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G能变12G!国产定制系统新功能手机内存融合技术详解
近段时间,内存融合或者说内存拓展技术,经常在不少手机厂商的宣传中被提及。
据称通过这一技术,手机原本8gb的内存可以变成10gb或12gb,而12g内存则可以变为15gb甚至19gb。
对于饱受内存不足困扰的用户来说,这种技术看起来似乎正是为他们准备的。
但是很多朋友都有疑问,这种给手机增加内存的技术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它又真的有这么明显的作用吗?今天就为大家揭秘。
首先,所谓的“融合”完整地说指的是内存与闪存的融合,所以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了解一下什么是内存,什么又是闪存:
内存(ram)是一种易失性存储器,它的特点是速度更快,但断电时会丢失所存储内容,所以主要用于存储短时间使用的数据,并作为系统运行时的数据动态缓冲区来使用。
闪存(rom)则是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它虽然性能不如内存。
但数据一旦写入后就会被固定下来,即使切断电源存储的数据也不会丢失,通常大家在手机中存储的图片、照片、视频、app,都是被存储在其中。
相比于闪存所使用的nand flash芯片,内存使用的dram芯片每gb容量的价格要昂贵许多,所以12gb、16gb,乃至18gb ram通常只会出现在中高端机型上,在出货量更大的中低端领域则往往还是以4g、6gb和8gb规格为主。
众所周知,手机的内存越大能够同时打开的app就越多,而在智能手机承载着越来越多功能的当下,用户对于同时保持多个app运行显然也是有着一定需求的。
但可能很多朋友已经发现,现在动辄8gb、12gb内存的机型能够同时运行的app数量,其实并没有比当年3gb或4gb时代多很多。
事实上这其实并不是错觉,而是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是因为硬件所提高的性能,很快就被软件升级带来的必要或不必要的功能给消耗掉了;
其二是因为android使用的java开发语言本身在性能方面的劣势,开发者为了尽可能提升app的性能以保证用户体验,普遍都会在最大限度上占用更多内存。
因此,内存融合/扩展技术也就应运而生。
内存与闪存这两种特性迥异的存储为何能够“融合”?这里又不得不提到zram和swap两个技术:
swap简单说就是windows的虚拟内存技术,也就是将rom作为ram使用,它的优缺点也与虚拟内存类似,可以让系统同时运行很多的程序,或是对内存有更大需求的程序,不过闪存的读写速度毕竟低于内存,在虚拟内存中打开的应用读取效率会下降。
zram则是将物理内存中的一部分划分出来,将后台应用和前台应用的不活跃代码部分进行压缩,需要的时候将数据解压出来,通过降低数据规模的方式变相增大内存。
但代价是需要cpu计算、甄别app中的哪些代码不活跃,增加cpu的占用。
zram和swap这两个技术其实在10年前的android 2.2中就已经被提出,用于解决手机内存不足的问题,但时间久远并不代表这一技术如今再被拿来“炒冷饭”是没有意义的。
近年来普及的5g通信带来了比较明显的功耗提升,手机厂商为了保证产品的续航,在系统策略上对app的后台驻留往往都非常敏感,“杀后台”的情况更加明显,以至于谷歌也在android 11上应用了“缓存应用冻结”功能。
在这种背景下,通过扩充内存的方式增强手机后台保活能力,对需要经常使用多任务处理的用户来说尤为重要。
使用iqoo z3进行实机测试:关闭内存融合时,用默认的8gb内存打开16款常用app和4款游戏,最终仅有4个应用和一款游戏被保活,其余均被“杀后台”,需要重新加载;
打开内存融合,系统自动将内存扩展至11gb,此时再次打开相同的app,则有6个应用和2款游戏可以直接热启动。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保活量确实多了,手机的多开能力获得了比较显著的增强,但也明显感觉到重度多开后是不如一开始流畅的,这应该就是闪存速度不及内存的表现了。
所以总的来说,这项技术对中低端机型的体验可能有“雪中送炭”的提升,而对内存容量本身就有12gb以上的旗舰机来说,它其实也并不是必不可少的。
- the end -
上一篇: 长平之战赵括为什么会轻易上当 赵国如果换人会怎么样
下一篇: 又一家:全球第二硅晶圆大厂官宣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