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系列】- 深入浅出分析Collection中的List接口
一、list简介
list 的数据结构就是一个序列,存储内容时直接在内存中开辟一块连续的空间,然后将空间地址与索引对应。
以下是list集合简易架构图
由图中的继承关系,可以知道,arraylist、linkedlist、vector、stack都是list的四个实现类。
- abstractcollection 是一个抽象类,它唯一实现collection接口的类。abstractcollection主要实现了toarray()、toarray(t[] a)、remove()等方法。
- abstractlist 也是一个抽象类,它继承于abstractcollection。abstractlist实现list接口中除size()、get(int location)之外的函数,比如特定迭代器listiterator。
- abstractsequentiallist 是一个抽象类,它继承于abstractlist。abstractsequentiallist 实现了“链表中,根据index索引值操作链表的全部函数”。
- arraylist 是一个动态数组,它由数组实现。随机访问效率高,随机插入、随机删除效率低。
- linkedlist 是一个双向链表。它也可以被当作堆栈、队列或双端队列进行操作。linkedlist随机访问效率低,但随机插入、随机删除效率高。
- vector 也是一个动态数组,和arraylist一样,也是由数组实现。但是arraylist是非线程安全的,而vector是线程安全的。
- stack 是栈,它继承于vector。它的特性是:先进后出(filo, first in last out)。
下面对各个实现类进行方法剖析!
二、arraylist
arraylist实现了list接口,也是顺序容器,即元素存放的数据与放进去的顺序相同,允许放入null元素,底层通过数组实现。
除该类未实现同步外,其余跟vector大致相同。
在java1.5之后,集合还提供了泛型,泛型只是编译器提供的语法糖,方便编程,对程序不会有实质的影响。因为所有的类都默认继承至object,所以这里的数组是一个object数组,以便能够容纳任何类型的对象。
常用方法介绍
2.1、get方法
get()方法同样很简单,先判断传入的下标是否越界,再获取指定元素。
public e get(int index) { rangecheck(index); return elementdata(index); } /** * 检查传入的index是否越界 */ private void rangecheck(int index) { if (index >= size) throw new 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outofboundsmsg(index)); }
2.2、set方法
set()方法也非常简单,直接对数组的指定位置赋值即可。
public e set(int index, e element) { rangecheck(index); e oldvalue = elementdata(index); elementdata[index] = element; return oldvalue; }
2.3、add方法
arraylist添加元素有两个方法,一个是add(e e),另一个是add(int index, e e)。
这两个方法都是向容器中添加新元素,可能会出现容量(capacity)不足,因此在添加元素之前,都需要进行剩余空间检查,如果需要则自动扩容。扩容操作最终是通过grow()方法完成的。
grow方法实现
private void grow(int mincapacity) { // overflow-conscious code int oldcapacity = elementdata.length; int newcapacity = oldcapacity + (oldcapacity >> 1);//原来的1.5倍 if (newcapacity - mincapacity < 0) newcapacity = mincapacity; if (newcapacity - max_array_size > 0) newcapacity = hugecapacity(mincapacity); // mincapacity is usually close to size, so this is a win: elementdata = arrays.copyof(elementdata, newcapacity); }
添加元素还有另外一个addall()方法,addall()方法能够一次添加多个元素,根据位置不同也有两个方法,一个是在末尾添加的addall(collection<? extends e> c)方法,一个是从指定位置开始插入的addall(int index, collection<? extends e> c)方法。
不同点:addall()的时间复杂度不仅跟插入元素的多少有关,也跟插入的位置相关,时间复杂度是线性增长!
