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秦国重臣的魏冉,他的一生都有什么样的贡献?
魏冉先世是楚国人,秦昭王时期,曾任大将军、丞相之职。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提到白起,想必不少读者朋友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他的事迹:长平之战临阵换将,不仅大败赵国,还坑杀降卒四十万;平民出身,却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受封“武安君”;名声如日中天,对后世的影响也是经久不衰。然而其实还有一个人,他的起点、官职、成就都比白起高,文韬武略更是不在话下,本来也能够传唱于后世,却被白起的光辉所掩盖,他便是魏冉。有人说魏冉一生最大的成就便是举荐白起,但笔者并不认同,且看这位大秦“护国者”是如何一步步登上历史舞台的吧。
一、从龙之功,权倾朝野
魏冉本是楚人,因为姐姐芈月受宠于秦惠文王,才有幸进入秦国*,凭借军功爵制以及自身作战勇猛,很快便成为秦军的佼佼者。秦武王四年(前307),武王与孟说比赛举“龙文赤鼎”,结果大鼎脱手,砸断胫骨,气绝而亡,然而武王无嗣,于是在武王死后,诸弟争立,武王生母惠文后想立公子壮为王,芈八子则是想立公子芾为王。就在双方争执不下时,赵武灵王则迎立在燕国为质的公子稷为秦王,秦国群臣不愿意,迎立一位在赵国为质的公子为王,结果一定是秦国将受制于赵。唯独魏冉支持公子稷为秦王,因为魏冉掌握兵权,最终将公子稷接回了秦国,立为秦王,是谓秦昭襄王。魏冉这一举动可以说是奠定了秦国统一的基础,这位王不仅上承孝公、惠文王、武王之志,下启庄襄王、秦王政之盛世,是秦国历史上又一明君,当然魏冉并没有看到这一局面的到来。
魏冉有从龙之功,还手握兵权,又是秦昭襄王的舅舅,因此深受秦惠文王与宣太后的信任,秦昭襄王即位之初,“以厓为将军,卫咸阳”,魏冉也不负所托,“诛季君之乱,而逐武王后出之魏,昭王诸兄弟不善者皆灭之,威振秦国”,初步帮助秦昭襄王稳定了统治地位,还加强了魏冉的声望,之后“昭王少,宣太后自治,任魏厓为政”,朝夕之间,魏冉便是秦廷上最有权势之人了。秦昭襄王在位七年后,秦之柱石,有“智囊”之称的丞相嬴疾去世,在一番博弈之下,魏冉出任丞相之位,听闻其在位期间,不仅手握重兵,他家的私财更是超过了王室,名副其实的权倾朝野、富可敌国。
二、南征北战,并称双雄
魏冉顶着秦法的压力,举荐白起为将,因为“秦之法,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白起不负重托,伊阙之战斩首魏韩联军二十四万人,此后白起高歌猛进,战无不克攻无不胜,从侧面上也可以说明魏冉识人之术很是高明。然而此时的魏冉已经有点功高震主的味道了,不知是他自愿还是秦昭襄王逼迫,“魏厓谢病免相,以客卿寿烛为相”,但第二年“烛免,复相厓,乃封魏厓于穰,复益封陶,号曰穰侯”,反复为相的魏冉也不再推诿,“封四岁,为秦将攻魏。魏献河东方四百里。拔魏之河内,取城大小六十余。”与初出茅庐的白起相比,魏冉文能封侯拜相,武能攻城略池,更有国士之风。
在白起征战略地之际,武将出身的魏冉也毫不示弱,在秦昭王三十二年(前275)进攻魏国,若不是魏国大夫须贾劝说魏冉放弃围攻魏国都城大梁,将祸水引向别国,不然很有可能将灭国之战提前上演。此后魏冉与白起又继续领兵攻魏或是讨伐赵韩,两人都立下赫赫战功,并称为秦国双雄也不为过。
三、功高震主,福祸难料
魏冉*三十余年,在秦国早已取得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位极人臣,本应该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因为一切的权势地位都是君主赐予的,当然也有收回的权利。但身居高位数年,自己不仅是秦昭襄王的舅舅,更有宣太后为自己撑腰,魏冉膨胀了,“苞河山,围大梁,使诸侯敛手而事秦”,让他看到了秦国的这样霸业正是自己所创下之时,他变得目中无人起来,还想借助秦军“欲伐齐取刚、寿,以广其陶邑”。这时有个自称张禄先生的魏人,讥笑魏冉竟然越过韩、魏等国去攻打齐国,自张仪后秦国素不喜说客,魏冉也没有在意,但没想到的是,这位张禄趁着这个机会劝说秦昭王剪除四贵,这位真名叫范雎的魏人言:“宣太后专制,穰侯擅权于诸侯,泾阳君、高陵君之属太侈,富于王室”,秦昭襄王幡然醒悟,不仅罢免了魏冉的相国职务,还责令他回到自己的封地去,不久魏冉“身折势夺而以忧死”,葬于陶邑,秦复收陶为郡。
魏冉之于秦国是功大于过的,仅凭他从龙之功这一点便能流芳百世,这一举直接为秦国百年奠定基础。不仅如此,他还多次入朝为相,举荐贤人,也能领军击败“三晋”和强楚,战绩卓著,威震诸侯,可谓是“文可安邦,武能定国”。尽管身居高位,但在后世中他的名气却远不如受他举荐而立下赫赫战功的白起,不过与白起同时代的人中也几乎找不出能与他并肩的第二人,魏冉也算“输”得不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