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 12:一场苹果自导自演的iOS 11“补完计划”
与之前许多人所猜测的一样,还没有获得太多曝光的iphone se2并没有出现在今年的wwdc上。这样一来,ios 12也就成了wwdc18上面最大的亮点了。
尽管新增了许多新功能,但看完整场发布会,总会给人这样一种错觉:完整版的ios 11或许就是这样的!
ios 12在做很多ios 11没有做完的事
尽管带来了全新设计的ui界面、手势操作等一系列新的特性,但随iphone x一同亮相的ios 11正式版依然备受用户的吐槽:卡顿、不稳定、bug频出,这让ios 11甚至被用户称为史上“最烂”的ios版本。
而在ios 12上,流畅性/app启动速度的提升、原有功能的进一步完善则随处可见,甚至在支持设备上,ios 12都与ios 11完全一致:原本应该退出支持列表的iphone 5s、ipad mini 2依然存在于ios 12的升级名单之列。
而在功能上,发布会上着重介绍的许多功能看起来都像是ios 11上已有功能的“补完”。
首先是系统性能,这一改进对于老设备尤为“照顾”,以相机为例,老设备开启相机的速度将会相较以前获得70%的提升!
更新ios 12之后,app打开的速度则会获得40%的提升,键盘唤出速度会提升50%。在经历了ios 11卡顿、降频门之后,苹果似乎想要通过这一系列的取悦老用户举措,来告诉它的用户:ios 11上你没有获得的体验,在ios 12上都会被弥补回来。
另外,去年被苹果着重介绍的arkit升级到了第二版——虽然名称上是第二版,但总会让人有一种概念更加照进现实的感觉:全新的usdz ar文件格式、改进的人脸追踪、更加出色的渲染以及支持多人互动,都在讲arkit真正推向实用领域。
animoji,这项利用iphone x结构光的动画表情功能也获得了进一步的完善:不仅加入了考拉,老虎,鬼或t.雷克斯四个全新的形象,支持了吐舌头动作的识别,还增加了全新的memoji功能,允许用户自定义形象,创建属于自己的animoji。
另外,在ios 11.3上,苹果开放了nfc对于交通卡的支持,ios 12上面,nfc将会变得更加的开放:它将允许学生将手机模拟成校园卡,快捷的出入宿舍、食堂就餐、进出图书馆。而且如果不出意外,未来门禁卡等服务也将对外开放。
ios 11上那些没能做好/做完的事情,ios 12都在进行“补完”,我们甚至可以把ios 12看作是一个完整版的ios 11。
随处可见android的影子
一方面在努力的“补完”ios 11挖下的坑,另一方面,ios 12也和ios 11一样,在努力的向android看齐。
如果你还记得几天前的小米8发布会,一定会对miui 10上面可自定义的小爱同学有着深刻的印象。在ios 11上,苹果也终于决定开放siri的接口给更多应用了:用户也可以自定义siri命令来执行操作,甚至可以通过口令来执行连续动作。
在ios 11上,另一个值得吐槽的点就是通知消息的提醒方式:分散的消息通知必须用户逐条清理。
而在ios 12上,苹果终于向android看齐,将可以对应用推送按照app进行分组,允许用户一键清理。另外,对于一些应用的推送,终于可以设置为“安静通知”(优先级)了,不进了声音或者横幅的展示,不过多的打扰用户。
当然,如今的android在通知管理上做得甚至更加出色,不仅拥有通知分类、优先级,还允许用户对于app的推送消息类型进行管理:以微博为例,可以实现关闭系统推送的情况下,展示出私聊或评论信息。ios 12在这方面则还需要努力。
时间段“请勿打扰”:ios用户终于也可以像android用户一样,设置在某个时间/地点,手机自动进入勿扰模式了。而这一功能,android用户同样用了很多年了。
另外,像家长模式、手机使用量检测这些功能,在android设备上也早已实现,如今终于出现在了ios 12上。
苹果的保守与开放
尽管ios 12并没有为我们带来太多让人眼前一亮的新功能,但不可否认的是,ios 12或许会成为有史以来体验最好的ios版本:无论是对功能的完善,还是对于android的copy,都让ios 12的易用性和实用性达到了历史上的巅峰状态。
尽管体验更加出色,和开源的安卓相比,苹果的ios依然是保守的。保守加上固有的优势甚至让它在近年来对于新功能/趋势不再敏感,让ios在近几年里,正在被android迎头赶上。
但通过ios 12,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到现在发生在苹果身上的变化:ios开始向第三方开放更多的接口,例如ios 12上的siri、carplay等等,也在学习android上面,那些备受好评的新特性——对,如今的苹果正在变得更加开放。
ios 11时,苹果或许正处于继续保守还是选择开放的两难处境之中,但如今的ios 12,相信苹果已经做出了最终的选择。
上一篇: 索尼电视为何能画质称王?看完这篇你就懂了
下一篇: 4K产品普及迟缓:真的是没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