2.4、remove方法
remove()方法也有两个版本,一个是remove(int index)删除指定位置的元素;另一个是remove(object o),通过o.equals(elementdata[index])来删除第一个满足的元素。
需要将删除点之后的元素向前移动一个位置。需要注意的是为了让gc起作用,必须显式的为最后一个位置赋null值。
- remove(int index)方法
public e remove(int index) { rangecheck(index); modcount++; e oldvalue = elementdata(index); int nummoved = size - index - 1; if (nummoved > 0) system.arraycopy(elementdata, index+1, elementdata, index, nummoved); elementdata[--size] = null; //赋null值,方便gc回收 return oldvalue; }
- remove(object o)方法
public boolean remove(object o) { if (o == null) { for (int index = 0; index < size; index++) if (elementdata[index] == null) { fastremove(index); return true; } } else { for (int index = 0; index < size; index++) if (o.equals(elementdata[index])) { fastremove(index); return true; } } return false; }
三、linkedlist
在上篇文章中,我们知道linkedlist同时实现了list接口和deque接口,也就是说它既可以看作一个顺序容器,又可以看作一个队列(queue),同时又可以看作一个栈(stack)。
linkedlist底层通过双向链表实现,通过first
和last
引用分别指向链表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元素,注意这里没有所谓的哑元(某个参数如果在子程序或函数中没有用到,那就被称为哑元),当链表为空的时候first
和last
都指向null。
public class linkedlist<e> extends abstractsequentiallist<e> implements list<e>, deque<e>, cloneable, java.io.serializable { /**容量*/ transient int size = 0; /**链表第一个元素*/ transient node<e> first; /**链表最后一个元素*/ transient node<e> last; ...... }
/** * 内部类node */ private static class node<e> { e item;//元素 node<e> next;//后继 node<e> prev;//前驱 node(node<e> prev, e element, node<e> next) { this.item = element; this.next = next; this.prev = prev; } }
常用方法介绍
3.1、get方法
get()方法同样很简单,先判断传入的下标是否越界,再获取指定元素。
public e get(int index) { checkelementindex(index); return node(index).item; } /** * 检查传入的index是否越界 */ private void checkelementindex(int index) { if (!iselementindex(index)) throw new 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outofboundsmsg(index)); }
3.2、set方法
set(int index, e element)方法将指定下标处的元素修改成指定值,也是先通过node(int index)找到对应下表元素的引用,然后修改node中item的值。
public e set(int index, e element) { checkelementindex(index); node<e> x = node(index); e oldval = x.item; x.item = element; return oldval; }
3.3、add方法
同样的,add()方法有两方法,一个是add(e e),另一个是add(int index, e element)。
- add(e e)方法
该方法在linkedlist的末尾插入元素,因为有last指向链表末尾,在末尾插入元素的花费是常数时间,只需要简单修改几个相关引用即可。
public boolean add(e e) { linklast(e); return true; } /** * 添加元素 */ void linklast(e e) { final node<e> l = last; final node<e> newnode = new node<>(l, e, null); last = newnode; if (l == null) //原来链表为空,这是插入的第一个元素 first = newnode; else l.next = newnode; size++; modcount++; }
- add(int index, e element)方法
该方法是在指定下表处插入元素,需要先通过线性查找找到具体位置,然后修改相关引用完成插入操作。
具体分成两步,1.先根据index找到要插入的位置;2.修改引用,完成插入操作。
public void add(int index, e element) { checkpositionindex(index); if (index == size) //调用add方法,直接在末尾添加元素 linklast(element); else //根据index找到要插入的位置 linkbefore(element, node(index)); } /** * 插入位置 */ void linkbefore(e e, node<e> succ) { // assert succ != null; final node<e> pred = succ.prev; final node<e> newnode = new node<>(pred, e, succ); succ.prev = newnode; if (pred == null) first = newnode; else pred.next = newnode; size++; modcount++; }
同样的,添加元素还有另外一个addall()方法,addall()方法能够一次添加多个元素,根据位置不同也有两个方法,一个是在末尾添加的addall(collection<? extends e> c)方法,另一个是从指定位置开始插入的addall(int index, collection<? extends e> c)方法。
里面也for循环添加元素,addall()的时间复杂度不仅跟插入元素的多少有关,也跟插入的位置相关,时间复杂度是线性增长!
