起缺血性结肠炎等不良反应,使用时需注意。5-ht4受体的部分激动剂因其存在增加心血管缺血事件的风险,已被停止使用。
抗精神病药 对腹痛症状重而上述治疗无效,尤其是具有明显精神症状的患者,适当予以镇静剂,抗抑郁药,抗焦虑药有一定帮助。
益生菌 能调整宿主肠道微生物群生态平衡,适用于伴有肠道菌群失调的ibs患者。
四、中医药治疗
中医将ibs分为大肠燥热证、寒热夹杂证、脾胃虚弱证、肝气乘脾证、肝郁气滞证等证型,通过辨证论治、针灸等方法,对ibs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仍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 手机OLED屏加速普及!国产屏崛起 京东方将成全球第二
下一篇: 如何警惕精神抑郁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