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从NodeJS搭建中间层再谈前后端分离
之前在知道创宇的项目中有用到过nodejs作中间层,当时还不太理解其背后真正的原因;后来在和一位学长交谈的过程中,也了解到蚂蚁金服也在使用类似的方法,使用nodejs作为中间层去请求真实后台的数据;之后人到北京,也见到现在的公司也在往nodejs后端方向靠拢。随着知识的增加,加之自己查阅资料,慢慢总结出了一些原理。
为什么要前后端分离
1、开发效率高
前端开发人员不用苦苦地配置各种后端环境,安装各种莫名的插件,摆脱对后端开发环境的依赖,一门心思写前端代码就好,后端开发人员也不用时不时的跑去帮着前端配环境。
2、职责清晰,找bug方便
以前有了bug,前端推后端,后端推前端,不知道该谁去该,前后端分离,是谁的问题就该谁去处理,处理问题方便很多,后期代码重构方便,做到了高可维护性。
从做微信小程序引发的思考
最近出于爱好,写了个音乐播放器的微信小程序(原本想用vue写的,后来因为公司业务原因,年后可能去做微信小程序,所以就换了前端技术栈),源码在我的github上: 。
思考:后端出于性能和别的原因,提供的接口所返回的数据格式也许不太适合前端直接使用,前端所需的排序功能、筛选功能,以及到了视图层的页面展现,也许都需要对接口所提供的数据进行二次处理。这些处理虽可以放在前端来进行,但也许数据量一大便会浪费浏览器性能。因而现今,增加node端便是一种良好的解决方案。
在我的微信小程序demo的server端代码中,我通过http模块对真实后台(网易云音乐api)发起http请求,然后通过express模块搭建后端服务。
发起请求:
// http.js var formaturl = require('./formaturl.js'); var http = require('http'); const posthttp = function(request){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let body = ''; // http模块拿到真实后台api的数据 http.get(formaturl(request.body.musicname), function(res){ res.on('data', (data) => { body += data; }).on('end', () => { // 格式化 const { name, audio: musicurl, page, album: { name: musicname, picurl, }, artists: [{ name: singer, }], } = json.parse(body).result.songs[0]; const reply = { name, picurl, musicurl, page, singer, }; resolve(reply); }); }); }); }; module.exports = posthttp;
得到数据传回前端:
var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var posthttp = require('./posthttp.js'); var bodyparser = require('body-parser'); // 使用body-parser解析post请求的参数,如果没有,req.body为undefined。 var app = express(); app.use(bodyparser.json()); app.use(bodyparser.urlencoded({ extended: true })); app.post('/', (req, res) => { posthttp(req).then((data) => { res.send(data); }).catch((err) => { res.send(err); }); }); app.listen(3000, () => { console.log('open wx-audio server successful!') });
这几十行代码也就实现了一个简单的中间层的demo,并做到了在中间层格式化参数,便于前端进行使用的过程。
为什么需要中间层?
其实这个问题,我认为跟面试常考的题:“为什么需要前后端分离?”是类似的,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现今网站存在问题
之前有向一位在百度有多年工作经验的老前辈交谈这类问题,我所提到的搜狐公司代码冗余、前后端耦合的问题,他是这么回答并且给予我这样的建议:
其实,提炼出来,现今大公司的老项目(包括百度、搜狐等公司所采用的后端渲染等),或多或少都会存在这样的一些 问题 :
- 前端代码越来越复杂
- 前后端依旧高度耦合
- 无法良好的支持跨终端
前辈们提出的解决方案
参考
- 前端代码越来越复杂,我们希望尽可能地减少工作量,开始使用类似mv*的分层结构,使前端后分离成为必要。
- 前端需要处理更多的工作,希望有权操控view,router(如:spa的尝试)
- 各种终端设备的兴起,需要我们把页面适配到更多的地方。
开始:我们所尝试的client-side mv* 框架,后端暴露数据接口、处理业务逻辑,前端接收数据、处理渲染逻辑。
关于mvc的定义:
mvc是一种设计模式,它将应用划分为3个部分:数据(模型)、展现层(视图)和用户交互(控制器)。换句话说,一个事件的发生是这样的过程:
1. 用户和应用产生交互。
2. 控制器的事件处理器被触发。
3. 控制器从模型中请求数据,并将其交给视图。
4. 视图将数据呈现给用户。
我们不用类库或框架就可以实现这种mvc架构模式。关键是要将mvc的每部分按照职责进行划分,将代码清晰地分割为若*分,并保持良好的解耦。这样可以对每个部分进行独立开发、测试和维护。
如:backbone, emberjs, knockoutjs, angularjs等框架。
但这样的方式仍旧存在问题:
各层职责重叠
- client-side model 是 server-side model 的加工
- client-side view 跟 server-side是 不同层次的东西
- client-side的controller 跟 sever-side的controller 各搞各的
- client-side的route 但是 server-side 可能没有
性能问题
- 渲染,取值都在客户端进行,有性能的问题
- 需要等待资源到齐才能进行,会有短暂白屏与闪动
- 在移动设备低速网路的体验奇差无比
重用问题
- 模版无法重用,造成维护上的麻烦与不一致
- 逻辑无法重用,前端的校验后端仍须在做一次
- 路由无法重用,前端的路由在后端未必存在
跨终端问题
- 业务太靠前,导致不同端重复实现
- 逻辑太靠前,造成维护上的不易
渲染都在客户端,模版无法重用,seo实现 麻烦
nodejs作为中间层的全栈开发方案
有了nodejs之后,前端可以更加专注于视图层,而让更多的数据逻辑放在node层处理。
我们使用node层:
- 转发数据,串接服务
- 路由设计,控制逻辑
- 渲染页面,体验优化
- 中间层带来的性能问题,在异步ajax转成同步渲染过程中得到平衡
- 更多的可能
其实更为重要的是,对于前端来说,nodejs的学习成本是相当低的:我们无需学习一门新的语言,就能做到以前开发帮我们做的事情,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
技术在不断变化中,唯有跟上技术革新的浪潮,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不管是人还是企业。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