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死后刘禅为什么连杀三位重臣 刘禅此举有什么用意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刘禅杀重臣,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国志·卷三十三·蜀书三·后主传第三》:十四年夏四月,后主至湔,登观阪,看汶水之流,旬日还成都。
对于刘禅,无论是在小说还是在影视作品中,他都是一个昏庸、不作为的形象,再加上广为流传“乐不思蜀“的典故,更让人谈及刘禅都不禁摇摇头,觉得他没啥用,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在诸葛亮死后,刘禅还连杀三位重臣,看似昏庸至极的举措,真让人对其没有好感。但这三位重臣被杀,真可谓是明智之举,这是为何?且听我慢慢道明。
这第一位要讲的便是刘琰,刘琰这人很有仪表风度,善于交谈议论,于是前期常常作为宾客跟随刘备应酬交际。可后来和蜀汉前均势魏延不和争吵,说话荒诞狂妄,受到诸葛亮责备后向其检讨后被送回成都,安享晚年。刘琰从此便常常感到自己不得志,举止失常,神情恍惚,这便为后来被杀埋下了伏笔。
公元234年(建兴十二年)正月,刘琰带着新婚的妻子胡氏进宫向太后祝贺新春,太后特别喜欢胡氏的性子,于是便把胡氏留在宫中,这一留便是数月。回家后,刘琰总觉得自己的妻子在这几个月里和刘禅有染。不管不顾的,就让下人用鞋底抽了胡氏的脸,还将胡氏赶了出去。被赶出门的胡氏觉得自己非常的冤枉,自己是陪在太后身边而不是刘禅的身边,自己和刘禅确实什么都没发生,就遭受了这些,于是她便跑到宫里去告御状。
这件事情惊动朝野,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刘琰是朝中重臣,可这明显就是没事找事。对于这件事情刘禅做的很果断,以吏卒不是责打妻子的人,脸也不是承受鞋子的地方为由,下令将刘琰拉去闹事给斩了,还取消了大臣带自己妻子母亲入朝庆贺的习惯。这件事情,刘禅的处理将影响降到最小,也保住了刘琰的颜面。毕竟刘琰仍是朝中重臣,虽然他这件事情做的着实荒诞。
这第二个人便是李邈,李邈被杀倒真的是自己找的,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就和诸葛亮有关了。诸葛亮曾从刘备手中救下李邈,可这李邈偏偏不领这份恩情,还跳出来说:亮身杖强兵,狼顾虎视,五大不在边,臣常危之。今亮殒没,盖宗族得全,西戎静息,大小为庆。就是暗示诸葛亮死的好,这样刘禅就可拿回属于自己的权利,应该好好庆祝一番。就是这样,李邈祸从口出,被刘禅直接打入大牢处死。这件事情不仅是因为刘禅于诸葛亮之间亦师亦亲人的关系,还给某些在益州蠢蠢欲动的人敲响了警钟,如果这件事儿没有处理好,蜀汉必然会乱一番。
至于这第三人,那便是杨仪。处理杨仪是虽然诸葛亮临终前的嘱托,但不得不说刘禅在处理这件事儿上做的也很高明,避免了蜀汉各个*分配在诸葛亮死后失衡,造成混乱。既然要重新洗牌均衡*,那自然就要先将*收回。刘禅先废除了丞相,将权力全部归位。之后,又根据诸葛亮的嘱托处置了杨仪,立蒋琬为尚书。这样权力便稳稳的过渡到蒋琬手中,成功的将蜀汉安稳的过渡到蒋琬手,使得蜀汉完成了由攻到守的转变。
从这些事例中足以看出,刘禅并不是什么十分昏庸的人,只不过在三国这群雄辈出,逐鹿中原之中显得平庸了。其实,他本就是个普通人,他不适合当皇帝,但命运使然,他必须挑起这个担子。但有一点无可厚非,那就是他是想守住蜀国的,守住自己刘备和诸葛亮打下的*。只是失去导师一般的诸葛亮之后,没有经历过政事的他,并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事务,他不知道该何去何从。最终如何处理刘琰,是诸葛亮的建议。杀李邈,是因为这事情和诸葛亮有关。而处理杨仪,他是遵循诸葛亮的遗嘱。
他在位的这些期间,都与一个人有关,那便是诸葛亮,而他所写的《出师表》也给他带来了不小的帮助。他能根据诸葛亮的嘱托重用蒋琬,可蒋琬死后,他就更加不知道怎么办了。也就导致了他后来“亲小人,远贤臣。”,也就导致了后来的乐不思蜀。乐不思蜀,恐怕还有可能是因为自己无颜回到蜀国,无颜面对九泉之下的刘备和诸葛亮吧。
参考资料:《三国志·卷三十三·蜀书三·后主传第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