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义规模比不上太平天国 武昌起义为什么能推翻清朝
对武昌起义和太平天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开始,1864年结束。
武昌起义,1911年爆发,天下形势骤变。
在时间上,两场运动中间隔了半个多世纪,别小看这几十年的时间。
这几十年里,清廷内外部矛盾逐渐积累质变,民族危机一步步加深,这段时间也是清*乃至整个中国封建帝制时期最努力变革的几十年,对中国近代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按道理来讲,武昌起义在规模上远远不如太平天国运动,为何却能直接搞垮清廷?
从政治上来看,满清统治层到官僚层有了重大调整,支持力量不断变小。
太平天国时期,同治皇帝、慈禧太后虽然不断给地方督抚放权,但也是在*集权的基础上将权力下放,地方实际上也只是代行,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朝廷,统治层也能够很好的处理好*与地方权力张弛的微妙关系,所以太平天国运动很快平息。另外,当时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也很微弱。
武昌运动时期,当时的皇帝为溥仪,*者为其父载沣,地方实力派的力量愈发稳固,形成了尾大不掉之势,加之载沣没有很好的处理与汉族官僚的关系,招致了满清勋贵与汉族官僚的对立,皇族内阁的闹剧更是加剧了事态的严峻,丢掉了资产阶级立宪派的支持,已经到了众叛亲离的局面,所以只需武昌运动的一个引子,就能够让南方半独立状态的省份找到一个完全独立的借口。
从经济上来看,两个历史阶段清朝的国家经济状况是大为不同的。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时期,中国只经历了第一二次鸦片战争的外部冲击,赔偿的白银不多,没有伤到清*的财政元气,反而让清*意外获得了海关税,不仅弥补了赤字反而增加了税入,清*依然有足够的财力去平息这场规模浩大的农*动。
而到了武昌运动爆发时期,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欠款还没有付清,清*处于严重财政赤字状态,对内改革也屡屡受挫,而武昌运动的导火索保路运动原因就是为了将铁路纳为国有,增加*收入,结果却适得其反。
从军事上来看,两个时期的地方武装逐渐与统治层离心。
太平天国时期,八旗和绿营烂泥扶不上墙,只能靠着地方团练来镇压太平军,因此,湘军和淮军应运而生,并且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挽救了清廷的统治危机,但是也开启了汉人军阀握有私军之风,而与此,清朝的统治者也产生了极大的警觉,也在不断的试图收权。
武昌起义时期,湘军、淮军已然作古,取而代之的则是北洋新军,地方上的新军被革命党渗透的无孔不入逐步变色,后来成为了武昌运动革命党人的主力军,而京畿附近的新军被袁世凯所操控,之后袁世凯和革命党达成一致,逼迫清帝退位,清朝宣告灭亡。
最后想特别说明一点,武昌起义和太平天国运动不同之处还有外力作用,当年太平军是在中外联合绞杀下覆灭的,外国人给予清*不少的武力援助,而在武昌运动之时,西方列强更多的是站在革命党一旁,这是出于其自身利益考量。
尽管革命党人的实力远不及当年的太平天国运动,但是清朝也非当年的大清,几十年中一直在走下坡路,地方军阀也具备了割据的实力,所以革命党在外国*、地方军阀、财阀的支持下,获得了辛亥革命的成功,而清*除了倚靠变了姓的北洋新军,似乎就没有啥统治资本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 曹操在官渡之战后,为何要除掉袁绍的儿子?
下一篇: 从接受客户委托到设计制作名片该如何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