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程序员文章站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分享程序员计算机编程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科技

中国小型芯片公司渡劫

程序员文章站 2022-09-23 11:27:22
近年来,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国内兴起了芯片创业潮,也涌现出一大波的芯片设计企业。据魏少军教授在iccad 2020年峰会上披露,截至2020年12月9日,中国芯片设计企业数量已经达到2218家,比20...

近年来,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国内兴起了芯片创业潮,也涌现出一大波的芯片设计企业。

据魏少军教授在iccad 2020年峰会上披露,截至2020年12月9日,中国芯片设计企业数量已经达到2218家,比2019年的1780家增加了438家。而倒回到2010年,中国的芯片企业仅有582家。

在看到这些暴增的数字之后,不少人在惊呼之后,就开始表达出了对这数千家中国芯片公司未来的担忧。

有行业人士告诉笔者,现在中国芯片公司几乎在各个赛道都有不少公司在竞争,他们当中有不少在同质化的前提下,采用低价竞争的方法争取市场份额。这做了很多重复的无用功,且对行业发展不利。

但另外一些行内人士则表示,我国有那么庞大的市场,各个本土竞争对手技术差距也没有那么大,因此他们在其中加入竞争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最后总会剩下一些优质的选手。他以过去十年互联网领域的“百团大战”和“打车大战”为例子,佐证他的观点。

更有拥有数十年芯片行业从业经验的海归派告诉笔者,他认为中国这几千家芯片公司最后会整合成100家左右。

综上所述,无论如何,中国芯片企业都会经历一波淘汰赛,半导体行业观察在2020年初的文章《2020年,芯片企业淘汰赛将开打》中也对这个有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在文中作者特特强调了供应链支持是芯片企业胜出的关键。

然而文章没有预料到的是,进入2021年,叠加了疫情和华为事情的影响,芯片产业出现了二十多年来难得一见的缺货局面。产能的紧张,势必会使某些芯片企业陷入困境。

芯片缺货愈演愈烈

关于为什么呢芯片缺货,在之前已经太多文章介绍。但最近有三个人的发言,可以让我们对这个缺货现状和未来有更透彻的了解。

首先就是华为值董事长徐直军在日前举办的分析师大会上表示,过去两年,美国对华为的三次制裁,不当给华为带来巨大的伤害,给全球半导体产业带来的伤害更远胜于此。

在他看来,美国的这个动作破坏了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信任体系。

徐直军进一步指出,由于美国对华为的制裁,造成全球企业恐慌性的备货,特别是中国企业,由原来的零库存,到3个月、半年,甚至越来越长的备货周期。

正是这种恐慌性的备货,造成了今年全球半导体供应紧张和供应短缺的核心因素。

“本来大家原来都是零库存,正常运转,现在每个企业备货一个月基本都乱了。所以今年半导体供应紧张的原因,就是美国对华为制裁,造成了全球企业恐慌性备货。”徐直军强调。

其次,英特尔新任ceo pat gelsinger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由于需求飙升和生产能力有限,重创汽车行业和其他制造商的全球芯片供应短缺问题将需要“几年”时间来缓解。

“我们相信我们有能力提供帮助,但我认为,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几年时间,毕竟增加产能需要时间。”pat gelsinger强调。

全球最大晶圆代工厂台积电的总裁魏哲家则在昨日的投资人会议上表示,虽然目前不排除有重复下单或库存调整的可能,但爱几点仍然认为芯片的紧缺状态直到明年也会存在。

按照他的说法,要到2023年,整个晶圆厂的供应才不会那么紧张。 因为华为、intel和tsmc分别属于产业链上的芯片公司/终端客户、idm和晶圆代工环节的代表性企业,他们对产业的观察具有很重要的参考意义。

而从后两家芯片生产厂商的态度看来,产能紧张将会是未来两年的主旋律。 换而言之,芯片公司尤其是小型芯片公司要在撑过未来两年,那就必须要拿到产能的支持。

产能决定生死存亡

投中网在昨日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写道,有投资人向他们表示,现阶段他们投项目,会非常关注潜在被投项目能否获得产能,这会成为他们是否投资他们的重要参考。

士兰微董秘在日前的发表的朋友圈中更是直言,在当前的芯片荒大背景下,一个公司的综合能力全部提现到能否抢到货这个单一指标。

我们以晶圆代工为例,从最近频频的新闻报道中可以看到,晶圆代工厂已经由之前的买方市场,完全变成了卖方市场。

有人甚至打趣道,晶圆厂销售已经很多年没那么硬气了。

去年下半年,有一位国内芯片公司的负责人就曾告诉过笔者,在二季度的时候,某晶圆厂的销售经常上门拜访他,希望他能够给公司产线下一些单。但该负责人表示,因为当时国外的疫情正在处于高峰期,所以他们对这个表示很谨慎。

然而在短短两个月之后,整个环境就转变了。在他向相关销售咨询产能状况的时候,已经开始排长队了。 笔者也从晶圆厂从业人员处理解到,以前很多传统的合作模式,正在晶圆代工企业中发生转变。

例如在合作工艺开发上面。以前芯片厂跟晶圆厂提出相关需求,或者表达了意向之后,晶圆厂会根据自己的调研评估,然后自行筹集资金,进行相关工艺的投资研发。但现在如果芯片厂想再进行这样的合作,那就必须先拿出一大笔钱,才能有持续推进的可能。

至于产能竞价,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行业人士表示,现在有些晶圆厂把一小部分产能拿出来做不设上限的产能竞拍,有时候最后成交价会比正常的价格贵三倍。

“即使你获得了进入产线的机会,你还需要签订一些比较严格的条款。例如你需要先垫付更多的钱,但晶圆厂不保证啥时候能够交到货给你”,该晶圆厂人士表示。

他进一步指出,现在有些晶圆厂需要正在合作的客户给全年的预期,如果达不到指标,则会面临罚款的惩罚。

“总之,现在晶圆厂说啥你都的照做。另外,无论你找谁,都不能打包票给你产能保证”,知情人士告诉笔者。

不过他也强调,大客户在产能争夺中的表现会相对好很多,因为他们的出货量和资金是支持他们与晶圆厂一直保持合作的底气。

但对于某些小型芯片厂来说,产能就是一把悬挂在他们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不知道什么时候会从他们的头顶插入。

因为一旦拿不到产能,那就意味着他们不能再继续向客户交货。 这就让他们没有足够的魅力去吸引投资人,进而影响公司的下一轮融资(如果有需要的话)。

这在国内芯片业都在铆足劲抢夺人才背景下,带来的影响更为深远。

在半导体行业观察之前的文章《中国芯片工程师的黄金时代》里,作者谈到现在的半导体企业都在通过巨额的资金投入,去争取人才。

因为只要有人,才能继续推进公司的产品研发迭代,才能保证他们能融到更多的钱。

对于某些目前正在开始出货的初创芯片企业而言,现在是一场生存大考验。能否胜利突围,能否胜利突围,就看公司管理团队如何运筹帷幄了。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