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留给和珅的保命诏书上到底写了什么?
“夜色明如许,嗟令困不伸。百年原来是梦,干甘载枉劳神。”
这是和珅在嘉庆四年所作的绝命诗,或许对于和珅而言,这首诗丝毫体现不出他的文采,但这首诗却又无限的沉重,因为这又最后总结了和珅的一生。
遥想当年,和珅号称万人之上,又一人独得乾隆专宠。甚至,和珅能够凌驾于太子之上,以太上皇之尊训斥后来的嘉庆皇帝。然而,一切都是俱往矣,只留下死白绫一条,以及斩立决的残酷命令。
当然,作为昔日的权臣,和珅也有自己的手段。在不少记载中,当屠刀降临头顶时,和珅拿出了乾隆帝的免死圣旨,想要逃脱升天。这一幕曾被无数影视作品演绎,但最终的结果却是无限的翻转,甚至圣旨上都统一成了三个滑稽又无奈的字,那么这一切又是怎么回事呢?
和珅起家
其实回首和珅的一生,我们还真不一定完全唾弃他,甚至还能看到一个小人物的奋斗历史。
和珅出生于乾隆十五年,当时他的父亲不过一福建副都统,出生非常一般。然后命运弄人,和珅三岁就失了母亲,九岁就离了父亲,年纪轻轻的他只能寄人篱下,终日以贫苦度日。
面对着邻居的嘲讽,以及长辈的刁难,和珅的童年过得很辛苦。但像和珅这样的人有一特点,生活越是艰苦,其奋斗心就越强。果然,和珅随后努力读书,居然考上了咸安宫,而且还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甚至还通读四书五经,一时之间成为一代奇才。
而伴随着他学问的崛起,他本人的身份和生活也开始大为改观,乾隆三十三年,年仅十八岁的和珅就赢取了直隶总督的孙女,从此开始走上巅峰之路。先是被授予三等侍卫,紧接着又进入粘竿处,到乾隆三十八年时,不过二十多岁的和珅就已经得到了乾隆皇帝的认可,被挑选为皇帝仪仗队的侍从。
有不少史书记载,经过从穷小子到仪仗队侍卫的打磨,昔日一派正气的和珅已经开始变成一个老油条,他很快熟悉了官场的上下之道,学会了左右逢源之法。
因此,自乾隆三十八年以来,和珅的仕途可谓是青云直上。三十八年,和珅担任管库大臣,开始学会理财与和光同尘。四十一年,和珅担任户部侍郎,而后又转军机大臣,紧接着又担任内务府大臣,为官场之黑马。
后又到四十二年和四十三年,和珅又转吏部又是郎兼步兵统领,掌官吏之任免,拥军队之调权。甚至,又因为乾隆对他的认可,他居然在与吏部尚书永贵的斗争中坚持下来,此后在御前大臣上学习行走。
一般而言,这一阶段的和珅宛如一股狂风,老派*对他不敢随意动之,新派*人人对其拥护,而和珅也开始经营自己的利益圈,他成为了这一阶段最耀眼的人。
和珅的能力与失误
客观的说,和珅虽然地位上升非常迅速,但他的能力也是非常出众的。
首先,和珅此人懂得为官之道,因此在与文官交往方面,和珅做的很好,成为了皇帝最好的传声筒。
此外,和珅非常懂得官场的消费,他在不公开违背法律的条件下,帮助乾隆大量从官员手中收取贿赂,以支撑乾隆皇帝之开销,其作用大,有一种银行之感,因此乾隆对他十分欢喜。
最后,和珅此人非常知进退,他虽然大规模贪污受贿,但却从来不谋夺权力,皇帝在用他的时候无需防着他。甚至,和珅还经常自甘为手套,为乾隆皇帝的各项错误政策背锅,和珅也因此与乾隆帝达成默契。
不过,和珅虽然有诸多让君王满意的能力,但他却也走入了误区。
首先,和珅在敛财方面过于疯狂,不仅加剧了乾隆时期的制度性腐败现象,而且还进一步导致了地方的*。在史书中,军队的最高统帅阿桂就对和珅恨之入骨,尤其是当年的甘肃贪污大起义,和珅更是几乎葬送全军,若非乾隆护着他,恐怕和珅已被千刀万剐。
因此,和珅此人在乾隆面前表了功,但他对外却已经声名狼藉,武将人人想杀他,百姓更是对他恨之入骨,因他而起的起义也是此起彼伏,可以说和珅早就已经危机四伏,在钢丝上跳舞。
尴尬的保命圣旨
那么问题来了,面对处处危机,聪明的和珅是否有所发觉呢?个人以为,和珅在面对十五阿哥的时候,应当已有所警觉。在平定甘肃之乱时,和珅几乎葬送官军主力,虽然乾隆并没有表示,但储君已经对其十分厌恶,并且有时已经直接进行指责。
而且,乾隆皇帝与和珅的默契也在慢慢的消失,这种现象的发生应该开始于乾隆四十三年。史书记载,这一年和珅大规模制造冤假错案,并且重点报复阿桂之子。因为和珅的疯狂,朝廷有半数的武官被牵涉其中,乾隆皇帝更是被当成了被借用的刀,为其担了不少恶名。
随后,和珅的贪婪进一步爆发,他在抄家之时大量的收刮财物,其收入远大于以往,但给乾隆帝的贡献却依旧如常,这让乾隆皇帝开始有些不满,和珅的存在意义开始动摇。
最后,乾隆五十五年,和珅创立了议罪银制度,居然能够以钱来免罪,朝廷法度被公然废弃。虽然乾隆依旧得到的众多的收益,但也让乾隆帝的名声受损,甚至,如此倒行逆施的举动,已经真正让乾隆把和珅当成了一个手套,越是疯狂,抛弃的越是无情。
在如此背景下,乾隆皇帝最终离开了人世,将和珅留给了新继位的皇帝嘉庆帝。有不少的历史记载,乾隆帝留给了和珅一道密道,这是对和珅一生的认可,也是对和珅的保护。
据说,和珅也因此,想要与嘉庆帝相抗衡。然而,嘉庆四年,太上皇驾崩,新皇帝直接宣布了和珅二十条大罪,抄家问罪,期间居然没有丝毫的犹豫。
带着不甘与愤怒,和珅拿出了乾隆帝的遗诏,希望能留住自己的性命。可惜,遗诏的内容只有三个字“留全尸”。这份遗诏将和珅吓得大汗淋漓,最终跪倒在地,这才有了开头所出现的和珅的绝命诗。
结语
由此可见,乾隆与和珅的默契,其实在生前就已经断掉了,和珅此人最终还是没有认清自己的定位。也许他沉浸于自身的强大实力中,也许他陶醉于自己那辉煌腾达的奋斗历史中,但那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却斩断了他所有的幻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 摄影实战技巧:人像布光的运用
下一篇: 揭秘:宋代的服饰风格是怎样演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