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崇推荐魏知古做官,为什么最后两人反而反目成仇?
魏知古(647年-715年),深州陆泽人(今河北深州),唐朝宰相。魏知古进士及第,历任著作郎、凤阁舍人、卫尉少卿、吏部侍郎、晋州刺史、黄门侍郎、右散骑常侍。他上疏劝谏唐睿宗,反对修建道观,被拜为宰相,担任户部尚书、同平章事。
话说姚崇的两个儿子光禄少卿姚彝、宗正少卿姚异,利用职权广受馈赠礼品的不廉洁行为,曾受到了时人诟病,也直接间接损害了姚崇的英名。后来姚崇的这两个儿子,还因为贪欲膨胀想走父亲于其有恩的魏知古(也就是在“713政变”因检举太平公主谋逆而立功的猛人,为李隆基夺得天下立了头功)的“后门”,被魏知古在李隆基那里参了一本,从此引伸出来的故事也使老姚的威名大打折扣,有偏激的人还将老姚归入官场“小人”之列,果然是“养不教,父之过”也(与威名赫的狄仁杰有点相似之处,他的儿子景晖也曾贪暴被人泄愤毁了他的生祠)。
原来魏知古也是当时的一个响当当的人物,要才华有才华,要名节有名节,尤其在谏议方面颇有他本家魏征的风范,是一个耿直之士,而且论功劳、地位、名望基本和名重一时的姚崇也差不多。关键是他原是出身于低级官吏,他能当上宰相是姚崇一手提携的,算是知遇之恩了,原以为魏知古会涌泉相报,谁知却举报了姚的两个贪得无厌的儿子,于是结下了“梁子”。
魏古与姚崇同做宰相后,渐渐有了不协调、不和谐,也不知老姚是不是后悔推荐了他。可能是一山不能藏二虎吧(有的人甚至认为是老姚嫉妒老魏,反正打死狗讲价的事,众说纷纭也不知谁对),又或许是魏知古太正经太古板,不圆通,反正共事之后,姚崇渐渐就瞧不起他,可能还责怪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于是聪明的姚崇灵机一动,随便找个理由让他做代理吏部尚书,到洛阳去考察选拔*,相当于是变相把他排挤了,据说后来老姚还派出更加耿直的宋璟复查审核了老魏的选拔事宜,看有没有水份,可以算是鸡蛋里找骨头的那种刁难劲了。魏知古那个气啊就别提了,为此非常不满,连以前老姚的那点恩情也算是恩断义绝一笔勾销了,咱们走着瞧,你老姚别犯到我的手上就行了。
还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老狐狸姚崇没有把柄给他抓住,姚崇的两个不争气的儿子却犯在他的手里了,还真是冤家路窄也。
原来老姚的两个儿子在东都做官,知道魏知古是自己父亲提拔上来的,国人做事总是讲关系渊源什么的,于是屁颠屁颠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走了老魏的后门,想拿点好处捞多点油水,算是“权力寻租”的范畴吧,量他老人家也会不看僧面看佛面吧!
这两个笨蛋不知长辈们的关系,早就是一盆变味的隔夜粥,还真是让想报仇的老魏抓到了把柄,我等你们这两个兔崽子很久了,居然自己送上门来了。好啊,终于踩到了我的地盘。哼,权力地带,我的地盘我做主。
于是魏知古掩饰不住心中狂喜,有仇不报非君子,一到长安向皇帝汇报工作时,顺便把老姚的两个龟儿子的所作所为阴参了一本,然后嘴角露出了不易察觉的微笑。姚崇,你不是绝顶聪明吗?看你此次如何脱身,人证物证俱在,即使你不被皇帝修理,你也逃不过纵子为恶的干系,多行不义必自毙,你也有今天啊,老魏心里很爽也。
果然不出所料,该来的始终要来,这是不能浑水摸鱼溜掉的。有一天,李隆基与姚崇闲谈,李隆基是一个诡计多端的政治高人,考察人和处理问题,总是在生活细节交流的随意之间有了基本判断,让你防不胜防,智商低一点都会被他看似无指向性的闲聊所忽悠和蒙蔽,高,实在是高。
李隆基当时问道:“你的儿子才能与品德怎样?现在做什么官?在哪高就?”
姚崇先是一愣,皇帝今天吃错什么了,居然问起了我的家事,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原本脑子转数就特别快、聪敏过人的他,立马就猜到了李隆基话中有话,估计是这两个人心不足蛇吞象的洛阳兔崽子惹事了,不然日理万机的皇帝老儿怎会特别问起他们呢?除了做坏事随时给老爹引爆政治炸弹,估计他们也不可能为自己立功受勋光宗耀祖了,更加不会指望皇帝亲自提拔他们,早就看扁的了,不惹事都算是能偷笑啦。
反正李隆基也不是好糊弄的主,不然的话反过来被糊弄的是自己,于是就采取主动转守为攻,落落大方地对皇帝说:“我有三个儿子,两个在东都,这两小兔崽子为人贪欲多多而识人少少,必定会走魏知古的后门,叫他帮办一些违法乱纪的事,不过我还没有来得及问他们证实此事。”李隆基原以为做爹的一定会给儿子打掩护,讳莫如深,冷不防老姚居然这样开通,甚至于是大义灭亲,不为自己亲人护短,立马感到十分欣慰,这样大义凛然明白事理的大臣,那是打灯笼也难找啊。
“你是怎样知道他们会找魏知古办事的?莫非你得道升仙了不成?”高兴之余李隆基倒是有点迷惑不解的样子。
这正中下怀,果然是魏知古这个“反骨仔”告的密,想让我在皇帝面前吃不了兜着走,你也太阴毒了吧?不过你要看你想参的是何人了,这回我就反过来让你吃不了兜着走。果然是官场如战场也,瞬间形势就千变万化。
于是姚崇用深情的男中音声情并茂地说:“皇上有所不知,在魏知古社会地位还很低微时,我念他是一个人才,曾一手一脚亲自提拔过他;而我的那两个不学无术的蠢儿子,以为魏知古必定因为感激我的大恩大德,而为他们谋取私利,因此肯定是去走了他的后门。”
李隆基一听,更加认为姚崇为人高尚,胸襟宽广,却突然鄙薄起不知恩图报的魏知古,觉得他有负于姚崇,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小人,用江湖术语来表述就是“没义气”,还想要罢他的官。姚崇又假装请求玄宗说:“我的儿子做了违法的事,妨碍了法律的公正性,陛下既往不咎,赦免他们的罪过,已是很万幸了,若是因为这件事而罢魏知古的官,天下人一定以为是陛下出于对我的私人感情而故意徇私,这就会连累到陛下的声誉并妨碍以德化治天下啊,不能以德服人也。”第二天,魏知古还是被处理,降为工部尚书。
魏知古早年曾得到姚崇的引荐,后与姚崇并列相位,受到姚崇的轻视。姚崇奏知皇帝,任命魏知古为吏部尚书,让他到东都洛阳主持选官,魏知古非常不满。姚崇之子认为父亲对魏知古有恩,便趁机请托于他。开元二年(714年),魏知古从洛阳回京,将此事告知唐玄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下一篇: 【转载】网站域名备案相关流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