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生漆源源流长,如何得到世界公认的“涂料之王”美名?
天然生漆涂装应用源源流长,古今中外闻名,古老中华民族沿古至今,我国发现和使用天然生漆可追溯到公元前七千多年前,从新石器时代起人们就认识了天然生漆的性能并应用,据史籍记载“漆之为用也,始于书竹简,而舜作食器,黑漆之,禹作祭器,黑漆其外,朱画其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庄子·人世间》就有“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的记载。天然生漆具有防腐蚀、耐酸、耐碱、防潮绝缘、耐高温、耐土抗性等。天然生漆也是世界公认的“涂料之王”美名。 中国古代漆器源流。
天然生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又可以配制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在中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中国的炝金、描金等工艺品,对日本等地都有深远影响。漆器是中国古代在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
新石器时期
浙江馀姚河河姆渡文化的第三文化层出土一木碗,造型美观,内外都有朱红色涂料,色泽鲜豔,它的物理性能与漆相同。江蘇吴江梅堰新石器时代遗阯中发现棕色彩绘陶器,经初步试验棕色物质为漆。在辽宁敖汉旂大甸子古墓中出土的觚形薄胎朱漆器,距今约3400——3600年。
商周时期
商代中期的黄陂盤龙城遗阯发现有一面雕花、一面涂朱红的木椁板印痕,河北藳城台西遗阯出土的漆器残片中,有的雕花涂色加松石镶嵌。在安阳侯家庄商代王陵发现的漆绘雕花木器中,还有蚌壳、蚌泡、玉石等镶嵌。可见商代的漆工艺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战国时期
战国的漆工史上是一个有重大发展的时期,器物品种及数量大增,在胎骨做法、造型及装饰技法上均有创新。出土战国漆器的地区很广,信阳长台关楚墓出土的彩绘神怪龙蛇及狩猎乐舞的小瑟,随州曾候乙墓出土的鸳鸯盒,江陵楚墓出土的由蛇蚌鸟兽盤结而成的采绘透雕小座屏,堪称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汉魏时期
西汉漆工艺基本上继承了战国的风格,但有新的发展,生产规糢更大,产地分布更广。出现了大型器物,如直径超过70釐米的盤,高度接近60釐米的钟等。同时能巧妙地把若乾小件组装成一器,如盒内装6具顺叠、1具反扣的耳杯,薄胎单层或双层的漆奁,内装5具、7具或更多的不同大小及形状的小盒等。新兴的技法有针划填金的金,用稠厚物质堆写成花纹的堆漆等。
尤其是器顶镶金属花叶,以玛瑙或琉璃珠作钮,器口器身镶金、银扣及箍,其间用金或银箔嵌贴镂刻的人物、神怪、鸟兽形象,并以彩绘的云气,山石等作衬托,更是前所未有。西汉漆器多刻铭文,详列官员及工匠名。东汉魏晋南北朝期间漆器的出土,比起前代显得十分稀少,这与葬俗的改变有一定的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