3.4、remove方法
同样的,remove()方法也有两个方法,一个是删除指定下标处的元素remove(int index),另一个是删除跟指定元素相等的第一个元素remove(object o)。
两个删除操作都是,1.先找到要删除元素的引用;2.修改相关引用,完成删除操作。
- remove(int index)方法
通过下表,找到对应的节点,然后将其删除
public e remove(int index) { checkelementindex(index); return unlink(node(index)); }
- remove(object o)方法
通过equals判断找到对应的节点,然后将其删除
public boolean remove(object o) { if (o == null) { for (node<e> x = first; x != null; x = x.next) { if (x.item == null) { unlink(x); return true; } } } else { for (node<e> x = first; x != null; x = x.next) { if (o.equals(x.item)) { unlink(x); return true; } } } return false; }
删除操作都是通过unlink(node<e> x)
方法完成的。这里需要考虑删除元素是第一个或者最后一个时的边界情况。
/** * 删除一个node节点方法 */ e unlink(node<e> x) { // assert x != null; final e element = x.item; final node<e> next = x.next; final node<e> prev = x.prev; //删除的是第一个元素 if (prev == null) { first = next; } else { prev.next = next; x.prev = null; } //删除的是最后一个元素 if (next == null) { last = prev; } else { next.prev = prev; x.next = null; } x.item = null; size--; modcount++; return element; }
四、vector
vector类属于一个挽救的子类,早在jdk1.0的时候,就已经存在此类,但是到了jdk1.2之后重点强调了集合的概念,所以,先后定义了很多新的接口,比如arraylist、linkedlist,但考虑到早期大部分已经习惯使用vector类,所以,为了兼容性,java的设计者,就让vector多实现了一个list接口,这才将其保留下来。
在使用方面,vector的get
、set
、add
、remove
方法实现,与arraylist基本相同,不同的是vector在方法上加了线程同步锁synchronized
,所以,执行效率方面,会比较慢!
4.1、get方法
public synchronized e get(int index) { if (index >= elementcount) throw new array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index); return elementdata(index); }
4.2、set方法
public synchronized e set(int index, e element) { if (index >= elementcount) throw new array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index); e oldvalue = elementdata(index); elementdata[index] = element; return oldvalue; }
4.3、add方法
public synchronized boolean add(e e) { modcount++; ensurecapacityhelper(elementcount + 1); elementdata[elementcount++] = e; return true; }
4.4、remove方法
public synchronized boolean removeelement(object obj) { modcount++; int i = indexof(obj); if (i >= 0) { removeelementat(i);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
五、stack
在 java 中 stack 类表示后进先出(lifo)的对象堆栈。栈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数据结构,它采用典型的先进后出的操作方式完成的;在现实生活中,手枪弹夹的子弹就是一个典型的后进先出的结构。
在使用方面,主要方法有push
、peek
、pop
。
5.1、push方法
push方法表示,向栈中添加元素
public e push(e item) { addelement(item); return item; }
5.2、peek方法
peek方法表示,查看栈顶部的对象,但不从栈中移除它
public synchronized e peek() { int len = size(); if (len == 0) throw new emptystackexception(); return elementat(len - 1); }
5.3、pop方法
pop方法表示,移除元素,并将要移除的元素方法
public synchronized e pop() { e obj; int len = size(); obj = peek(); removeelementat(len - 1); return obj; }
关于 java 中 stack 类,有很多的质疑声,栈更适合用队列结构来实现,这使得stack在设计上不严谨,因此,官方推荐使用deque下的类来是实现栈!
六、总结
- arraylist(动态数组结构),查询快(随意访问或顺序访问),增删慢,但在末尾插入,速度与linkedlist相差无几!
- linkedlist(双向链表结构),查询慢,增删快!
- vector(动态数组结构),相比arraylist都慢,被arraylist替代,基本不在使用。优势是线程安全(函数都是synchronized),如果需要在多线程下使用,推荐使用并发容器中的工具类来操作,效率高!
- stack(栈结构)继承于vector,数据是先进后出,基本不在使用,如果要实现栈,推荐使用deque下的arraydeque,效率比stack高!
七、参考
1、jdk1.7&jdk1.8 源码
2、carpenterlee - java集合分析
3、博客园 - 朽木 - arraylist、linkedlist、vector、stack的比较
作者:炸鸡可乐
出处:
下一篇: Python基础语法之异常操作总结
推荐阅读
-
【集合系列】- 深入浅出分析Collection中的List接口
-
荐 Java语言基础之Collection接口、List集合、Set集合的基本使用
-
Java__单列集合Collection中List接口与Set接口的简单应用
-
关于集合与数组的区别,Collection、List、Set接口的作用及相关的子类
-
【集合系列】- 深入浅出分析Collection中的List接口
-
荐 Java语言基础之Collection接口、List集合、Set集合的基本使用
-
Java中的集合(Collection接口、List接口、List接口的三种实现类、List接口的集合迭代)
-
List接口下的集合源码分析——Array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