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受范仲淹点拨,清贫一生,只留下4句话
张载,字子厚,凤翔郿县人(今陕西眉县横渠镇),少年时就对兵法有浓厚兴趣。当时,北宋西部边境经常受到西夏侵扰,处于边境的张载,和很多年轻人一样,对此格外关注,也曾梦想投笔从戎、收复失地。庆历元年(1041),西夏出兵攻占洮西之地(今甘肃一带),形势危急,张载给时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主持西北地区军务的范仲淹上书,请求对西夏用兵,并自告奋勇准备联络一些人去攻取被西夏占领的洮西之地,为国家立功。张载信中所附的《边议九条》,展现了这位热血青年学以致用、经略边疆的远大抱负和不凡智谋,这让一向乐于奖掖后进的范仲淹惊喜异常。
范仲淹认为张载可成大器,劝他不必投笔从戎,应该继续研究儒学,听了范仲淹的话后回家攻读各家经典,十多年后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学说体系。
两宋时期,经过唐代道、佛思想的盛行,儒家思想受佛教、道教思想冲击不再独尊于一家。儒家思想体系对于宇宙论、本体论、心性论的等哲学思想的研究不完善,而统治者也需要一种更强大的思想体系来为自己所用。在这种背景下诞生了集各家之长、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理学”。主要学派有周敦颐的“濂学”, 程颢、程颐的“洛学”,张载的“关学”、南宋朱熹在“洛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闽学“,这四人被曾国藩称为”周程朱张“。
北宋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三十八岁的张载与苏轼、苏辙同登进士,为官期间政令严明,处理政事以“敦本善俗”为先,推行德政,重视道德教化,提倡尊老的社会风尚,提出训诫子女的道理和要求,做到了“以百姓之心为心“。后因其弟反对王安石变法,估计自己要受到株连,辞官回到家乡眉县横渠。
回到横渠后,依靠家中数百亩薄田生活,整日讲学读书,并带领学生进行恢复古礼和井田制两项实践。横渠镇崖下村、扶风午井镇、长安子午镇仍保持着遗迹,至今这一带还流传着“横渠八水验井田”的故事。
“关学“强调的“天序”思想更是渗透到乡规民约中,影响了当地的民风民俗,使得“关学“在这片土地上得到了 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明代”关西夫子“冯从吾更是全面继承了张载的学术思想建立明清时期陕西的最高学府”关中书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 Linux指令(压缩和解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