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全面爆发
马年的鞭炮还在噼里啪啦的响个不停,各家媒体借马年春节话题对大数据纷纷发表各种统计数据,让人瞬间对大数据这个熟悉的话题有了更新的认识。百度搜索“大数据”,立马跳出关于大数据的最新文章:《大数据分析:大卖意料之中》、《可穿戴设备走进大众生活 助力大数据医疗》和《大数据 改变人们生命》;他们都诠释了大数据在马年春节的神奇妙用,而最打趣的是搜索引擎中排名第一的:马年春节给丈母娘的礼物,估计明年很多企业会推出专门给丈母娘送礼的产品也不得而知。关于大数据最大的看点是*电视台《晚间新闻》与百度合作,启用百度地图定位可视化大数据播报了国内春节人口迁徙情况2014年注定会让大数据这个让人熟悉的词语从熟悉铸造成最火、最有含金量的关键词。
马年引爆大数据体验风暴
“大数据”一词的出现,已是好些年前的事情。之前在中国只是京沪广深有部分人在研究,其他地方也只是时不时的听到媒体的吆喝,究竟怎么样?离我们生活到底有多远?没有太多人去关注,但是在马年的春节悄悄发生了改变。关于大数据,*电视台财经频道重点解读、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各路机构*吹捧、大小公司视为新视野,一时间好像不知道“大数据”,就不是生活在新世纪的人了。*电视台和百度地图合作,播报春节全国人民的大迁徙,更是给全国人民上了一堂关于大数据的通俗课,让老百姓形象地体验到大数据就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角落,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关于搜索引擎中统计给丈母娘送礼排名第一被统计出来之后,每一个参与者也成为了大数据中的一分子,更关键的是让大数据走下科技、走下高不可攀的神坛,真正和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结合,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地感受了身边的大数据。马年春节让这一切变成了现实!大数据未来的运用将会更多地和老百姓生活结合,和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大数据实现的渠道基础
大数据的统计离不开各种搜索引擎和社交媒体,他们是进行大数据统计的主要渠道。从现在各种媒体报道的数据来看,搜索引擎数据最主要的来源是百度;社交媒体最主要的来源是微博、QQ、微信、专业网站及相关的APP。不管是百度还是微博、QQ、微信、专业网站及相关的APP,他们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积累大量的用户和数据,在马年引爆也不是偶然。
这些大数据渠道对于中国人并不陌生,几乎和我们的生活形影不离。要找到一个不用百度、不用QQ的中国网虫几乎没有,中国人对这些工具的每一次使用,都是对大数据的贡献;每一项大数据的结果,需要这些平台在后台进行大量的统计和分析。要进行大数据分析,离不开个这些平台的支持。
大数据获取相对开放
难能可贵的是很对数据平台的信息是相对开放公开。比如新浪微博的评论数和转发量,爱奇异视频的播放量和好评分数等,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公开进行数据统计活动的。但更多的数据则只有平台自身才可以看到,比如百度单个词汇的搜索量。即便如此,并不等于一定要大公司和大机构才能进行大数据分析,这取决于你所要分析的内容。比如,我们想要知道春节期间哪些旅游线路最拥挤,就可以分析携程网、去哪儿网和途牛旅游网(博客,微博)等几大旅游网站推出的线路报价,报价逐步高涨的一般都是水涨船高,线路越来越拥挤;报价基本维持不变的线路表明选择的游客不多;相反报价降低或是干脆没有报价的,一般则是冷门线路或是不适合出行线路。这样的统计,大众只需要动动脑、动动笔,勤快一点就可以做。但是要进行全国性的分析,比如马年春节人口迁徙情况,则只能依靠大的专业机构或*电视台这样的平台才能做到。
大数据向生活全方位的扩展拥有无限空间
理论上说,大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范围会越来越广,对老百姓的生活影响也会越来越大!这个意义在各种专业介绍大数据的书中早已被解释了千万遍。现实是,马年春节关于大数据的运用,还只是停留在一些比较基层的话题,比如送礼、出行,甚至各种虾的做法中,哪一种搜索率最高。虽然说这些话题大众也感兴趣,多多少少让人感觉娱乐性太强,对大数据运用的指导性和实用性欠缺。除了央视《晚间新闻》开辟了大数据板块,并未见*部门的各类统计。美国*早已利用Google分析国内流行感冒的发病趋势,这点就比中国先进了不少。中国的*部门面对每年春节期间老大难的出行问题,为何不能和国际社会接轨,运用大数据分析提前进行分流,毕竟,这些也是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大事”。比如大年初一被雾霾大堵的78条高速公路,如果运用大数据分析,提前公布相关数据,情况会不会好很多?
笔者相信:经过2014年对大数据的引爆,未来的时代,不管是*、还是企业和个人,让数据说话、凭数据发言的时代肯定不远了!